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和磁天平实验,对分步浸清分步煅烧的硫化态样品MA、MCA和mMCA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o-MO/Al力O3中助剂钻能提高MoO3的硫化度和MOS2的还原能力,有利于催化加氢反应;第二助剂镁的加入能降低钻钼硫化物的还原能力,提高它们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催化氧化还原反立.  相似文献   

2.
应用XRD、TPR和催化活性评价手段 ,考察了助剂对CH4 与CO2 重整制合成气的负载型Ni催化剂的最大分散量和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反应温度为 750℃和空速为2 50 0h- 1下 ,NiO载量为 14%NiO/γ -Al2 O3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反应性能 ,NiO在γ -Al2 O3表面上最大分散量为 0 .2 38gNiO/gγ -Al2 O3(相当于 0 .112gNiO/10 0m2 γ -Al2 O3) ,其最大分散量随MgO、La2 O3助剂的添加不同程度地增大 ;助剂能影响负载型Ni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MgO、La2 O3的添加对改善Ni催化剂的重整活性和抗积炭能力有明显效果 .La2 O3助剂的突出作用表现在维持Ni为低价还原态和促进CO2 转化等方面 .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硫化(TPS)技术研究了负载于MCM-41分子筛的钼钴系催化剂的性能。根据TPS结果可知:(1)载体和MoO_3相互作用强弱顺序如下:Al_2O_3>Al_2O_3-MCM-41>MCM-41>TiO_2-MCM-41,由此推断TiO_2具有削弱MCM-41和MoO_3作用的能力,而Al_2O_3则相反,它增强了MoO_3和MCM-41的相互作用;(2)助剂CoO对负载在未经改性的MCM-41载体上的MoO_3的硫化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和以Al_2O_3为载体的情况不同,TPS结果表明在Al_2O_3上MoO_3和CoO可能生成Co-Mo-O复合相从而促进了MoO_3的硫化;(3)助剂CoO对负载在经TiO_2和Al_2O_3改性的MCM-41上的MoO_3的硫化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铁、钴、镍三种元素由于性质接近,故统称为铁系元素;铁、钴、镍都是中等活泼的金属元素,化合物性质比较接近,但也存在差异.这与它们的电子层结构和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有关.涉及铁、钴、镍的试题题型含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命题所考查的内容包含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探究、工艺流程、催化反应机理、物质结构等多重角度,命题呈现形式不拘一格,充分体现高考命题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培养考生科学推理论证的能力和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5.
采用γ—Al2O3和CuO/Y—Al2O3作为H2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活性组分添加、原料配比以及原料气空速等对N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γ—Al2O3本身对于NO还原有一定的催化活性;Cu的添加可以使γ—Al2O3催化剂的NO还原活性明显提高;在考察的温度范围内,CuO/Y-AlO3催化剂活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加,最高可达100%。随着反应原料气H2/NO(mol)的降低,NO转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考察了在压力为35atm、空速为4007h^-1的条件下,反应温度、铜钴催化剂组成对碳链增长因子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碳醇的合成中,只有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恰当的铜钴比和碱金属加入量,才有利于碳链的增长,有利于提高C2^ OH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XRD和催化活性评价手段,考察了助剂对CH_4与CO_2重整制合成气的负载型Ni催化剂的重整活性和其抗积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O在Υ-Al_2O_3表面上最大分散量随MgO、La_2O_3助剂的添加不同程度地增大,助剂能影响负载型Ni催化剂的催化性能,MgO、La_2O_3的添加对改善Ni催化剂的重整活性和抗积炭性能有明显效果,并与助剂的种类、添加次序有关。La_2O_3助剂的突出作用表现在维持Ni为低价还原态和促进CO_2转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温和条件下高效催化硼氢化物水解产氢是开发清洁氢能源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制备了硅藻土为载体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利用XRD、SEM和EDX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催化硼氢化钾水解产氢研究表明,金属负载量相同条件下,硅藻土负载的钴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要明显高于负载型镍、铁金属催化剂,催化产氢速率达到109440 mL-H_2·g(-1)-Co·h(-1)-Co·h(-1),而且钴负载量对于硅藻土负载的钴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明显影响.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负载量为1.0 wt%的钴催化剂催化KBH_4水解制氢反应活化能约为95.7 kJ·mol(-1),而且钴负载量对于硅藻土负载的钴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明显影响.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负载量为1.0 wt%的钴催化剂催化KBH_4水解制氢反应活化能约为95.7 kJ·mol(-1),表现出对硼氢化钾水解产氢反应较佳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基于简单的焙烧法"合成单位点钴基催化剂(Co-NG)实验",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球差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进行性能评价及表征,并研究了Co-NG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氨气气氛下700℃焙烧后获得的钴高度分散在氮掺杂的石墨烯上,该材料在碱性锌-空气燃料电池的氧还原反应中性能最优。该实验提高了学生对碱性燃料电池的深度理解,又加强了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发高效廉价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方法:采用超声剥离法,以商业SiC为原料,成功获得了超薄纳米SiC催化剂,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催化氧还原(ORR)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超声处理能有效地剥离商业SiC,获得超薄催化剂。超薄纳米SiC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的起始电位和电流密度均与商业Pt/C催化相近,氧还原反应以4电子路径为主,在较低电位下能获得较大的动力学电流。结论:本实验制备的超薄催化剂,有望作为高效低成本燃料电池的潜在材料。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葡萄糖存在下TiO2光催化还原Cr(Ⅵ)过程中葡萄糖浓度、Cr(Ⅵ)初始浓度及不同反应条件对Cr(Ⅵ)光降解速率的影响.TiO2催化剂悬浮体系能有效地光催化还原溶液中Cr(Ⅵ)离子;葡萄糖的存在对TiO2的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法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概述了氨类及烃类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的机理以及影响SCR反应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酶的分类     
郭兰冬 《科学教育》2006,12(3):55-56
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Enzyme Committee,EC)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和机理,把酶分成6大类:1氧化还原酶类主要是催化氢的转移或电子传递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酶家族中数量很多。它又分为两类:1.1脱氢酶类催化直接从底物上脱氢的反应。反应通式:AH2+B A+BH2。其中AH2是氢的供体,B是氢的受体。在酵母菌发酵生成酒精的反应中,有一种醇脱氢酶,它作用于乙醇,使乙醇转变成乙醛。这个反应是可逆的,这种酶也能使乙醛转变成乙醇。发酵时醇脱氢酶就催化乙醛加氢转变成乙醇的。乳酸脱氢酶也属于此类酶,它能催化乳酸脱氢,变成丙酮酸,是参与糖酵解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化工工艺角度讨论助剂对工艺催化剂的结构机理影响,助剂能改变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电子性质及催化选择性,并能稳定催化剂的结构和促进中间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而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把握自然就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高中阶段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最终要求是较高的,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可能在高一就一步到位,只能循序渐进,分步到位。  相似文献   

16.
发现了钴在KSCN-H2SO4-As(Ⅲ)体系中的新的极谱催化波,对该催化渡性质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波为氢催化波,是Co2+与SCN-、H2AsO3-生成配合物催化氢的放电.该波用于矿样中微量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硫氮共掺杂的有序介孔碳(SN-OMC)是通过一步复制路线合成的,双硫腙在SN-OMCs的制备过程中作为单一的碳、硫、氮前驱物。对此非金属催化剂进行物理化学表征,并在碱性电解质中对其催化氧还原反应(ORR)的电化学性进行了评估。在900℃下得到的SN-MOC展现了用于ORR反应的高电催化活性,以及可观的耐久性和耐甲醇性;介孔碳孔道中硫和氮的协同效应有利于提高SN-MOC的氧还原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典型的离子反应(一步反应型、分步反应型)为例,说明了其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其解题关键是要把握反应原理,抓住图像特点进行分析判断.旨在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求解离子反应图像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用镍铝催化剂催化裂解甲烷制备了碳纳米管;研究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气氛对制备碳纳米管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产率随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550~650℃出现最大值,说明此温度范围最适合碳纳米管的生长;氢气预还原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反应过程通氢气不但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同时也能提高产物的质量.上述两种情况均能提高碳纳米管的产率。  相似文献   

20.
铝盐和强碱溶液作用能生成Al(OH)3沉淀,如果碱液过量,Al(OH)3又会溶于强碱溶液中;偏铝酸盐和强酸反应能生成Al(OH)3,如果强酸液过量,Al(OH)3又会溶于强酸液中.反应中最终有多少Al(OH)3沉淀析出,有多种方法计算,如利用反应方程式分步计算的常规法,图象法,“分割”法等,这些方法都要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