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礼仪是人类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从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的现状来看,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因而,必须重视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开设礼仪课程,加强礼仪训练;举办礼仪讲座,开展礼仪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制订落实相应的礼仪常规是开展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礼仪道德是由意识、行为和习惯所形成的系统.礼仪意识是人们对礼仪的认识及有关礼仪的思想观念;礼仪行为是表现礼仪观念的个体的、群体的和社会的行为;礼仪习惯是在礼仪意识的沉淀和行为的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秩序.三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礼仪从观念到行为,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从一时到永久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国际化礼仪是礼仪实施主体的态度和仪表仪容,此外,国际化礼仪还包括含着几个特性,如国际化礼仪的参透性、国际化礼仪的规则性、国际化礼仪的效率性、国际化礼仪的平等性、国际化礼仪的一次性、国际化礼仪的全员性等。作者认为只有掌握这几个特性后,方能真正地、全面地表现礼貌礼仪,使交往的双方达到和谐共识。  相似文献   

4.
身教重于言传——谈高校礼仪教师的礼仪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高校目前均开设了礼仪课,礼仪在调节人际关系、沟通情感、促进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礼仪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礼仪修养将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礼仪教师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对于课堂气氛、师生交流将会产生积极影响。高校礼仪教师应从服饰、仪容、举止、表情及日常行为等方面人手,全面提高自身礼仪修养,塑造大学礼仪教师的应有形象。  相似文献   

5.
朱昕 《陕西教育》2009,(5):115-116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一体化;人们越来越关注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问题.礼仪是"发乎内形于外"的肢体语言,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因素.对于礼仪中的一重要因素服饰礼仪来说,它是人际交往过程中为表示相互尊重与友好,达到交往和谐而体现在服饰上的一种行为规范.本文着重阐述了着装中的特殊人群--教师,在服饰礼仪方面应该注意的几点原则,以及教师正确合理的应用服饰礼仪在社会中所起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文》2006,(12):13-13
飨燕饮食礼仪。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燕礼对中国饮食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  相似文献   

7.
加强礼仪教育提高文明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 《辽宁高职学报》2002,4(4):107-108
忽视礼仪教育,是学生缺少礼仪修养的一个原因。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渴望。提出了搞好礼仪教育的具体方法-即选择合适的授课模式、实行严格考评及开展多项礼仪活动等。  相似文献   

8.
礼仪属于道德范畴,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古人讲“知书达礼”,其含义就是通过学习达到知礼节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广泛的礼仪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礼仪既是德育的主要内容,又是一种素质的外在表现。应当认识到,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和校风建设的关键。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明古国”之称。  相似文献   

9.
礼仪是人类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具有协调功能、教化功能和导向功能。加强礼仪教育必须要重视公民道德实践,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推进公民的道德建设,而强调个人礼仪修养则是加强礼仪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礼仪队作为学生素质和学校形象的宣传和展现,往往更多地停留在表象上,缺少应有的底蕴和内涵。学校礼仪教育应在德育课程体系中,在礼仪认知和礼仪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礼仪队的示范、榜样作用,提高礼仪教育实效,促进社会文明礼仪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教师礼仪的内涵是为人师表,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和礼仪素质更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分析部分高校教师礼仪缺失的现象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教师应该注重的日常礼仪修养.  相似文献   

12.
职业礼仪     
职业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  相似文献   

13.
南志国 《大学时代》2006,(11):164-166
礼仪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获得美好人生的基本条件。师范生在走上教师岗位前应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然而近年来师范生在礼仪方面存在明显的缺失现象,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师范生礼仪方面缺失现象的列举以及造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从礼仪、法律及法律素质的内涵入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礼仪与法律的辩证关系,传统礼仪观念和现代法律的冲撞以及继承传统礼仪化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礼仪化基础上提高现代法律素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鄂伦春族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民族。当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对其施以传统的礼仪教育,因而鄂伦春人都懂得并遵守民族礼仪,且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如果有谁不懂或违反了传统礼仪,就会受到别人的耻笑,重则还要受到长辈的责骂。鄂伦春人的社交及家庭礼仪比较讲究,也很严格。  相似文献   

16.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们进行交往时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乖生活习俗的反映。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需要深入有效开展礼仪教育。从培养礼仪情感、丰富礼仪知识、训练礼仪技能、维护礼仪环境四个要素方面来深入探讨大学生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18.
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包括生活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学习礼仪等。  相似文献   

19.
罗晓 《时代教育》2012,(23):253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仪是基础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今我国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明显缺失,文明修养和礼仪意识令人担心.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成因,并对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生礼仪现状及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素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从对中职学生礼仪的问卷调查入手,分析了当前学生的礼仪现状,并对礼仪课教学改革进行了形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