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作文》2007,(4)
已经教了六年小学毕业班了,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文,我几乎篇篇熟记于心,但每次读《荔枝》一文,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依旧每次都被感动得流下眼泪。《荔枝》一文的作者是肖复兴。在这篇文章里,他以荔枝为线索,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母爱!"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后来有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  相似文献   

2.
《荔枝》这篇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四件事 :一是“我”在母亲快70岁的时候 ,第一次给母亲买回了她从未尝过的荔枝 ,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二是母亲让客人吃荔枝 ,为“我”解围 ;三是母亲虽然喜欢吃荔枝 ,但是总把大个的留给“我”吃 ;四是母亲去世前把“我”给她买的新鲜上好的荔枝全让给她心爱的孙子吃了。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抓住重点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母亲对儿女的爱 ;然后再读课文 ,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阅读反思 ,巧妙补白等来感受家庭亲情 ,唤起学生对自己父母的关心的人文精神。一、细读…  相似文献   

3.
《荔枝》案例:(大屏幕出示文中母亲吃荔枝时的片段,生找出母亲吃荔枝时的动作。)师:母亲吃荔枝和我们平时吃荔枝有什么不同?生1:母亲吃荔枝时是“不停地抚摸“”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可见荔枝被母亲托在手里端详了许久,像是在端详一件珍贵的工艺品。而我每次都是把荔枝剥开后,根本不去看,一口就吞了下去,像个馋猫。生2:我每次吃荔枝总是不经意地把皮撕破,而母亲是“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那样轻柔,好像怕把它弄疼了似的。看来,荔枝在母亲眼里显然是成了有生命的东西。生3:我吃荔枝时是剥开皮捏起来就吃了,而母亲…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荔枝》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的一篇新课文,作者肖复兴。乍看题目,文章似要介绍荔枝,细读会发现作者是通过对第一次买荔枝、与母亲吃荔枝以及为母亲临终前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回忆,反映了母亲与儿孙之间深厚的爱,表达了“我”深切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在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之后,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达到:(一)理清文章线索,引导学  相似文献   

5.
《荔枝》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的一篇新课文,作者肖复兴。乍看题目,文章似要介绍荔枝,细读会发现作者是通过对第一次买荔枝、与母亲吃荔枝以及为母亲临终前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回忆,反映了母亲与儿孙之间深厚的爱,表达了“我”深切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在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之后,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达到:  相似文献   

6.
【重点点击】这篇课文以荔枝为题,是否主要是在写荔枝,如果不是,那它主要写什么?【解决方案】乍看题目,文章似要介绍荔枝,但细读过后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思人,托物寄情。通过第一次买荔枝、与母亲吃荔枝以及在母亲临终前为母亲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回忆,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难点提示】你能说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的话外之音吗?【解决方案】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而我那慈爱的母亲却再也看不见、尝不到她最喜欢吃的荔枝了。我多么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也有如此鲜灵的荔枝,能让母亲好好地享受一番啊!【素养提升】1.北大荒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荔枝》是一篇散文,课文的情节很简单,讲述了“我”在母亲快70岁的时候,第一次给母亲买回了她从未尝过的荔枝,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母亲喜欢吃荔枝,但她总是把大个的给“我”吃。  相似文献   

8.
Mother's Love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母亲是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母亲的爱往往是无声无息的,但又是无微不至的。母亲如此地爱我们,我们也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她们。下面是一篇关于母亲的诗,读读看,看你是否真正地了解到母亲的爱是多么的伟大。  相似文献   

9.
《荔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新课文。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和母亲之间的几件事,反映了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表达了“我”深切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一提到教师的素质时,首先想到的是教师的师德;当我们讨论师德的内涵时,恐怕人人都会想到爱心。是的,爱是构成教师高尚师德的前提和基础。然而,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爱的悲剧、爱的创伤、爱的反叛、爱的无奈发生呢?有一例电视广告是这样的:一位母亲也许是为了让孩子吃得更饱,长得更好,就开始劝食,没有人物出场,只有母亲的声音:“哦,乖,再吃一口;乖,再吃一口;再吃一口;嗯——再吃一小口;就一小口;一小口!吃不吃?你到底吃不吃?”“哇——”孩子的哭声代替了母亲由爱变怒的声音。怎么啦?自始至终,母亲的爱心减少了吗?没有!或许还爱得更切。那…  相似文献   

11.
洋葱头     
洋葱头爱洋葱头一层又一层拥抱在一起说着0,0,认一个元音比一个元音小直到最后。有人说洋葱头没有心。它不需要心。它环绕自己,感觉到完整。它是最原本的,是蔬菜中的头一名。如果夏娃没吃苹果而吃了洋葱,天堂会多么地不同。摘自奋风文艺出版社(.靳外国优秀诗欲》洋葱头@劳·克劳吉尔!加拿大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让我们一起欣赏下面的话,共同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注:指高粱饼子)。——季羡林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芭芭拉·金索尔夫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爱子之心。  相似文献   

13.
说起母爱,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神圣而温暖的。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惠特曼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荔枝》是一篇真挚动人的美文。作者肖复兴以细腻朴实的语言叙述了“我”和母亲之间围绕荔枝发生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孙厚重的爱,也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文章结尾写道“: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简洁而情意绵绵,可谓是文虽尽而意无穷的妙  相似文献   

15.
习惯·爱     
世界上有一种习惯,叫做"爱"。好浓的棕香,端午节又到了!每逢端午节,母亲总会包又糯又甜的红豆馅儿粽子给我吃。每次,母亲都习惯性地将没有任何馅料的粽子角切掉,留下满是红豆馅儿的粽子心的部分给我吃。年幼的我总是很开心地吃下香甜的粽子心,却从来没有注意过母亲躲在厨房里,悄悄吃着切下的粽  相似文献   

16.
荔枝     
<正>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钱买了一斤。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回到家,还没容我从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沾着晶  相似文献   

17.
母爱     
对于每个人来说,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最无私的爱,最真诚的爱,最温暖的爱。每个母亲日日夜夜地为儿女操劳着,她们想的是"给予",而不是"回报"。她们希望儿女健康的成长,每天快快乐乐的。 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的母亲,但她给  相似文献   

18.
依稀记得,当我只会蹒跚学步时,母爱是一条平坦的路,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当我系上红领巾时,母爱是一只翱翔的风筝,我在上头,母亲在下头;当青春在“我的版图”上大放光彩时,母爱是一根长长的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心的漏斗,漏掉了多么多本该恒久铭记的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种爱,犹如春雨润物无声,丝丝缕缕、绵绵不绝地滋润着每个人的一生,它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哪怕付出生命;它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真切的爱,它——就是母爱。母亲,多么伟大的称呼!高尔基曾说过:“世界上一切的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纪伯伦也曾讲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  相似文献   

20.
一、这是否是一则“黑色幽默”“我那可怜的宝贝死了,是刚才死的。”深夜里来的这通报丧电话,令我手足无措,不知该怎样安慰电话另一头那颗痛苦的心。“宝贝儿已经十岁了。瞧我多么不容易,天天得哄他睡,喂他吃,陪他玩.生了病还要送他去医院……唉。他还是死了,我的心都快被揪碎了!”虽说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但当你倾听一位母亲述说痛失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