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我把其中的一副对联编成了一道数学题。题目:两位学者去郊游,见一位高龄老者。其中一位学者得知老人高寿后,便说出一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另一位学者稍一思忖,脱口而出:“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两人说的答案一样。问:这位老人多少岁了?其实,这道题很是耐人寻味。只要知道古稀、花甲两词分别代表的意思才可解决。古稀:七十岁,古稀双庆也就是两个七十岁,一百四十岁,一度春秋等于一年。一百四十加一就等于一百四十一岁。花甲指六十岁,重逢指两个六十岁,一百二十岁。增加三七岁月。三乘以七…  相似文献   

2.
科学知识读起来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但它一旦写入对联,往往会妙趣无穷,耐人回味。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副数学知识联。60岁为一花甲,两个花甲为120岁,三七岁月,即21岁,相加恰好是141岁;70岁称为古稀,双庆古稀是140岁,更  相似文献   

3.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有的对联还含有一定的科学知识。 数学知识 清乾隆50年,在乾清官设千叟宴,内有一叟141岁,乾隆与纪晓岚以此为题出联答对:“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60岁为一花甲,两个花甲共120岁,三七岁月,即21岁,相加恰好是141岁。 纪晓岚对曰:“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相似文献   

4.
<正>数字联是对联的一种。枯燥乏味的数字经过文人之手,镶嵌于对联之中,数字与文字交相辉映,读起来朗朗上口;寥寥数字,韵味悠长,妙不可言。隐意旨,引人探究启思维。据说乾隆皇帝在一次宴会上,指着一位矍铄老者,出了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众臣面面相觑,不知所以,纪晓岚灵机一动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乾隆点赞。请问老者多少岁?花甲重逢即120岁,三七岁月即21年;同理,古稀双庆即140岁,一度春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理化》2007,(2):20-20
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 花甲重开,外加七三岁月当时,以机敏著称的大臣纪晓岚也出席作陪.他略加思索就对了出来: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是一副数学联. 上联:“花甲”是60岁.“花甲重开”就是2个花甲。即120岁,七三岁月就是21岁,加起来正好是141岁.下联:“古稀”是7O岁,“古稀双庆”就是2个古稀,即140岁,再多一个春秋是141岁.  相似文献   

6.
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 花甲重开,外加七三岁月当时,以机敏著称的大臣纪晓岚也出席作陪.他略加思索就对了出来: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是一副数学联. 上联:“花甲”是60岁.“花甲重开”就是2个花甲。即120岁,七三岁月就是21岁,加起来正好是141岁.下联:“古稀”是7O岁,“古稀双庆”就是2个古稀,即140岁,再多一个春秋是141岁.  相似文献   

7.
话说乾隆皇帝效仿康熙皇帝,曾先后在乾清宫和皇极殿举行过“千叟宴”,仪式隆重,规模盛大.在乾清宫举行的那次“千叟宴”上,赴宴者竟达3900人之多,其中一位老人年龄最大,已141岁.乾隆皇帝就此出了一个上联“花甲重逢,又加三七岁月”.(古时候60岁称为一个“花甲”,两个花甲就是120岁,再加上三七二十一岁,正好是141岁.)可见乾隆出的上联,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算式:60×2 3×7=141.当时在座的大臣们见此对联,都感到束手无策,惶恐不安.后来纪晓岚灵机一动,出了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两个古稀是140岁,再加1年,也…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我把其中的一副对联编成了一道数学题。 题目: 两位学者去郊游,见一位高龄老者。其中一位学者得知老人高寿后,便说出一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另一位学者稍一思忖,脱口而出:"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两人说的答案一样。问:这位老人多少岁了?  相似文献   

9.
(一)乾隆五十年,历史上最大的千叟宴在乾清宫举行。席间面对寿星之最,乾隆皇帝兴致勃勃地出了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大学士纪晓岚最先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相似文献   

10.
1.你知道下列称谓所指的年龄吗?①而立之年曰.②不惑之年___③花甲之年一__~.④古稀之年_2.请你根据下面这些“雅号”写出相应的动物名称:昆虫歌唱家_;捕鼠能手_;沙淇之舟_;高原之舟_;长寿冠军_;森林医生_;铁甲将军_;趴高冠军_。3.有一副对联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这副对联说这位老翁是( A.81岁B.100岁e.12一岁D.14一岁4.你知道以下对联写的是哪几位名人吗?①留存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③扶汉心坚.惟谨慎方能担当事业;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人云霄。()5…  相似文献   

11.
数字,不仅仅应用于数学.在文学中,精巧地运用数字,赋予数字以特殊的意义,可以寄托人们的情思和希冀.古时候,人活到60岁称花甲,70岁称古稀.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到一位老寿星,问其年龄几何,老寿星说:“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非常惊喜,便作了一个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聪明的纪晓岚马上对出下联:“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数字入联,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这一特有的艺术形式.宋代有个叫吕蒙正的人,对贫富不均现象极度的愤懑,每到春节时,他就用对联来抒发自己胸中的不平.有一年,吕蒙正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副用数字组成的春联:“二三四五,六七…  相似文献   

12.
下面是一道趣题:相传有人曾为一位寿星题了一副生日对联,请指出对这副对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不多一个春秋。  相似文献   

13.
欢乐碰碰车     
《良师》2004,(11)
空心美术字若把小圆圈和长条框都看作笔画,你能把下图中的笔画加进上图,组成两个空心美术字吗?(曹铁光)小蜜蜂在花园门口遇到了喜欢难为人的卫兵葡萄藤,葡萄藤要求小蜜蜂答对一道题才可以进园采蜜。题目是:把下面几幅图进行组合,使每一组成为一个字谜,请问怎样组合?谜底分别是什么?葡萄藤提示说:图画两两组合,共能组七组,猜七个字。聪明的小蜜蜂很快答出来了,小朋友,你也来猜猜看。(谢革)相传乾隆皇帝在南巡途中,遇见一位须眉皆白的老人。乾隆知道老人的年龄后,立即书写一幅对联相送:“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根据…  相似文献   

14.
婴儿出生三天:汤饼之期。 不满周岁:褪裸。 2一3岁:孩提。 10岁:外傅之年。 12岁(女):金银之年。 13岁(女):豆落年华。 13岁:舞勺之年。 巧岁:(女):及笋。 巧岁左右:束发。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男):弱冠,又称有室之年。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拜。 60岁:花甲。 70岁:古稀。 80岁:杖朝之年。 90岁:始背之年。 100岁:期颐。 120岁:花甲重开。 140岁:古稀双头。 另外:总角,指幼年;垂髻,指童年;龙钟:指老年;七八十岁,称毫皇之年。年龄别称小识@林海屏~~…  相似文献   

15.
百科知识,快速抢答,10分钟考验你的综合素质和反应能力。答案最准确、寄回最快的前500名同学,将得到一份精美的奖品。截止日期11月1日,快快行动吧,千万别错过哦!请把抢答标志(见左下图)剪下来贴在信封左下角,并写清你的姓名、学校、班级及邮政编码。2005年第10期一、选择题1.下面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A.121岁B.131岁C.141岁D.151岁2.下列诗句中的季节与后面不一致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C.柳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D.枯荷叶底鹭鸶藏…  相似文献   

16.
古代襁褓孩提齿龀(chin)、总角、垂髫豆蔻年华及笄束发岁数不满一周岁二三岁七到十岁十三四岁十五岑々立岑古代 现代 岁数加冠、弱冠 成年男子 二十岁而立 青壮年分界线 三十岁不惑 壮年中年分界线 四十岁知命、知天命 中老年分界线 五十岁花甲 老年人 六十岁古稀 老年人 七十岁期颐 老年人 一百岁代 儿儿童 女女男现 婴幼儿 少少少古今年龄称谓和年纪对照表@黎开贯$广西兴业县高中  相似文献   

17.
有志者事竟成吗?那么,是谁在古稀之时悲叹:"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那么,是谁岁落花甲时仍"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那么,是谁远离纷纷尘世托心低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相似文献   

18.
老年随想ABC     
人的慢慢变老,乃是自然规律所使然。而即使是客观规律,也不一定人人都能慢慢变老。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有的人幼年夭折,有的人英年早逝,这些人就与老无缘。有鉴于此,能够活到花甲、古稀乃至耄耋之年,甚至更多岁月的长寿老人,的确是莫大的幸运和福气!  相似文献   

19.
老年随想     
人的慢慢变老,乃是自然规律所使然.而即使是客观规律,也不一定人人都能慢慢变老.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有的人幼年夭折,有的人英年早逝,这些人就与老无缘.有鉴于此,能够活到花甲、古稀乃至耄耋之年,甚至更多岁月的长寿老人,的确是莫大的幸运和福气!  相似文献   

20.
数字人生     
一声啼哭落凡尘,二八年华好青春; 三十而立未必立,四十不惑正苦辛; 五十方才知天运,六十花甲满一轮; 七十古稀名利淡,八十皓首德望尊; 九九归一无妄念,十全十美有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