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修辞史》的出版,填补了国内修辞学界在汉语修辞史成规模研究上的空白,线条性地勾勒了汉语修辞活动的发展脉络。该著无论是对史料的采录还是在具体论证上都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对悠久的汉语修辞史作进一步的准确描述和精当分析做了扎实的拓荒尝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修辞化指汉语修辞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反映.这是汉语修辞史研究面临的一个理论探索话题.在汉语修辞史研究中,我们不仅要对汉语修辞的历史发展作出事实的描写,而且要对汉语修辞的历史发展作出理论的解释,探索汉语修辞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探求汉语修辞发展的动因和机制.人们在修辞化的动因和机制方面已经作了一些探索,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3.
汉语修辞史研究是当今学术界的共识,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中国修辞现象本身与修辞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汉语史发展和当今时代的要求四个方面,探讨了汉语修辞史研究的意义.此外,还讨论了汉语修辞史研究的一系列方法论问题,并对重点方法做有针对性的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发展基于语言的运用.汉语中的许多比喻词、借代词、拟声词、量词等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修辞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汉语史应该包括对汉语修辞史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建构起一个完整的汉语发展史的体系.其理由至少有这样三点:(一)许多语言现象得以产生需要用修辞学的理论来解释;(二)结合修辞来研究汉语史,可以帮助正确解释词义;(三)结合修辞研究汉语史,可以帮助考证、校勘.  相似文献   

5.
宗廷虎、李金苓先生为当今汉语修辞史研究的领袖人物。其开创性的修辞史理论研究精深独到;其修辞史专题研究以语料丰富、发掘深入、论述精细、见解卓绝而著称,对中国修辞史的研究具有引领示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集句史》是汉语集句修辞史研究的开山力作,将集句修辞手法史和集句文体修辞史结合起来书写,填补了一项空白,具有史论结合、系统科学、论析透彻等突出特色,对于集句修辞史研究和集句修辞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卓然有成,也颇富特色,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善于将语法与修辞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阐释了汉语中种种不易解释的语言现象;二是对修辞学的研究具有全局观,较早地建构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汉语修辞学学科理论体系,在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三是善于概括归纳相关修辞原则,重视修辞理论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四是重视在继承与借鉴中融古今中外于一炉,从而建立起自己独到的修辞理论体系;五是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修辞现象,为后人开展汉语修辞史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是汉语修辞学中的热点,成果很多。汉语修辞学史研究想更上一层楼,是不容易的。对汉语修辞学研究现状进行评论,是汉语修辞学前进所必须的。这种评论应当建立在“诚”字之上,端正学风。研究汉语修辞学史,进行汉语修辞学评论,目的是要推动汉语修辞学研究,促进修辞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古文字学界较早从辞章的角度来考释西周金文的郭沫若先生,不仅从整体上把握铭辞命意,进而自上而下地观照词语意义,并因此对两周金文的考释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他在考释过程中所总结或暗示的修辞格式,又为西周金文修辞研究提供了范例,便于汉语修辞史早期语料的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自释是早期汉语文献中常见但又不为人重视的一种行文范式,它的整理与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展汉语史、汉语修辞史的研究视野及其领域,而且对深入探讨汉语句式的发展以及论说文体的形成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韩非子》一书反映了战国末期的语言特点,是汉语史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贵语料。在对《韩非子》疑问句穷尽调查后发现,其疑问句几乎都是由疑问词来发问的。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疑问副词和疑问语气词;疑问句可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反问句和测度问句六大类型。  相似文献   

12.
宗廷虎主编的《20世纪中国修辞学》坚持"以论带史、以史促论、史论结合"的撰写原则,通过其新颖独到的理论认识带出了充分系统的修辞学史料和正确精到的理论评述,既拓宽了修辞学史的研究范围,又体现了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是一部特色鲜明的修辞学史专著。  相似文献   

13.
对比修辞:英汉书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评,作为一种新型写作体裁,同样反映化差异。英美学术书评侧重描述,汉语学术书评则侧重评价;英美书评批评性较强,汉语书评批评性却较弱。两种书评在修辞结构和评价策略上的差异与其不同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有很大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色语文》在大量吸收前贤观点基础上,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语文“过关”问题进行探索,归纳出“阅读”和“写作”两大法宝,并对两大法宝作了精彩的阐释,显示了作者成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造诣。  相似文献   

15.
文学的修辞批评是探讨文学修辞行为和规律、解读各种文学作品的批评样式。近年中国文学批评界引入国外的修辞批评模式 ,却忽略了中国古代的修辞传统。本文试图在梳理中外修辞批评历史的基础上 ,汲取各自的精华 ,演绎出未来中国文学修辞批评的基本样态 :更多地关注作家的修辞目的和策略、作品的修辞环境和技巧、文本的修辞接受与意义 ,从而揭示文学创作语言层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以“小书”的外形将洪子诚厚重的文学史观包含其中。《概说》是洪子诚历史整体意识、历史还原方法、不露声色的叙述语言风格和治史智慧的结晶。它实现了多重维度上的当代文学史的“完成”,但它在史的“完成”之外依然回荡着史的“未完成”话外音。它在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处理方法等方面,还有值得商榷的空间。洪子诚独特的文学史研究姿态,使《概说》呈现出具有特色的文学史写作风貌。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刘勰最早对《诗经》的文学特质进行了细密全面的分析和考定。《文心雕龙》五十篇,有二十七篇论及《诗经》。《文心雕龙》广泛而深刻地分析和论述了《诗》的情采特征、章句锻造、比兴艺术、夸饰技巧、摹景手法及声律事典的运用原则等。可以讲,《诗》既是《文心雕龙》“原始以表末”的最重要的依据,又是其“选文以定篇”的首要范本。  相似文献   

18.
《文化苦旅》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其语言具有华美、豪放的风格特征。这与余秋雨大量的辞格,比喻、排比、拟人、拟物、反问、对比、反复、夸张、通感等表现力较强的修辞手段的广泛运用是密不可分的。纵观此书,我们发现,余秋雨善用排比辞格,而且形势多样,紧扣主题,使文章文气贯通,语义连绵。  相似文献   

19.
清代由于其所处的特殊转型时期,故而一直是中国法律史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笔者通过对新近出版的《世界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1644-1911)》(法律出版社,2009年)的解读,力图从学科史、清代社会的时空关系以及边缘视角找寻本书的新价值,并揭示出清代法律史研究中的某些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