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贾母称荣国公为“他爷爷”,标志着贾母为荣国公遗孀。这是《风月宝鉴》贾家家谱三代方案为贾母设计的名分。而《红楼梦》在贾家家谱四代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代”字辈,将贾母由荣国公遗孀改为贾代善遗孀。从而为贾家家谱设计出五代方案。贾母成为贾代善遗孀,这是《红楼梦》贾家家谱五代方案为贾母设计的名分。由此可见,贾母名分的演变过程,乃是《红楼梦》从《风月宝鉴》起,经过《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至《红楼梦》为止的整个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先阅读和思考《红楼梦》中的两次劝说描写。第1例见第76回。中秋之夜,贾府老少赏月品笛,饮宴方酣。鸳鸯劝贾母休息:“夜深了,恐露水下来,风吹了头,坐坐也该歇了。”贾母不仅不听劝,反而把她顶了回去:“偏今儿高兴,你又来催,难道我醉了不成?偏要坐到天亮。”过了不长时间,“贾母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三大华诞分别指宝钗、凤姐、贾母之生辰.《红楼梦》在创作思路上呈现出“起用宝钗,盛用凤姐,终用贾母”的格局.文章分析了三大华诞格局的特点,指出三大华诞格局所呈现出来的三种不同的力的图式,乃是《红楼梦》所表现的“忆昔感今”审美情感模式本身特有的力的结构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所留下的三个不同足迹.  相似文献   

4.
在《红楼梦》七十一回中,明确提到了贾母的年纪"八旬之庆",而从《红楼梦》三十九回和四十七回中两次间接提及贾母的年龄等语及从清代婚俗制度等方面进行考证,"八旬之庆"实有明显的"谬误",应为"七旬之庆"才符合历史生活原貌。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92年版的《红楼梦》第三回 ,在第一段中有这样的文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 ,复抬起轿子。”而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5 7年 1 0月第 1版《红楼梦》第三回此处的文句是 :“另换了四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着轿子。”此版本是以程乙本为底本点校的。比较二处的文句 ,有两点不同 :( 1 )前处的“三四个”“衣帽周全”在后处作“四个”“眉目秀洁”。 ( 2 )前处的逗号、“复”字在后处没有。在其他版本的《红楼梦》中 ,此处文句或同前或同后。《红楼梦》自写成即广为传抄…  相似文献   

6.
《风月宝鉴》里贾珍却是荣国公贾母的冢孙,而曹雪芹因为畸笏诸长辈反对写“爬灰的爬灰”和《天香楼》故事而在《石头记》里开始把贾珍改为秦氏公公,代替贾敬和秦氏爬灰。而《红楼梦》把贾珍由宁国公长孙改为宁国公重孙,这是贾家谱五代方案的设计。贾珍名分演变过程,就是贾家家谱方案演变的过程,就是《红楼梦》在《风月宝鉴》基础上,从《石头记》开始,经过《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红楼梦》,到《已卯冬月定本》为止的整个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郭浩 《丹东师专学报》2008,10(1):114-119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是很会讨贾母欢心的,贾母似乎也很喜欢薛宝钗。但是当换一个角度再来审视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二人相与甚欢的材料时,却有许多证据都表明薛宝钗其实并没有真正得到贾母的喜欢,贾母也一直在对薛宝钗进行着排挤甚至打压,她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如小说表面上描写的那样和谐美好。弄清楚这层关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去揣摩《红楼梦》中微妙的人物关系,更好地去体会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一共写了三件丧事.其中秦可卿和贾母的丧事是王熙风打理的。贾敬的丧事是尤氏打理的。通过这几次丧事的描写,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认识王熙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正凡学诗,须有门径。入门一步走差,以后弊病无穷。《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段: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辣子”、“凤辣子”指王熙凤,此二词出自贾母之口。《红楼梦》第三回写黛玉进贾府,贾母向黛玉介绍王熙凤时说道: 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  相似文献   

11.
今本《红楼梦》原是由一稿多改而成的。它的第三稿由“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而《省亲》回出现是《红楼梦》诞生的标志,因为曹雪芹1747年爆发《红楼梦》创作灵感。而《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故事。它原来在探春理家之前位置上,而后被《红楼梦》创作灵感向前移至第四回和第22回两者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才沿着这里往下创作下去,最后创作成功“百回”《红楼梦》。《红楼梦》这种创作特点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后来这稿虽然经过《金陵十二钗》诸稿的增删,内容作出多处修改,成为“百十回”,但始终未能改变这稿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语言大师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第三回。在黛玉初进贾府,刚入贾母房间,作者就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组织起来置于一片哭的海洋中,其中有贾母、黛玉、宝玉的一类哭。也有王熙凤和王夫人等人的一类哭。作者用简约的文字,通俗的词语,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哭,进而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各自不同的身份和个性。  相似文献   

13.
刘用奇 《现代语文》2006,(7):122-122
提起《红楼梦》里贾府的女管家王熙凤,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人说她长得漂亮,是个美女子:有人认为她精明能干,是个女强人。在我看来,还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中贾母对她的评价一语中的,准确鲜明。贾母说:“她是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称作辣子,只管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对端木蕻良先生红学研究的述评,从"不求甚解"之读书法、"于精微处见性情"之眼光和历代哲学家之思想与《红楼梦》三个方面论述了端木先生的红学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节选《红楼梦》第四回的《林黛玉进贾府》中描写老祖宗贾母对外孙女林黛玉疼爱有加,见面之后一把搂在怀里,叫着“心肝儿肉”地大哭起来。但如果细细研究贾母的语言中就会发现一个大有深意的地方,就是贾母多次在广庭大众之下称呼这个最亲的人为“客”:  相似文献   

16.
满纸荒唐言,一曲女儿歌--《红楼梦》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女性主义的有关理论从《红楼梦》中对男性角色的处理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解读,认为男性是《红楼梦》中的退席者,贾母、凤姐是正位者,贾宝玉是个性别叛逆者,进而认为曹雪芹虽非一名严格意义上的女性主义作家,但却有着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一部《红楼梦》就是一曲女性的颂歌。  相似文献   

17.
先看有关《西游记》的几道试题:试题一: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试题二:从下面古典名著中写出一个你熟悉的故事。例《红楼梦》:葫芦僧断案《水浒传》:_______________《西游记》:_______________《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试题三: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1)《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从以上试题可以看出,考查名著阅读的题更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这样做似乎既能把名著作为考查点,检验课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红楼梦》中的贾母原型——顾景星的姑妈刘贞节的诸多故事与贾母的吻合,作为论证《红楼梦》一书作者主要依据之一。诸如她们同是封建大家族里权利至高无上的大家长,她们的话在这个大家族里无异于都是圣旨。她们同是早岁守寡,同是信佛之人,同是贾母(假母)。她们一个是出生于金陵史氏,一个是出生在假金陵的蕲州,而又是死于真金陵的南京,且顾家的假母刘贞节与弟弟有过"长姊弱弟"、"情同母子"的故事,这与移植到书中的贾元春与宝玉的这个故事亦合;她们死后均有过寄灵寺庙和送其灵柩归江南,也即程甲本第一百十六回回目有"送慈柩故乡全孝道"的情节;书中贾母的两个生日与顾家的假母两个生日亦合;贾母去世时,其贴身丫鬟鸳鸯自缢殉主,这与顾家的假母生平有一琥珀不离身,其死后作为殉葬品亦合。还有,贾母头上有一疤痕,与刘贞节在张献忠屠蕲城时以头触石感贼全家侥幸免害,又是如此吻合!如此足以证明《红楼梦》这部伟大巨著乃清康熙间明末遗老顾景星所撰。  相似文献   

19.
【试题】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相似文献   

20.
高语第四册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课文写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贾母、王熙凤、贾宝玉、三春姐妹及贾政、贾赦、邢夫人、王夫人等一大批贾府亲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