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10岁的小男孩由父亲带着来作心理咨询。父亲说他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常常嚷着让父母给他摘星星。父母好言劝慰他一番之后,病就奇迹般地好厂,可过一段时间又会再犯。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回答跟正常儿童没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的提出案例一:上网行为都要阻止?初一学生李伟在考上重点初中后,获得了父母的奖励——一台电脑。然而,李伟对电脑的喜爱引起了父母的不安。父母由于常常看到他上网,害怕儿子会染上网络成瘾。父亲只要一看到孩子坐在电脑前就紧张不已,想方设法阻止他玩电脑。由于父子意见不合,多次发生冲突。后来,父亲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个自卑的孩子,15岁,长得又瘦又小,而且他的家境让同学们都看不起:他父亲是卖水果的,母亲在学校边上做修鞋匠。别的孩子全是这个城市中有钱的孩子,父母有权有势。他是一个例外,他的父亲没接受过教育,花了很多钱让他上了这所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4.
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孩子身上几乎都有父母的影子,许多孩子如何对待同学、师长以及周围其他人,将来如何对待爱情、婚姻和责任,都无不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从小就会不知不觉地把父母处理夫妻关系的方式内化于心,加以模仿。我曾经接到一个天津男子打来的电话,说我在《半月谈》上发表的关于家庭暴力的文章让他落泪并且反思了许多问题。他经常打妻子和孩子,可是他却十分痛恨家庭暴力,原因是他和兄弟都是在父亲无休止的暴力中长大的,而他母亲则在60岁那年,被父亲打到要害部位而死。当他回忆起被他打骂的妻子鼻青脸肿的样子、3岁的孩子吓得…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11,(10):11-11
他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十五岁,长得又瘦又小,父亲是卖水果的,母亲在学校边上做修鞋匠。 他的父亲没受过教育,却花了很多钱让他上这个重点中学。从第一天起他就受歧视,别的孩子穿名牌衣服,书包和铅笔盒都要几百块。他们笑话他的破书包,他哭过,可他没告诉父母,因为怕父母伤心难过,这个书包是妈妈攒钱给他买的。  相似文献   

6.
知道不少青少年犯罪的情况,也知道不少父母为孩子的犯罪深感突然和惊讶。一个16岁的少年强奸犯,父亲是搞政法的,母亲是大学教师。面对犯罪的儿子,父亲流下了痛心懊悔的泪水,怎么也想不到他的孩子会成为一名罪犯。 最熟悉孩子的,按理说莫过于父母;最  相似文献   

7.
最美的呼喊     
李愫生 《下一代》2013,(8):15-15
他的人生并不畅顺。一岁时,因为高烧得了小儿麻痹症,腰部以下从此失去知觉,家里就开始到处借钱给他看病,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了一遍,他的病也没见好转,家里就放弃了治疗。由于腿脚不便,他只能用两只手掌支撑着行走,就这样在家里长了二十多年。他的父母都是农民,父亲脾气比较暴躁。在农村,儿子是家里的顶梁柱,因为他不能劳动,父亲觉得他是个废人,小学都没有让他上。倔强的他20岁那年,决定不再拖累家里,他背着父母向邻居借了点钱离开农村  相似文献   

8.
少年的忧虑     
子衿 《良师》2010,(9):19-19
他是一个13岁的少年,父母离婚后,他跟了父亲,实际上是跟70岁的爷爷生活,因为父亲在外打工。可老师说这孩子有心理疾病,上课走神,少言寡语,不和同学玩。一放学就直接回家,找他谈话,总是闭口不谈。  相似文献   

9.
10岁的小男孩陈之遥,三年级下学期以前是个让父母和老师都头疼的孩子。上学时,他的衣服常常扣错扣子,课桌抽屉常常塞得乱七八糟,上课爱做小动作,开小差,常常忘记做家庭作业,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为B,语文成绩为C,英语成绩为D。他的父母告诉我,每天放学后去学校接他都不见  相似文献   

10.
陶陶虽说只是十来岁的孩子,但心智略显成熟,他争强好胜,从不甘于落后。父亲对此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能够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比只看他的学习成绩重要得多。父母很少为孩子的学习操心,这比许多家长幸运多了,同事们都羡慕陶陶的父母养了个懂事的乖儿子。  相似文献   

11.
潘石屹 《少年文摘》2012,(12):92-94
都知道潘石屹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潘让,一个叫潘少。父母都是公众人物,但这两个孩子却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我是我,他们是他们,别把我们搅和到一块儿!"听起来很是铁面无情,这也是潘石屹一贯的态度:不想让儿子因为父亲的成功就觉得自己也跟着镀了层金。名字里暗含的期许我常常感到现在的教育让人很紧张,说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教育他去争去抢,告诉他这个世界是怎么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你不争你不抢你就没饭吃!我曾经在北京动物园里亲眼看见,一个父亲抱着三四岁的儿子,看着一群老虎正在扑食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常常和一群孩子混在一块玩。他的父亲为此忧心忡忡,但所有的告诫对小爱因斯坦来说都如同耳边风。他常这样回答父亲:“别的孩子都在玩,我为什么要学习?而且我不比他们差。”  相似文献   

13.
有个孩子,他的父亲是盲人,母亲也是盲人,且弱智,除了姐姐和他,几个弟弟妹妹也都是盲人。眼瞎了的父母只能当乞丐,住的是乱葬岗里的墓穴,他一生下来就和死人的白骨为伴;能走路了就和父母一起去乞讨。生在这样的家庭是不幸的,很难有什么出息。在他10岁那一年,一天,父亲带他去一个村庄乞讨,有个人给了他们10元钱,并对他父亲说:“你该让孩子去读书,要不他长大了还是要当乞丐。”于是他的父亲下决心送他去读书。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白天念书晚上还要出去讨饭,历尽艰辛他终于完成了学业,后来他拥有了一家自己的店铺,再…  相似文献   

14.
纪尧  张怡 《家教指南》2006,(10):4-7
正值贪玩年龄的孩子,竟然成为计算机认证考试最高级别的轻件工程师!他说,成功的秘诀是——保护求知欲,为儿子确立远大目标1993年7月,郭厚佐出生于哈尔滨市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郭大为是机关干部。小厚佐1岁时,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和奶奶生活。厚佐从小就对家里的一些小物件有兴趣,三四岁时,家里的螺丝刀成了他最好的“伙伴儿”。看见有螺丝的地方,他就用螺丝刀去拧。常常是一不小心,就把某件东西拆卸下来了。奶奶怕他受伤,把家里所有的螺丝刀都收起来,小厚佐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把卸下来的小零件都藏到奶奶找不到的地方。等爸爸修理被他…  相似文献   

15.
很多父母常常抱怨,自己把孩子当宝贝,凡事都为他着想,可孩子就是不领情,怎么说他都不听话。这时候父母要问问自己:“我是怎么和孩子说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和孩子说话时所使用的语言,包括语气和语调,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和孩子说话呢? 一、别把孩子当大人有些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像  相似文献   

16.
那年,肖恩17岁。半年前,他的父母离异了,肖恩和父亲在一起生括。那段时间肖恩很不开心,母亲的离去让他的生活一下子暗淡了,他常常闷闷地在纸上胡乱画着。曾经,他的愿望是成为一名画家,可现在,他觉得做什么都没有了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另有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还有一个孩子,他3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医院检查,直到9岁他讲话还不通畅;读小学时,他举止木讷,不爱与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相似文献   

18.
那年,肖恩17岁。半年前,他的父母离异了,肖恩和父亲在一起生活。那段时间肖恩很不开心,母亲的离去让他的生活一下子暗淡起来,他常常闷闷地在纸上胡乱画着。曾经,他的愿望是成为一名画家,可现在,他觉得做什么都没有了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每每初见一些一两岁的小孩子,发现他们比他们的父母长得要漂亮得多,好像既不像他的父亲,也不像他的母亲,直道说现在的孩子真会长。孩子上了学,再看这个孩子,怎么看都像他的父母,而且一年比一年更像。这个时候就要感叹遗传的厉害。其实遗传除去我们常说的生物性遗传之外,还有一种社会性的遗传。也就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语言、行为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这两种遗传就使我们做父母的对于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都脱不了干系。非常想和父母们交流这方面的想法,于是有了本期的话题———《缺点是可以遗传的》。做了这期话题,我们才…  相似文献   

20.
我朋友的儿子今年6岁,他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太倔,朋友让他往东,他偏偏要朝西。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我偏偏不!”一旦他的倔脾气上来,十头壮牛也拉不回来啊!朋友简直不知道怎么对付他了,常常向我诉苦。像这样的倔孩子我们身边不乏其人,许多父母为此困惑不已。每个孩子都不喜欢别人说他倔,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倔就是不好,甚至于倔就是坏。事实上,许多父母在说孩子倔时,其含义多数都不是褒义。父母不要说孩子倔,更不要给孩子贴上倔的标签。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理,你说我倔,我就倔给你看,我就倔到底,看你能够把我怎么样。孩子怀着几分好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