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教育不是简单地组织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而是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生态教育就要着眼于生命的发展、生命与生命的关系、生命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理想的"教育生态"应该是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人格,使师生都能在幸福的状态下工作、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应该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动眼、动嘴、动脑、动手,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使得课堂充满着生态生命活力.在教学中,英语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就要营造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3.
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破除生命的繁杂遮蔽,澄明生命的本真价值,从而让教育回归生态。教师首先作为自然生命的存在,需要通过教师职业的劳动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但是教师最重要的生命存在是一种精神存在,诗意地栖居在教育的生命园地之中。教师应该努力超越自然生命的局限性以提升精神生命的"诗意"境界,不断实现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如果一棵树不能继续生长,那么它只能等待死亡。同样,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实现教师生命的生长,那  相似文献   

4.
一、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学校是教师成长的园地过去,我们习惯于将教师比做蜡烛,照亮别人,牺牲自己。于是我们往往发现“蜡烛”发出的光随着教龄的增长而暗淡,蜡烛跳动的火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平淡。现在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教会学生去寻找光源,同时,自己也不是蜡烛,而是太阳能电池。过去我们常说教师必须是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后来发展为教师应该是自来水、泉水。而现在我们的理念应该是教学生怎么样去找水。  相似文献   

5.
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 ,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 ,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因此 ,课堂教学 ,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 ,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 ,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 ,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 ,而应该自觉上好每一节课 ,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以下是我近一年来课堂教学的尝试 ,望大家批评指正。一、阳光下的课堂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 :我们应该经常和学生商量搞一点教学实验 ,这样…  相似文献   

6.
教学除了热情,更需要智慧的润泽。只有从纯美而智慧的心底真情感化并自然流淌出来,才能让生命唯美。我们语文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课堂教学仅仅看做上课、教书,而应该把它看做自己与学生生命共同成长的一段历程,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上听到学生和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标下,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抛弃传统教学模式下"代言人"的形象,不再做传授知识的工具,不再一味地"拷贝"知识,转述教材,而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对象是人,是鲜活的生命。一、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定位教育是生命的涌动与成长,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每个个体都愿意张扬自己的个性,激发内在的潜能。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受到了束缚与控制。学习内容是教师精心挑选的,学习过程口耳相传。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教育观念看,学生能否拥有健康人格,教师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由于各种小挫折导致的学生爆发型人格的教育对策是:一、教师要热爱、尊重学生,树立起威信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使教育对象接受我们的教育,那么心灵上的沟通应该放在首位。教师要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学生的生命里去爱他们。孩子们在教师爱心阳光的照射下,在爱心雨露的滋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在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让学生的生命得到自然、舒展的生长,语文课堂应该以生为本,也就是让教育回归生命、生活、生态。只有用生命润泽生命,用心灵唤醒心灵,课堂中生命的自由生长才会真实发生。首先,语文课堂应该关注生命的生长。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源于生命、循于生命、达于生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对教材里的文章做深度挖掘,发现文章里所蕴含的生命教育,就可以教得有温度。例如,在《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记录了自己心灵成长的历程,在一番磨难后,他领悟到母亲的期盼,要“好好活”。若教师在此时请学生结合史铁生的文学创作和生命历程来理解“好好活”这句话,学生就会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即活着、活好、活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生态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整体性、适应性、多样性等特点,其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独立自主地学习,学会自主感悟、积累、运用,体会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的巧妙点化,既点化文本教学知识,也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学生与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的质量.生态语文课堂的实质就是“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教师充满丰富的感情,学生也是有喜怒哀乐的人,教师和学生都是生命的载体,课堂应该是生命的交汇,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共鸣,课堂应该是满园春色,课堂应该是生机盎然。但是在日复一日的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多地感受到重复的教学生活的乏味和枯燥,因此,抱怨和不满也随之接踵而来。我教学的快乐似乎已经不见了,然而,用他们幼小的心灵读懂了我的不快乐,而我为何不能走进他们是心灵,打造出属于我们共同的快乐园地——课堂。一、独具匠心的设计导入  相似文献   

12.
黄敬轩 《学语文》2014,(4):68-68
教师教作文,学生学做作文,绝不是单纯地为了应对考试,而是现代人作为时代主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和生命形态。著名哲学家帕斯卡说过:"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思考如何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让他们这一枝枝会思想的芦苇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绽放自己怒放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平等的、宽容的、生成的、生态和谐的。课堂上,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和教师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都得到最大激发,才会洋溢真正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市教学改革中提出的生命化课堂为中心,根据自己在实践生命化课堂中的感悟和体会,提出物理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和生命发展变化的规律,用教师的爱心,通过物理实验,通过课堂上学生的交流、课后的动手实践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生命潜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多年来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一所"好人学校"。所谓"好人学校",就是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为师生的生命成长奠基。"好人学校"的教师以良好生命状态影响学生的生命状态,优秀学生以自己的生命状态实现学生之间的彼此促进。这样优质生命影响下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远离劣质的生命状态。学校成为了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成为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成为素质教育真正实现的生态园。  相似文献   

16.
一、困惑——三座“大山”压心头 每当上到“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时,大家的压力就很大。其一,教师糊里糊涂的,不太清楚在这个单元中,到底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写作文,到底应该让学生从哪个起点出发,提高到哪个高度;其二,学生愁眉苦脸的,在课堂上,很难想出自己应该写什么,好像什么都很难写,如果还要写得有文采,  相似文献   

17.
一、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含义 生态课堂是将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作为主要目的的课堂。学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思想、能力。生态课堂通过最有效、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天赋,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生态课堂中,学生不只是掌握技能和知识,教师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和知识,  相似文献   

18.
杨志洁 《中学文科》2009,(1):135-136
在生命教育的理念下,教师既要关注自身素养的提高,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还要关爱学生的生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关注,自己的生命价值有无限增值的空间,使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欣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99):25-26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融入生态理念,构建生态课堂,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自己,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内涵,其次分析了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翟莹 《考试周刊》2011,(84):225-225
课堂牵动着教师的心,极大地影响学生情感体验的形成,这样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生态课堂应该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课堂教学应致力于促进学生完整生命的健康成长。在课堂教学的一瞬间,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