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沪科版物理课改教材第11章《压强》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学习了固体、液体和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特别是新增内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机翼的升力”、“帕斯卡原理”等重在由科学探究去学习,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着力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分析与论证能力。本章教学实验设计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2.
现行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通过课本“图14.44机翼模型的实验”来理解机翼受压不同的原理的。该实验不能直接观察到“机翼”受压的情况,只是通过“机翼”向上翘起来悟出“机翼”上表面(曲面)受到的压强小于下表面(平面)受到的压强的原理。对于悟性好的学生可以达到目的,对于悟性差的学生就不中了。  相似文献   

3.
在“液体压强”一课教学中,为了突破“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无关”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利用下述的两种方法进行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认为容器中液体的质量越大,底部受到的压强越大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4.
液体压强的概念及液体压强的公式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做好“研究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这一实验,对于学生建立液体的压强概念和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有很大帮助.但按书中所设计的方案来做实验,很难做成功,难点有三:一、要使平底玻璃管竖直浮于水面,装沙量要适当很难掌握,往往要重复几次花费很多时间,使得在一堂课里要完整的取得一组数据很不容易,想取得三组数据困难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5.
新编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自然科学课本第三册第三章是关于“液体的压强”。课文只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pgh,但初中学生受压强定义、产生原因和直觉导向的影响,对公式往往难以置信。为了打消学生对公式的不信任感,很有必要增加演示实验来证明此公式,使学生对公式的正确性有个直觉的印象。据此,笔者设计了教具“液体压强公式实验仪”。器材粗细有明显差异的有效长度为80厘米的玻璃管各一根:“T”形三通管一个;规格20毫升的注射器一个;弹簧一根;小夹子一个;软管三根;整个装置固定在长60厘米,高100厘米的平整木板上(如图示)。实验方…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帕斯卡定律”一节中,图5-8的实验,是用活塞压筒里的水,从而可以看到,扎在各个小孔上的橡皮膜都向外凸出,表明液体能够把它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但是,这个实验不能证明活塞对水的压强等于小孔上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把图5-8实验做如下改进后,不但可以证明密闭液体能传递压强,而且能证明密闭液体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强。  相似文献   

7.
1问题提出 人教版新课标高二化学第二章“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章节。其中两个典型实验就是压强、温度对2NO2(g)→←N2O4(g)△H〈0平衡体系的影响。长期以来,这两个实验都是依据人的肉眼来观察颜色的微小变化——红棕色的深浅变化,从而揭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又称勒夏特列原理),但实验现象不明显。特别是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演示效果很差。  相似文献   

8.
阿基米德定律和液体内部压强实验的改进浙江省建德市杨村桥中学程年训初中《自然科学》阿基米德定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内容历来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就这两个实验的传统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对这两个实验的改进,仅供参考。一、关于液体内部压强实验传统的方法是用...  相似文献   

9.
本仪器供研究气体的性质时,演示“体积”“压强”“温度”三个气体状态参量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验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大气压强一节中,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教材的提议和我们实际所作的实验方法是:用煮熟剥了皮的鸡蛋演示瓶子“吞蛋”现象。实验前选取适当大小的鸡蛋并煮熟剥皮都需要一定时间,且实验中鸡蛋一旦沾上沙子又不易取出,不但影响实验,还会造成鸡蛋破裂。特别是对一人要教几个班的教师来说,既麻烦费时又浪费材料。  相似文献   

11.
大气压强测定实验方法的探讨朱帜,梁子明,李云波(齐齐哈尔市教育学院)(讷河四中)意大利科学家托利拆利首次用大气压强支持一定高度水银柱的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托利拆利实验,这个实验,一直在教学中普遍被采用。在教学中为了使演示更直观...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十章“四、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一节中,课堂上需要做气体压强与体系关系的实验,如果按课本的做法,十分不便,一是做为演示实验,学生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二是若改为学生实验,需人手一个,注射器需要的数量大,特别是农村学校很难做到;三是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前端小孔,接触面积小,用力大,手指麻木,感受气体的压力不明显;四是稍有不慎,容易落地摔破……。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研究液体的压强和深度关系”和“研究物体浮在液面条件”两个分组实验。经过几年实验,各地都发现现在配备的平底玻璃管有以下不足之处: 1.重心高,容易倾倒。  相似文献   

14.
自制液体压强传递演示实验器杨泗华(江苏省赣榆县班庄中学222132)初中物理第一册中是用压强计测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的演示实验,总结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此演示实验需多次转动金属盒,...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制取气体和性质实验常用分液漏斗、烧瓶和集气瓶组装成系统实验装置(如图1)。其优点是制气量大,可以系列化完成气体的性质实验,很受化学教师欢迎。但是,这一实验装置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实验过程中,烧瓶里的气体压强稍大时,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下不来;烧瓶内气压减小时,系统内产生了负压,极易发生“倒流”现象,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实验失败,甚至产生事故。本文介绍的装置就能彻底克服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16.
空气有重量实验的改进浙江慈溪中学物理组冷志红315300在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的教学中,证明空气也有重量的实验,方法是先用抽气机将烧瓶中的空气抽走,通过烧瓶在抽气前和抽气后的重量的不相同,来说明空气是有重量。但有些学校没有抽气机,只好用二用气筒,而二...  相似文献   

17.
在验证玻—马定律的实验中,我们通常是采用一个带有刻度的注射器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通过拉、压活塞以改变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来进行实验的。该实验的缺陷是:(1)由于活塞与器壁间不是完全密合,所以导致漏气,从而不能满足定律所要求的“一定质量的气体”这一前提条件。当所加压强越大时,漏气也越严重,实验偏差也越大,常常导致实验失败。(2)在活塞与器壁间涂加润滑油,这虽能略为减少漏气,但却又增大了活塞与器壁间的摩擦力。当所加的压力不是很大时(约10N左右),摩擦力的影响也就无法忽略。(3)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变化范…  相似文献   

18.
鸡蛋自动进瓶又出瓶实验的另一种方法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李允义鸡蛋自动进瓶的实验,常见方法是:先把蘸有酒精的棉团(或纸片)点燃,迅速投入广口瓶内,给瓶内空气加热。然后,把剥皮的熟鸡蛋及时堵在瓶口。少时,由于瓶内空气变冷,外部大气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鸡...  相似文献   

19.
巧调平     
初中物理在讲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 ,常用到压强计 ,效果非常好。但在做实验前 ,当把指示液倒入“U”型玻璃管再插上橡胶管后 ,“U”形管两边液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主要是被封闭在管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不同所致 ) ,需要一次次小习翼翼地拔下和插上橡胶管 ,这样调节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效果不好。其实在把橡胶管套在玻璃管上后 ,在靠近玻璃管处插上一注射器针头 ,如图 1a ,利用气压自动调节 ,即可在较短时间调平“U”型管两边的液面 ,这种方法省时、省力、效果好。实验时只要用橡皮泥或透明胶、活塞推到底端的针筒等物品把注射器针头…  相似文献   

20.
在讲授初中物理的大气压强这一节时,由于水银有毒,现行教材不要求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学生对实验结论缺乏感性认识。由此,我对其演示器进行了一点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