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家将"故事从北宋开始广泛流传,熊大木以历史记载为依据,融入民间艺人的加工创造,运用以虚入实的手法重塑历史,编撰出《杨家将演义》这部小说,使"杨家将"的故事固定下来。历来对于《杨家将演义》的研究多集中于人物考证、形象分析,对于小说的艺术手法研究并不多,从"实"、"虚"两种创作手法来展开研究,更能加深读者对历史演义小说基本手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窦娥冤》取材于刘向《说苑·贵德》中东海孝妇的故事。《说苑》是“采百家传记”以说理的书,《窦娥冤》则是一出悲剧,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窦娥的悲惨遭遇也传达出某些“理”。本文通过比对分析,找出它们相关又有所区别之处,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原作品。  相似文献   

3.
考溯《史记》八书,比较八书与《汉书》十志的序列,可见《史记》八书源于《尚书·八政》,《汉书》十志源于《史记》八书。八书、十志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经济水平和思想认识。八书侧重当代承弊通变,忧国忧民,有肇起之功;十志侧重技术,丰富详赡,具发展之能,二者均为一代文化之大成。  相似文献   

4.
蒙汉文学关系的研究,第一手资料的跨语言比较和考证是关键。对古代蒙古文小说《娜仁格日勒的故事》与明代戏曲《葵花记》进行逐字逐句的跨语言比较,证明《娜仁格日勒的故事》就是明代戏曲《葵花记》完整的蒙古文译本。蒙古人主要翻译了《葵花记》的对白部分,省略了词曲,并在结尾部分增加了佛教本生故事内容,从而把戏曲《葵花记》转换成了小说。  相似文献   

5.
童奚 《阅读》2011,(6):F0003-F0003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朝李贤为《后汉书》作注,注重文字的训诂,成就很大,但疏漏驳杂之处仍然难免,通过对《后汉书》李贤注进行商榷,以期更深入地推进《后汉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尔雅》一书进行了恰当的介绍,指出它不单单是训诂名物的书,更是儒家经典之一,同时,也附带论述了郭璞《尔雅注》,邵晋涵《尔雅正文》和郝懿行《尔雅义疏》。  相似文献   

8.
陈静 《职大学报》2014,(6):28-32
《文子》是道家的重要文献之一,它对《老子》思想有着继承和发展。“道”这个概念在《文子》和《老子》中都极为重要,对二书中的此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我们探求《文子》的思想内容和其与《老子》的关系,以及其在道家发展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读《绿野仙踪》,时时能感受到《水浒传》的影子,尤其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技法等方面。《绿野仙踪》某些故事情节与《水浒传》"行文一法";亦塑造了诸如与鲁智深、李逵、"四大淫妇"等肖似的特色人物若干;并模仿运用《水浒传》之"犯中求避"、角色引入、故事衔接等叙事技法。《绿野仙踪》多方面承衍《水浒传》创作手法,深得水浒壶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明代长篇神魔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简称《西洋记》)中描述的普陀山和观音进行考述,认为该书把观音放在百回小说的开篇之首,观音信仰在《西洋记》中具有崇高地位。把《西洋记》与古代舟山方志相对照,《西洋记》中描述的普陀山,包括方位、地形、山名、寺院、景观、典故等等,都是与方志记载中的普陀山之实际情况,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11.
《农桑辑要》首引已佚农书《士农必用》材料。从征引的材料来看,语言通俗易懂,口语性较强。引书中的语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补《汉语大词典》在词语失收、义项失收以及例证滞后等方面的阙失。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毛文龙是个颇受争议的人物,这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也产生影响,如《樵史通俗演义》与《辽海丹忠录》就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创作背景与创作意图不同。当然,它们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肯定了毛文龙在皮岛的牵制之功,其实他的牵制之功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中太史慈的人物形象丰满而高大,他的勇猛、信义、忠孝在三国诸将中堪称一流。由于英年早逝,未经历三国时期大的战役,加上《三国演义》重点描述的是蜀魏君臣,太史慈的影响因此不足。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4.
在《荀子》一书中,引用《诗经》有83处。除大量引《诗》外,还有一些论《诗》的内容,这都明确地反映了荀子的一些诗学观念。荀子既谈其内容和旨意,又将其统摄在圣人之道之下,视之为道的载体,指导人们修身、从政,很大程度地将《诗》道德伦理化和政治化了,为汉兴以来《诗》的经学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圣经》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经典。西方许许多多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等等,都与《圣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圣经》的哲理让人倍感亲切,《圣经》里的故事让人感动莫名。  相似文献   

16.
《韩诗外传》的编排体例非常独特:几乎每章皆引《诗经》语句作为主题句,并围绕所引《诗》句中的关键词或《诗》句比喻引申意义来组织前人论说、故事、佳言懿行等阐释材料,构成一章的内容;在大多数卷次内,章次的编排按所引《诗》句在《诗经》完整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考索揭示这种编排体例,对正确认识此书的释《诗》性质,追寻其卷次增改的踪迹,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打金枝》的产生至成熟呈现出从正史到野史、戏曲的发展轨迹.剧中主要人物身份都与《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资料所录相符,而“打金枝”的经典情节则未见记载,《资治通鉴》只记载了郭暧与公主口头相争一事.《庆丰年》、《隋唐演义》、《满床笏》、《唐宫二十朝演义》、现代《打金枝》等文人创作先后增加了“拜寿”、“打金枝”、“连升三级”等具体情节,并提炼出了表现“郭氏一家富贵”和“唐代宫廷礼仪与民间礼仪的冲突”等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故事新编》中"油滑"现象的分类探讨《故事新编》的体裁定性问题。对《故事新编》中存在的两种"油滑"进行了阐释,分析两者各自的成因及优劣;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故事新编》中八个单篇的体裁并给出个人的体裁判定。  相似文献   

19.
谶纬文化深刻濡染了《水浒传》的思想与艺术。一是小说吸收、运用了谶纬中的感生说,通过宋太祖、宋仁宗的感生故事,引出梁山好汉为天罡地煞感生的情节,以为全书布局。二是小说较多运用谶言作为情节展开和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段。三是九天玄女授书和天降石碣的情节,遥承、化用了汉代谶纬中神授天书的主题与故事。应客观分析谶纬文化与《水浒传》思想艺术之间的关系,既要看到它对表现忠义主题、结构全书的正面作用,也要注意其对小说艺术的某些消极影响,避免流于"封建糟粕"之类的简单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0.
《简·爱》的作者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姊妹作家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庭院深深》的作者是二十世纪中国台湾的一代言情作家琼瑶。本文旨在对比这两部爱情小说的故事人物和故事情节,从中发掘其神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