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词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豪放词、婉约词和喜剧词,尤以豪放词享誉文坛,而学界很少关注其喜剧词。其实词人通过喜剧语言、喜剧性格以及喜剧情节等不同方式创作了大量的喜剧词。根据美学特点可以把这些喜剧词分为五种基本类型:机智美、讽刺美、幽默美、滑稽美和揶揄美。综观苏轼的喜剧词,其审美价值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2.
辛稼轩被推为豪放派的首领人物,由来已久。最明确的说法,始于清初王士祯的《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日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以幼安称首。”其所谓“南湖”指明代张綖。其实,张綖说的是“词体”,而非“词派”。他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一作“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诗余图谱》)张綖此说,是对北宋自苏东坡以来对词的两种不同风格的“铁板红牙”之喻的理性概括,指的是词作风格的两大类型。以“婉约”代表阴柔之美,以豪放代表阳刚之美。张綖指出秦观和苏轼词的  相似文献   

3.
豪放词由北宋苏轼所开创,南宋辛弃疾将其推向高峰,它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题材广阔、情感豪迈奔放、意境深远宏阔、抒情酣畅淋漓。就豪放词来说,"阳刚之美"是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温婉背后的豪情——试论柳永的豪放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以婉约为宗,柳永是继《花间集》后的又一位婉约词人,虽然其作品以婉约词著称,却有不少词带有豪放色彩。柳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接近生活的内容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他那婉约中的豪放之作有对社会历史和人生发出的感叹,也有对开阔壮观、兴象高远的景色的描写,更有对宦游生活的厌倦情绪,这些都是气象恢弘之作。这一批气势阔大、思想深沉、颇具阳刚之美的词作,可以说是开了豪放词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苏轼豪放词的情感模式其基本要素由意象、典故和情绪构成,三者自然融合,铸成其词独特的艺术范式.再经辛派爱国词人的推崇和发展,使豪放词又形成了第二次高潮,"苏辛"豪放词派情感模式成为宋代一种最具活力和影响的新声.  相似文献   

6.
苏轼,既写出了大量豪放风格的杰出篇章,也有许多婉约佳作。其婉约词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深婉,格调健康而高远,心胸旷达而开阔,个性超然洒脱,词风以雅为美。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古典文学评论中,苏轼作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山鼻祖和领军人物被广泛认可。然而,是否就可以以“豪放”涵盖苏词风格呢?在对其所谓“豪放”词代表作品的重新解读中和对其大部分其他作品风格的评析后,苏轼词作的风格应为:寄悲慨于雄放飘逸之外,寓旷远于清丽婉曲之中。  相似文献   

8.
对宋词主要风格特征及流派,向有异说。将宋词四分为婉约、豪放、旷达、骚雅的说法比较妥当。婉约指"香而弱"的词风,适合表现离情别恨、男欢女爱的题材;豪放指恢弘刚健、豪迈磅礴的词风;旷达指疏狂豁达、潇洒飘逸的词风;骚雅是指追求古雅,注重心境描写的词风。宋词的每一种风格都是一种特质的美。  相似文献   

9.
苏轼虽为豪放词代表,但他的婉约爱情词也有明显的独到之处.在他的作品中,可以体验出强烈的伉俪爱意、世间真情以及作者的身世感慨,曲尽人情之美,使爱情题材在词创作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与升华.  相似文献   

10.
谢朝坤 《现代语文》2009,(11):49-50
辛弃疾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风格,并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豪放。结合辛弃写作此词的背景和细致分析这首词的内涵,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相似文献   

11.
镰仓时代大量宋诗传入日本,当中就有不少苏轼之作.而日本五山时期又是苏轼诗词流行的繁盛期,僧人们纷纷学习起了东坡诗作,受其影响,他们创作的诗文中与苏轼相关的痕迹也随处可见.僧人们或通过提及苏轼之名,或引用其诗词来表达自身的喜爱、敬佩之情,这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苏诗给这个时期的汉诗文所带来的影响.文章着重介绍日本五山文学中与苏轼相关的诗句,分析五山僧对苏诗的受容情况,浅谈苏轼五山文学中的形象及其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苏轼乐山遗迹有11处之多,分布在今乐山市市中区凌云山、龙泓山、白岩山、苏稽镇和五通区金粟镇等5个地点,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文献可稽的苏轼当年足迹到过而以后人的纪念形式留传至今的遗迹,形成时间较早,一般在南宋以前;第二类主要是因为苏轼有关乐山活动及民间传说形成的遗迹,时间较晚,一般在明代以后。经笔者实地调查,知其保存状况或好或坏。笔者认为,苏轼乐山遗迹均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是乐山乃至四川继承和宏扬东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方政府应吸取以往开发保护保护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坚持《文物法》"整旧如旧"的原则,做好现存东坡遗迹的开发保护留传工作,以提高乐山城市的文化品位,促进乐山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苏轼在文艺创作上追求达心、适意,主张文章自一家,然而晚年却对和陶这一违反作家创作个性的作诗方法情有独钟。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从苏辙对苏轼和陶诗的评价中便可得到合理的解释。文章围绕《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和子瞻归去来词并引》《栾城遗言》等文章,将苏辙之评价与苏轼之创作相互观照,相互印证,表明苏轼和陶之作其实暗合其创作个性与艺术主张,是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是一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创作行为。  相似文献   

14.
宋代诗人重视学习杜诗,使杜诗风格在宋代诗歌中得以重现。陈师道、陈与义、陆游等诗人学习了杜甫五言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苏轼、苏辙的诗歌学习了杜甫七言律诗老健疏放的风格。杜甫浑涵汪茫、雄浑悲壮的七言律诗代表了杜诗七律的最高成就,陈与义学习杜诗的此类风格最为成功。此外,苏舜钦、王安石等诗人学习了杜诗萧淡婉丽的风格。宋代出现了在风格上接近杜甫的诗人,这是这个时期学杜的最大创获。  相似文献   

15.
苏轼对于吴道子的画评论甚多,从中可以窥见苏轼绘画理论的一隅及其代表性的美学理念。他指出画家要从生动朴素的生活出发,通过对“理”的把握、“神”的感悟而让“新意”进发,借“艺”的精熟形于纸绢,以得到“此身忘却营营”的萧散之美和“欲辩已忘言”的平淡天真。  相似文献   

16.
苏轼的诗歌中有一百二十多首有序言,其诗序的实质就是直接以“文”的形式作为“诗”的一部分,就是“以文为诗”。苏轼的诗序内容丰富、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同时,诗序与诗歌正文在内容、用韵、意蕴、风格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在诗歌整体中,超越诗序与诗歌正文的内容意义与审美风格才会呈现出来,诗序只有在诗歌整体中才能实现其价值与功用的最大化。“文”成为“诗”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苏轼就这样以诗序的形式对“以文为诗”作出了发展。而苏轼笔下的诗序之所以有如此风貌,既根源于宋代的文化思潮,也是苏轼精神主体之彰显、内在素质自然流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一书对苏轼的散文创作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人格境界上,苏轼接受了庄子齐一万物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形成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在创作观上,苏轼受庄子"物化""忘我"思想境界的影响,形成"虚静""忘我"的创作观。在审美追求上,苏轼接受庄子无待、天游的和与自然同一的思想,他的散文创作表现出对平淡自然的审美风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苏轼评价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历来认为是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不足的批评。其实,苏轼的这一评价,是在高度肯定前提下而指出其不足。因为“韵高”是苏轼论诗的一个很高艺术境界。关于孟氏“才短”,向来解说纷纭,但多与苏轼的本意不符。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苏轼所谓“才”,主要指作家内在道德素养和诗歌创作表现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以“学养”为核心的诗学批评概念,持此以衡量孟浩然的生活与诗作,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苏轼对盂浩然的评价,是深刻而客观的。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七古是苏诗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体,最能体现苏轼的诗歌风格。从南行时期到凤翔时期,时间相隔仅一年多,苏轼的七古就出现了巨大的飞跃。苏轼适逢北宋诗文革新,七古创作远承韩愈,近师欧、梅;初仕凤翔的年轻意气,也使其七古创作雄放多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