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素养"是可以通过课程加以发展的,"核心素养"是课程发展的DNA,通过"核心素养"课程发展,可引导教师教学并培养学生因应现在的生活、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情意、价值。文章论述了"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与学科的关系、"核心素养"的课程定位、学校课程发展。指出"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可引导各学科内容的发展,基于各学科特性,结合"核心素养"的本质,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提出"核心素养的学校本位课程发展模式",包括"核心素养的课程研究""核心素养的课程规划""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核心素养的课程经营"等环节。  相似文献   

2.
江苏全面启动基于"核心素养"的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工作。"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影响巨大,且正在转化为我国普通高中各学科的课程实践。当下的职业教育同样需要给予高度关注。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对于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适应经济和职业世界的新变化,有助于矫正存在的诸多乱象,有助于统筹推进课程、教学、评价等环节。由核心素养到课程标准的转化,需要充分体现方向性、专业性和科学性,在"新""实""准"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江苏省扬州市宝应中学根据《意见》要求重新审视学校《人文综合体验课程规划方案》和《课程纲要》,深化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以及"全方位育人"等推进策略,旨在为了培育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努力让师生的生命有尊严,生活更幸福。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下,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历史解释,是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建构历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可从"厘清解释的基本史实""建构解释的史实关联""形成解释的历史意义"三个层面落实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5.
"花木文化"课程建构了涵盖"基础性学科课程""选择性多元课程""综合性特色课程"三个层面的课程体系,从"艺术与审美""科学与探究""生命与健康""语言与人文""公民与社会"五大领域进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有机融合,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活动课程主题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诉求及学校办学历史积淀与学生学力发展状态,太仓市经贸小学在"十三五"期间建设"幸福成长"特色课程体系。重点从项目规划、项目推进、项目取得成绩、项目后续规划四方面对"幸福成长"课程的推进做一个全面梳理,旨在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方法,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提供认识启发和行为借鉴。  相似文献   

7.
卓越小学教师的现实需求推动了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系列课程的构建和发展。针对小学教育语文方向课程课时紧张、专业内涵偏失、实践性不足等现实困境,绵阳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通过调整课程开设学期、增设文字学课程、增设"精彩一瞬""阅读分享""文字探秘"等实践环节以及改革系列课程考核方式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有效地推进了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拓展性课程实施中更好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拓展性课程的开设既有面上的热热闹闹、快快乐乐,又有致力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涵养。本文以青笛拓展性课程为例,结合笔者多年来对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和实践,提出了让核心素养"可学""可教""可成""可测"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学科素养是新课程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课程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难点,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强大支撑。为了通过评价改革进一步推进新课程,在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知识本位的思想,明确规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课程"三维目标"。三维课程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校依据学校课程建设目标,以"奠基学生一生幸福必备的素养",即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素养、艺术素养、实践素养为核心,采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实践活动课程化的实施途径,尝试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幸福素养课程框架",形成了注重基础、强化素质、彰显个性的人才培养风格,为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学习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自2012年9月建校以来,确立了以"顺‘生'之天,以致其性"为核心的"幸福教育"办学主张和"享受幸福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学校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取向、教师第一为发展战略、学生第一为工作目标,深化德育、优化智育、强化艺体及科学等教育,全面建设"幸福课堂""幸福德育""幸福讲坛""幸福社团"等品牌项目。几年来,学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任务。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围绕金色山联村的"完美蜕变""幸福的烦恼""生活畅想""我爱我家"四个活动主题展开,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秉持"以校为本"原则,将外铄的规定性要求转变为教师内生式的发展追求,从而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内生式校本发展的根本路径是嵌入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支持要素是创新校本研修模式。通过采取"合作派位""跨科诊断""同课异构"和"浸润式影响"等富有特色的校本研修策略,可以有效地推进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内生式校本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学校的核心课程一定要为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和打上道德底色。"幸福雷锋"课程是在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引领下,以"幸福教育"为课程哲学,以"基础+特色+综合"为课程建构模式,以全员育人理念作为课程实施理念,以课程群的方式,从课程的基础性、特色性、实践性出发,建构的基础类课程群、特色类课程群、综合拓展类课程群,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5.
课程资源配置是保障课程改革有序推进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课程监控,课程资源配置出现了"不均""失衡""错位"等一系列问题。课程监控视域下的课程资源配置,应注重彰显公平、利益平衡、区域均衡,有机地组织、分配、规划与使用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慈溪市附海初级中学根据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附海初中核心文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其中"一点三层四维"金字塔型的课程结构,以学校核心文化的三个价值目标"感恩""包容""进取"为三个纬度,把学校课程梳理为感恩课程、包容课程、进取课程三个层面,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升他们的人文底蕴,最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同时,学校积极推进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和拓展性课程选课走班教学,努力探索自本课堂教学策略,着力探索具有附中特色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正>学校名片江苏省泰州实验学校(泰州外国语学校),始于1999年创设的市属九年一贯制国有民营学校,2010年7月转型为六年制完全公办小学,现有在校学生3400名,在编教职工208人。筚路蓝缕20年,学校以"创造幸福"为校训,着力建设"幸福校园""幸福课程""幸福课堂",发展"幸福教师""幸福学生",成就斐然,社会美誉度不断攀升,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80):86-87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核心素养是指"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实现理解、表达和交流"的基本素养,它被概括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每一个维度又包含了三个不同的要素。本文就新课程标准下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阅读能达到传承传统文化、构建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目标。所以,我们除了要重视课堂的阅读教学,更应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依托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本文从"纵向推进""横向拓展""点面结合""古今交通"四个途径,并结合具体教例来阐明实现有效引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大讲堂"是校本课程中的特色课程,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创新、写作、公众演讲、公众表达能力多方面的发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挑战,积极探索,不断完善,通过课程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参与,大胆创造,勇于展示,体验童年生活的幸福与尊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小学以"幸福教育"为核心理念,从2012年起,在原有课程体系的框架下,突破创新课程结构,由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