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大军 《中国钓鱼》2006,(11):73-74
我是一个钓鱼迷,经常和钓友老严一起去钓鱼。2005年6月我和钓友老严一起在洛阳西郊谷水老菜园鱼塘钓鱼时,钓友老严不慎坠落于鱼塘,给我的教训颇深,现写给大家,愿各地钓友能够通过此事引起重视并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2.
有时,完成一天的工作,我便到水库去寻找我的钓鱼伙伴,这种人钓鱼的瘾最大,一大清早就开始在这里钓到现在,就像一片落叶一样,端正地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每当我见到他时,他总是喜欢对我说,天下的各门哲学,他都身体力行,一一试过,但最后他自己想来仍然属于古时候僧侣隐士那一派。友人中,有一位老人特别精通垂钓,是一位渔猎高手,我那住地,是他往来捕鱼时最喜欢歇脚的地方,而我,也喜欢看着他坐在我的门边整理他的钓鱼用具。有时,我们也一起坐船到水库深处,一个坐在船头,一个坐在船尾,双方的交谈并不多,因为他上了岁数,已经有些耳背。有时,他嘴…  相似文献   

3.
袁维恩 《垂钓》2012,(3):70-71
虎平岛捉蟹记 1996年夏天,我、李朝阳和杨光三个儿时的同伴凑到了一起,那份亲热和恍如隔世般的沧桑油然而生。在本篇第一集中,我就提到了儿时的伙伴——李朝阳。李朝阳是原大连理工大学钱令希先生的研究生,他的性格就两字:刻苦。  相似文献   

4.
陶世君 《垂钓》2006,6(3):37-40
2005年的第一场钓鲫比赛,在沈阳的葵旺生态园举行,作为《垂钓》杂志的记者兼编辑,不去采访这样的比赛显然是不行的,可是对一个热爱钓鱼的人,让他坐在水边看别人一条一条地往上拽鱼,而自己却不能动手——太折磨人了!于是,为了满足自己钓鱼的欲望,也为了采访比赛、结识高手的需要,我毅然在比赛前半个月决定:报名比赛,反正我也不用掏报名费用,赛前练竿也不收费(暗自窃喜啊)。惟一遗憾的是,假如万一我“不幸”取上了名次,没有奖品和奖金发给我,因为我是属于友情参赛,  相似文献   

5.
半个钓鱼人     
谢立娟 《钓鱼》2005,(8):34-34
我是个不会钓鱼的女人,但我却喜欢去看钓鱼,因为我老公经常去钓鱼。刚开始时我看他钓鱼,见他一脸专注的神情,仿佛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根本就忽略了我的存在,我常常在等待他钓鱼时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待收竿时,他才会想起身边的那只“睡猫”,然后拖着迷迷糊糊的我向家的方向走去。这种甜蜜而又浪漫的故事常常发生,我也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6.
在没有比赛或者放假的时候,麦迪经常不远万里地回到奥本代尔小镇骑着自行车闲逛。过去,他与儿时的伙伴科里、琼斯、安德森、安德鲁兹等经常一起骑着自行车在这里闲逛,现在,他的伙伴都去了天国。骑着骑着,当麦迪意识到只有他一个人时,这个脆弱的男人就会号啕大哭,他声嘶力竭地喊着:一切都变了,变了。他们都离开了这里,他们又团聚了,只留下了我!  相似文献   

7.
李军 《垂钓》2005,5(8):34-35
2005年6月12日,我和朋友们一起乘车到武汉市,参加龙王恨公司举办的“武汉市春季钓鱼比赛”。比赛地点设在武汉市常青花园,赛前我只知道这是一场传统钓和竞技钓结合的比赛,其他的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在千湖网站上查了一下,也没有看到准确的比赛情况,于是我就去问龙王恨鱼饵公司的刘定龙,刘定龙说他也不太清楚,只知道传统钓法用长竿、竞技钓用4.5米短竿,传统钓和竞技钓混合在一起比赛。  相似文献   

8.
杨哲 《中国钓鱼》2005,(12):4-4
钓友叶昌院今年8月27日在江边和我一起钓鱼时,由于用力过猛跑了大鱼,令他懊恼不已。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打电话约我再去江边钓鱼。上午11时刚过,他就来到我家。我俩匆忙收拾好钓具,顺便买上两份盒饭,搭乘班车前往江边。  相似文献   

9.
姚军 《钓鱼》2013,(8):48-49
老徐头是县建的一位职工,后来由于单位解散,他也就赋闲在家。老徐别无他好,就好钓鱼。可以说他的钓龄相当长,我和他一起钓鱼已有五年,对于他的钓鱼之事了解许多。2009年的秋天,我县许多钓友都到大港桥水库的坝头东侧用海竿钓鲫鱼,每天都有六七个人在钓,这鱼就越钓越多。十月中旬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早早起床,吃了早饭匆匆忙忙地往大港桥赶。正是中秋时  相似文献   

10.
雷鸣 《中国钓鱼》2008,(2):69-70
在北京西北郊有一座占地面积四千余亩的红房子,它是继莫斯科星城和美国休斯顿航天城之后世界第三座航天城。在这座神秘的航天城中,有一位鲜为人知的钓鱼迷。他就是2005年10月12日与费俊龙一起驾驶着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越太空的聂海胜。休闲时钓鱼是他的最爱,亦发生了许多钓鱼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11.
柳明 《钓鱼》2004,(23):40-40
在韩国垂钓鳜鱼是一项非常普及的活动。很多俱乐部都是以鳜鱼为比赛用鱼。韩国的钓鱼杂志也大量刊登垂钓鳜鱼的相关技巧。在2004上半年我被公司派到韩国时.就经常外出垂钓鳜鱼。在那里我遇到了我的启蒙老师那先生——造船厂的一位中级雇员。在闲暇时,他经常会陪同我一起外出垂钓鳜鱼。那先生的妻子是一位飞机乘务员,不能经常陪同他垂钓。但我觉得那先生并不太在意这种情况,反而对此非常满意。下班后,那先生经常会驱车前往河边,整晚忙于钓鱼,偶尔到卡车中打个盹,天亮时再赶回单位,这就是他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我与他今年都是七十三岁。我俩少年时是同班同桌的同学,青年时同为教师,壮年时成为亲家,现同在一个厂里工作,经体检健康状况也一样,且我们都是钓鱼爱好者。我们在厂里,白天一起工作,夜里一起外出钓鱼。真可谓是一对天缘好友。  相似文献   

13.
《钓鱼》2005,(9):13-13
钓鱼高手邓刚,现年44岁,1971年出生于湖北黄石,电大中文专业毕业。邓刚五六岁时即常随热爱钓鱼的父亲外出钓鱼。受父亲的影响,他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河边垂钓,并因此铸就了他对钓鱼的酷爱,也让他积累了丰富的钓鱼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姚军 《钓鱼》2013,(16)
与曾新建认识很久了,五年前,我们都在大港桥水库的橹树坞里钓鱼.后来,就一直没见过他.今年突然又看到他来大港桥钓鱼.那天,我把车停好后,就站在高高的路基上向大港桥水库边一望,一个身着浅黄色衣服的人正在我要去的位子上奋力抛竿.我拎着包向他走去,那是个身高较高,微微有些发福的三十四五岁的人.当我走近一看,原来是曾新建.他爱人也是三年前调到县城来教书的,成了我的同事.所以,我和他聊了几下便往另一个好位子去钓鱼了.到了星期一上班时,他爱人与我见面谈到钓鱼,她让我跟他老公一起出去钓钓鱼,我也满口答应了.  相似文献   

15.
张忠江 《钓鱼》2006,(23):70-70
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平时,我闲暇时总喜欢研究研究钓鱼理论。2004年,我在邮局的售书摊上看到了《钓鱼》杂志2004年的最后一期。我立刻就被贵刊精美的版面设计、丰富的栏目安排以及实用的钓鱼理论文章所吸引。随后,我立即到邮局订了2005年全年的《钓鱼》杂志。每期的《钓鱼》未到之前,我那种企盼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时地会去看看邮箱里是否有投寄信函。  相似文献   

16.
记得还是孩提的时候,我便与钓鱼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有空就随着酷爱钓鱼的父亲走南闯北到处去钓鱼。后来人大了,立业成家了,工作繁忙家务缠身,钓鱼成为了令人留恋的回忆,却再也没有实践的机会了。 1992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又让我这个钓鱼迷重操旧业,并且是一发而不可收。那回单位组织的钓鱼比赛,我从父亲手中借了一支威海手竿参加比赛,凭借儿时的记忆,竟也拿了个尾数  相似文献   

17.
钓友叶昌院今年8月27日在江 边和我一起钓鱼时,由于用 力过猛跑了大鱼,令他懊恼不已。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打电话约我再去 江边钓鱼。上午11时刚过,他就 来到我家。我俩匆忙收拾好钓具, 顺便买上两份盒饭,搭乘班车前往 江边。 当日天气多云,时有小雨,偏 东风3~4级,气温26~30℃。到了 江边,我俩直奔头一天跑鱼的地 方,打出两副海竿后便选一避雨处  相似文献   

18.
冬钓三江口     
崔长俊 《中国钓鱼》2012,(12):83-83
2010年立冬的前一天,恰逢星期六,听说大哥要去三江口钓鱼,立刻打电话给我大哥.让他带我一起去。大侄小刚不一会儿工夫就开车来接我,我带上渔具,随车来到三江口。  相似文献   

19.
焦卿 《垂钓》2014,(10):11-11
铁岭市上台水库位于铁岭县上台村西北侧,虽说这座水库不如柴河水库那般有名,但我却对这里充满了感情。我七八岁的时候就和父亲一起在上台水库钓鱼了,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父亲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只有钓鱼是他一成不变的爱好。小时候,我是跟着父亲钓鱼,而现在是我带着父亲钓鱼。  相似文献   

20.
幽默两则     
生死钓友老李长我5岁,从40多年前相随钓鱼,到现在都是70开外的人了。工作在一个单位,住又是楼上楼下,每逢节假日,或驱车野外游钓,或品茗大侃渔经,真正是形影不离,比他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多得多。耳儒目染,心灵相通,我俩在一起度过了大半生的休闲时光。遗城的是前几个月他病倒了。没有老友来陪伴,我也无心提竿,终日坐在他的床边,说些往日池边趣事,希望他早日康复。一日,他突发奇想,对我说:“看来相伴钓鱼不太可能了,人若死后有灵,请你钓鱼时一定要带上我,让我在另一世界里也能常握钓竿。”我以为在说玩笑,未加理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