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种表述是对语文知识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2.
高俪萍 《教学随笔》2014,(10):20019+19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我认为,《课标》提出的"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通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相似文献   

4.
我国语文教育界历经数十年探索逐渐认清语文教学的规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大量的语文实践。做教师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相似文献   

9.
刘娟 《中国教师》2011,(14):48-50
<正>《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  相似文献   

10.
詹承楷 《大学时代》2006,(9):169-16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生学习语文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体系和完整。语文教学只有着重于言语的实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  相似文献   

13.
钱晓洁 《考试周刊》2014,(22):54-5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又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活动课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是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的,以学生自主活动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一、与生活接轨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习资源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  相似文献   

17.
李陈洁 《考试周刊》2014,(54):34-34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语文实践非常重要。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  相似文献   

18.
张腾飞 《成才之路》2013,(20):96-9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所学课文,内容繁杂,体裁多样。在教学时,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教学重点和相应的学习方法。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