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一节这样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教学用书》在"鉴赏要点"里这样分析:"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的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教学用书》把"西天的云彩"分析为告别的对象,本人认为似无道理,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把许多国内读者带进了神秘而美丽的伦敦。在那轻轻浓浓雾霭的缭绕中,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人徐志摩,在伦敦的康桥(剑桥)结识了美丽才女林徽因,演绎了一场倾城之恋。在诗人的眼中,  相似文献   

3.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跳跃的文字常常将我带入清波荡漾的康桥,欣赏一首悠扬的康桥乐曲,从中领略徐志摩诗化的人生。诗中表达的阵阵轻乐和徐志摩深崇闻一多先生在诗歌创作上关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一、聚焦闭合式结构,感受诗人的心灵堂奥~①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分别是:(第一诗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最后诗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①徐志摩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学习,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  相似文献   

5.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  相似文献   

6.
说志摩     
绵密的云在空际中飘浮,氤氲中,我似乎看见了徐志摩偃卧在草林之中,笑着。我喜欢他的诗。像一阵凄风,一阵惨雨,一阵落花,他的诗中有种魅力独自临照着,在空旷的小壑间重复,回荡。知道徐志摩的人也都会念上那么一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似乎是一种潜在的人物标志,听到这些,人们便条件反射似的恍然大悟起那是徐志摩的诗。诗人并不都是招人喜欢的,徐志摩就是。曾有人说他是个多情的男人成天就抒着无聊的情,说他的诗完全可以收藏到情书装订册中,说他是“新月派”诗人。或许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7.
王灿 《学子》2004,(7):29-29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传吟至今的佳句出自徐志摩的名作(再别康桥).它曾影响了几代人的情感世界。也正是它,引发了我对诗人之恋的感慨和思索。诗人之恋,包念内容很多。《再别康桥》一诗.着力描写了康桥美丽清幽的自然风光,唱出了作者心灵深处的歌声。这里体现了诗人之恋.是种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8.
《再别康桥》使徐志摩获得了巨大声誉,也使现代诗歌园圃多了艳丽的点缀。在这首诗里,诗人以缠绵凄惋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夕阳中的康桥的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极其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淡淡的起头,淡淡的结尾,却包含着复杂的情绪。新旧教材把“作别西天的云彩”当作诗人的创造,因为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是人,而此诗却是“西天的云彩”,这种由人间向天空的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为什么这种由人到物或由人间向天空转移就更抒情了…  相似文献   

9.
听说射手座的女孩喜欢冒险刺激 ,更是完美的浪漫主义者。我虽不怎么喜欢冒险活动 ,却也是个“浪漫”的追随者。我执拗地认为 ,诗 ,是浪漫的代名词 ,而浪漫 ,亦是诗的随影。小时候 ,无端地喜欢诵一些唐诗宋词 ,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喜欢那些古诗 ,朦朦胧胧中总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而现在 ,则痴迷于徐志摩与席慕蓉的诗。吟诗 ,亦是一种浪漫的享受。如那寄情于流云投影在你波心的徐志摩 ,给你沉默的祝福 ,在沉默的康桥上作别西天的云彩 ,却甘愿作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多才多情的诗人 ,怎一个浪漫了得 !如那为结一段尘缘而在佛前求了五百年的…  相似文献   

10.
艾巍 《文学教育(上)》2008,(20):100-100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跳跃的文字常常将我带人清波荡漾的康桥,欣赏一首悠扬的康桥乐曲,从中领略徐志摩诗化的人生。诗中表达的阵阵轻乐和徐志摩深崇闻一多先生在诗歌创作上关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有关,《再别康桥》将“音乐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正>众说周知,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志摩,品读徐志摩。拜谒徐志摩墓桂郁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  相似文献   

12.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吟诵着这超凡脱俗的诗句,思绪也随着徐志摩飞到了美丽的康桥。那金柳,那青荇,那河水,本是如此的平凡,但在徐志摩的笔下,却变得有灵性了。"一草一木皆关情",我们都知道《再别康桥》抒发的是缠绵的别情,但这别情到底包含了哪些方面的意蕴呢?  相似文献   

13.
杨继华 《科学教育》2007,13(1):63-63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每当我读到这句诗时,总有一股淡雅的忧伤就像春日的毛毛细雨,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我的心肺。  相似文献   

14.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的生命步履匆忙而短暂,他 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 1931年因飞机失事匆忙中离开了这个让他既爱又恨的世界,灵魂飞升入他心驰神往的理想天堂。   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很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人生,他的感情故事,和他的诗同样让人永难忘怀。他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和理想主义思想情调,影响了几代人。作为新月派的掌门人,对诗歌尤其是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适之先生在《追忆志摩》中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在里面只…  相似文献   

15.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离别催醒了诗人那一缕浓浓的哀愁,依恋在心底沉淀下来,化作诗人对康桥的告白。曾经无意间邂逅了河畔的金柳,便认为是夕阳中的新娘,多情的诗人在康桥种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梦,点点黄花点缀着诗人沐浴在春风中  相似文献   

16.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在徐志摩的笔下,桥是绵长的离愁。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秦观的《鹊桥仙》里,在流传了千  相似文献   

17.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相似文献   

18.
诗意地生活     
《同学少年》2008,(1):26-26
掬一捧清水,我便醉倒在春风里。空气中尽是幽幽的香气,那些无比珍贵的年华从指尖滑过,无声无息。诗意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是徐志摩的"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意是"恰似那满城的春雨,飘洒在我心底"。每个与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人,都在追寻着那个诗意的心灵港湾。我们的生活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我们的心灵却可以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是现代作家中“西化”色彩极重的一位,他对西方文明的谙熟和倾心赞美认同是不言而明的,因此,许多人相信,他是一位用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国的方块文字来构筑着自己“爱、自由、美”的单纯信仰的理想化诗人。对西方文化,徐志摩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接受体,同时也是一个积极的影响主体。他的许多艺术作品,深深地打着“中国传统”的烙印,有着明显的“中国性”。我们从《再别康桥》的意象选择中,便可窥见一般。“轻轻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悄悄的)来;/我轻轻的招手(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诗歌开头…  相似文献   

20.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90年前徐志摩或许做梦都不曾想到,当他在剑桥的国王学院当了一年的旁听生后,面对剑河景色写下的《再别康桥》完成了日后中国人对剑桥最早的启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