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蕾磊 《大学生》2013,(1):30-31
公共外交为国家造象 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以下简称外赛)是在外交部礼宾司的支持下.由外交学院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外交知识比赛。大赛是在中国申办奥运会成功和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自2002年开始举办的.以涉外礼仪为主要内容.旨在鼓励中国人以更文明的形象拥抱世界。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国际化趋势日渐加深,外事活动变得日益繁多。在外事活动中,我们除了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外事礼仪常识外,还需要遵守一定的外事礼仪原则和规范。只有不断提高高等学校涉外人员的外事礼仪能力,我们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树立良好形象,顺利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17世纪中叶,俄国政府派遣巴伊科夫使团访华,巴伊科夫使团来华后,由于双方国情的隔膜与差异,中俄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外交礼仪之争。这次中俄外交礼仪之争,主要围绕国书与礼物以何种方式呈送、俄使觐见清帝是否应行跪拜之礼等焦点而进行,此次中俄外交礼仪之争的发生,有其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礼之核在于仁,礼之本在于敬,礼之得在于和.礼仪是人的道德修养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非礼不成.  相似文献   

5.
"不知礼无以立也",我国人尤其重视礼仪,礼仪无处不在,不懂礼可谓寸步难行,何谈工作和就业。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还真的存在忽视礼仪,不懂礼的现象。好多求职者因为失礼丢了工作而自己还不知其原因。为此我们急需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把学生培养成知礼、懂礼,行为不失礼的好青年。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指导、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人文素质教育专委会主办的"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礼仪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对"礼仪微课设计与制作大赛"所有参赛作品进行了评审。我校国际商务学院教师张华、王瑛老师的作品《坐姿礼仪》荣获大赛二等奖;文婧羽老师的作品《商务礼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渐加深,高校与海外的文化交流也变得日益繁多。在外事工作中,不但要了解和学习涉外礼仪,还须要遵循一定的涉外礼仪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外事工作人员的涉外礼仪能力,才能维护自身和高校的良好形象,推动高校外事工作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叶杏妹 《师道》2013,(1):31-32
荀子说:“国无礼而不宁.事无礼而不成,人无礼而不生。”孔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礼仪教育要取得实效、长效,教育者心中得有一杆秤——掌握礼仪教育的核心价值:尊敬遵守、利己利他、自律他律。这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有的放矢地导行。  相似文献   

9.
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礼仪,在国际交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外事活动中译员的礼仪更是体现着一国的形象和文化品位,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是对外事译员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肖华 《教师》2013,(7):113-113
"礼"是一种道德规范,"礼者敬人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礼仪。运用礼仪是一种习惯,礼仪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一、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发现和改正生活中与礼仪不符的行为我国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从人类最早的祭神礼仪到现代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外事服务职业高中享誉海内外的中华礼仪之花—北京市外事服务职业高中简介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仪式上,由北京市外事服务职业高中学生组成的花束队充分展示了中华礼仪端庄典雅的风韵。在我国职业教育的百花园中,北京市外事服务职业高中是一枝享誉海内外的中华礼仪之...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儒家礼文化对我国的礼仪教育具有非凡的影响。礼仪教育与儒家礼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入研究分析传统儒家文化对现代高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儒家礼文化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吸收传统礼文化精髓,对当代高校礼仪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礼仪是一种文化行为,是文明的符号,是内在道德的表征,是外在的自律。礼仪对于思想教育具有促进作用和能动的文化意义,也是实现德育创新的重要途径。思想教育应该"讲道理"和"讲礼仪"相结合,"说"教和"礼"教一起抓。礼乐文化发达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我们今天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应该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的礼仪文化,重视和强化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追溯历史,“礼”从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逐渐演变为人们观念形态里的“礼”。礼,原由三个内容组成:其一、礼物,就是行礼所用的宫室、衣服、器皿及其他物质的东西;其二、礼仪。就是使用礼物的仪容动作;其三、礼意。它是由礼物和礼仪所表达的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内容、旨趣或目的。结合这三个内容,笔者认为校园礼仪就是在校园生活中合乎规范的待人接物的仪容动作,并由此展现出校园的文明、和谐的精神风貌。那么,如何对小学生施以礼仪教育呢?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语文》2007,(9):13-13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  相似文献   

16.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素质,小则属个人修养,影响事业和人生成败;大则属社会公德,影响国家形象。"本期关注"聚焦孩子的礼仪教育,以期有更多的家庭和幼儿园重视礼仪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知规范、懂礼貌的文明行为和良好素质,从而使他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7.
礼仪是道德品质的集中表现,礼仪教育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的基础。一、礼仪与道德的关联字典上的意思,"礼"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它是每个人所必须共同遵守的礼节。《礼记》中说:"礼也者,理也。""礼也者,理之  相似文献   

18.
鲍跃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95+151-95,151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于中国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提倡“克己复礼”,坚持维护礼仪文化.本文在梳理“礼”的历史发展及内涵变化的基础上,从对礼的维护、对礼的补充、对礼的重视和对礼的实践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孔子“礼”的发展,并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孔子的礼仪文化对于当代的借鉴意义,主张辩证地对待孔子的礼仪文化,取其精华,剔其糟粕.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礼之用,和为贵。""礼",是指礼仪",和",是指和谐,这句话指出了礼仪与和谐的密切关系。礼仪素质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文化,是现代礼仪文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拱手礼是中国传统礼仪中典型的日常礼仪。从拱手礼与揖礼、叉手礼、鞠躬等礼俗辨析入手,论述拱手礼的基本形式,分析其"敬天"、"尊人"的文化内涵,进而探讨了拱手礼在构建现代礼仪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