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必须"是一个乐于助人的词语。一天,他出差路过句子国,发现有这么一个句子:我们______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这个句子正在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而焦急。"必须"想:我不是可以帮这个忙吗?于是,他二话没说就站到了横线上,解了这  相似文献   

2.
评阅作文时,经常碰到这样的句子:"清晨,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该句子里有错别字吗?不少老师认为有,认为应把"朗朗"改为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句子:说起暑假的实践活动,个中三味,请听我慢慢道来。这个句子中的"三味"一词用错了,应该是"三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没有弄明白"三味"与"三昧"的基本意思,再加上这两个词词形上太相似,便将"三  相似文献   

4.
付曜辉 《天中学刊》2012,27(3):110-112
汉语的"句子"不等于英语的sentence。英汉句子结构具有不同的本质,英语是以句子为取向的,句子界限清晰,而汉语是以篇章为取向的,句子不易判断。汉语"句子"与英语的"sentence"并不具有同样的心理现实性。汉语的"句子"是具体使用的单位,其话题是一个语篇概念,而不属于形式语法的研究范围。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来看,汉语的"句子"更相当于英语的discourse。  相似文献   

5.
照样子说(写)句子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教师对如何写一个完整、规范的句子"心中有数",但是学生却"眼前无路"。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示工具,契合第一学段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图识句式"到"图说句子"到"图促表达",实现从句式的抽象概念到形象表现的跨越,从学习句式到学会表达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英汉句子结构具有不同的本质,英语是以句子为取向的,句子界限清晰,而汉语是以篇章为取向的,句子不易判断。实践证明,汉语"句子"与英语的"sentence"也并不具有同样的心理现实性。汉语的句子是具体使用的单位,是一个语篇概念,而不属于形式语法的研究范围。笔者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来分析,认为汉语的"句子"更相当于英语的discourse。  相似文献   

7.
湖北高考"完成句子"专项攻克针对"完成句子"这一题型,在分析特点和梳理解题知识后,文章系统地归纳了此类题型的十大考点。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中,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有些句子正读和反读仍然是完全相同的句子,这就是"回文句"。如"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南海护卫舰卫护海南","青岛绿草坡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来着"一词的词类归属一般有4种看法。我们认为,"来着"与句子表达的时制、动态无必然联系,与句子强调动作或强调宾语无必然联系。"来着"实际上是一个语气助词:在陈述句中,表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啦、的"等;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等。  相似文献   

10.
张超 《语文知识》2013,(2):38-41
汉语学界常常将"后缀"与"词尾"等同,其实,两个概念应当区别开来。后缀是词缀按照位置分出的一个次类。词尾则是句子中附着于词语后面的词外附加成分,与之相对的是句子中附着于词语前头的词外附加成分——词头。  相似文献   

11.
陈依连 《考试》2014,(4):4-5
<正>自从2010年海南宁夏陕西高考试题在"语言运用"版块考了推断式补写"感恩教育"以后,2012年全国卷考了推断式补写"铜的开采与冶炼历史",2013年新课标卷1考了推断式补写"水是很多植物的溶剂",新课标卷2考了推断式补写"根的作用"。有专家说,"仿写句子"题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这意味着推断式补写题,尤其是"补写关键句子"式推断补写题,将代替"仿写句子"成为高考新课标卷持续保留的一道经典题目。  相似文献   

1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指出"句子"的"句"是从"句(gōu)"分化而来,但是他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文从形音义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本文认为"句子"一词出现在宋代,《广韵》里始有jù音,但我们推断这个读音出现在齐梁时期。改变读音的目的是为了区别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的一个句子提出问题,详细分析了"素琴"与"丝竹"的文学文化内涵及其区别,运用大量古代诗文作为例证,以期说明刘禹锡为何厚此薄彼,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文意,更好地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4.
周佳兵  黎爱武 《教师》2013,(7):49-49
每年的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在讲到"之"字用法时,对"之"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一用法,很多同学总是不太理解或理解不够透彻,那么到底何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呢?所谓"句子的独立性",就是指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如,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要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而"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消除作为独立句子所具有的那些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造句简单一点说就是"用词语组织句子",详细一点说是"把词组织成句子",曾经是学习语文很重要的练习内容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到90年代中期,造句被调整掉,直至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消失,造句似乎走到了尽头。2011年版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6.
由动词短语"真是"充当谓语中心的句子,其语用意义主要是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真实性的判断和肯定说明。但这类句子有时表达的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真假判断,而是高于字面意义上的言外之意。这主要是因为这类"真是"句里充当宾语的名词性成分(NP)运用了认知上的转喻。对于孤立的句子来说,"真是"句的宾语是褒义词的,就表达了说话人赞许的感情;宾语是贬义词的,就表达了说话人厌恶的感情。但"真是"句的这种言内意外的功能,即反语的运用,更多地要依靠上下文语境才能判定。  相似文献   

17.
孙云 《语文天地》2008,(11):27-2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一句,课文是作如下注释的:意思说早年的时光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还特别引用了《汉书·冯异传》里的句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无论是  相似文献   

18.
句子通常有主语和谓语。主谓短语具备了主语和谓语,本来就具备了句子的资格,但是当它"包含在别的句子里面时,暂时失去这个资格"(吕叔湘《文言虚词》第4页),这就应该在主谓之间加一个"之",此谓之取消主谓短语的句子独立性。譬如: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相似文献   

19.
"必需"与"必须"这对同音词,都有"必要"的意思,但如果不加区分,抓来就用,就难免出错。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析。词义。"必需"的核心是与物质相关的客观"需要",强调某些物质"一定要有""不可或缺",而"必须"的核心在于"须要""应该",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词性。"必需"是动词,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或定语,而"必须"是副词,在句子中多作状语,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语法功能。"必需"后面可以带宾语,而"必须"不可带。此外,"必需"  相似文献   

20.
赵玉娥 《新高考》2007,(12):15-15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章。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尤其是2007年高考考查了"重要句子含义"的十套语文试卷,可以发现通常考查的语句有结构解说类、内涵丰富类、文眼主旨类等。为此,在复习备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