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cut myocordialinfarctionAMI)后的左室重构,系指左室梗塞区和非梗塞区的心肌结构和形态发生几何构型的改变,即在AMI早期梗塞膨展(Infarctexpansion,IE),梗塞区的心肌发生扩张和变薄,导致局部室壁  相似文献   

2.
1997.11月~1999.9月,我科为8例心包积液的患者应用锁骨下v导管做心包引流,引流效果良好,本文重点报告了应用锁骨下导管做心包引流比传统的心包引流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及在引流中护士进行心理护理、导管护理、病情观察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因便秘及用力排便憋气而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和猝死等并发症发生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系统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较,对218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入院后头两周的临床观察与统计,说明系统护理在抢救过程中预防便秘的临床意义.结果:采用系统护理能有效地预防便秘,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P<0.01和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系统护理能有效地预防便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恶性心包积液置管引流注药化疗的临床护理的经验。方法22例患者采SeLdinger技术心包置管,深静脉导管引流后,注入化疗药物,加强导管护理,注意临床观察。结果本组置管28例次,导管阻塞4例次(14.28%),导管滑脱2例次(7.14%),穿刺点炎症3例次(10.71%),未见导管断裂。结论加强对心包置管的护理是此疗法的关键,适当的护理保证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院1994.2~200O.1月期间入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24例与同期收治的心肌梗塞无心源性休克患者244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年龄偏小,多有吸烟史,死亡率高多为首次发病既往多无冠性病史合并症少。梗塞面积大多为广泛前壁、或两个以上部位梗塞。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室壁形态和运动的改变以及心电图和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症状发作后1-14天进行首次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个月内复查2-3次.出院后隔3-4个月复查一次.重点观察左室形态和大小、室壁厚度及运动协调性、室壁运动幅度及室壁增厚率、室壁膨出及心包渗出情况.结果 23例中,与心电图相对应部位的室壁异常21例(91.3%),室壁膨出3例(13.04%).心尖室壁瘤形成2例(8.69%).室壁膨出检出时间为2-14天,随访3例室壁膨出患者中2例形成室壁瘤,1例于发病2个月后室壁膨出消失.形成室壁瘤者梗塞面积大,心电图上坏死性Q波在3个或3个以上导联,且振幅深,多呈QR形或QS形,心功能多在Ⅲ-Ⅳ级,有严重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结论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快速检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鉴别心肌缺血、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和非缺血性胸痛,对临床上突发性杂音性质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对急性心肌梗塞并乳头肌功能不全或穿孔有决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而心肌梗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比例是惊人的。笔者随机抽取了1997年1月-1998年4月资料较完整的2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总结了做好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可提高心肌梗塞病人的好转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的术后护理.方法 2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均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方法,并实施相关护理措施,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7例介入手术术后患者,2例手术12h后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1例致大面积梗塞而死亡,1例瘤体再次破裂,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避免弹簧圈弹出的治疗技术使以前无法介入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有可能得到根治,有效的术后护理配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已是众所周知,医护人员也极其重视。十几年来,我们护理此类病人近百例,深刻感受到,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的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护理不当,同样会导致病人的生命危险。有的在恢复期再次发生严重心肌梗塞,虽经积极抢救,终难脱离危险而死亡。为了减少此类恶果的发生,在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应采取如下护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内科常见病。心梗早期静脉溶栓恢复冠脉血流,可以有效缩小梗塞面积,降低急性心梗病死率,近来被各级医疗单位所广泛应用。现对我院1997年以来尿激酶(天普落欣)静脉溶栓53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1急性心梗的就地抢救急性心便发病后1小时内的病死率高达60%左右,所以心肌梗塞的人院前的就地急救是决定患者生死存亡及预后的关键。心梗病人急性发作时应现场就地给予积极抢救,避免搬动,立即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化,氧气吸入以改善氧气的供需平衡以缩小梗塞范围。病人表现躁动不安时,应安慰病人并给予镇静剂处理,若含硝酸甘油疼痛不能缓解,应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杜冷丁509肌注。持病情较稳定后,用急救车护送病人入院治疗。2急性心肌梗塞的处理措施2.1设立监护室,监护室内各有心电监护仪,专用抢救仪器如除颤器,临时起搏器,吸痰器,…  相似文献   

12.
对35例经膀胱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的整体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护理方法。体会到:对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病情做出正确评估,找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制订护理目标,实施科学、全面的护理措施。即: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掌握调节冲洗速度,保证冲洗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术后疼痛护理及口腔、皮肤护理;保持术后大便的通畅,掌握最佳拔管时机并加强拔管后的护理.反复强化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可达到预防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张春英 《成才之路》2023,(1):109-112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高职院校应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积极融入护理礼仪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护理专业能力和护理礼仪实践水平,使学生未来走向护理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适应。文章从护理礼仪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入手,分析护理礼仪在高职临床护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礼仪在高职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对护理礼仪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急诊抢救是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得到尽早诊治的重要条件。现从我院 1998.11~ 2 0 0 1.10月经急诊抢救并收住院的患者中选出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 73例 ,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标准 我院 1998.11~ 2 0 0 1.10月经急诊抢救并收住院的患者中经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确定符合WHO制订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的患者 ,共 73例。1.2 统计处理 分别对病人的一般资料 :发病至就诊时间、就诊至入院时间、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梗塞部位、扩冠并发症及急性期死亡率等进行分析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瓣窦动脉瘤 ,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在我国发病率占先心病的 1%~ 2 % ,发病年龄多数在2 0~ 4 0岁之间。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瘤体突入心脏内逐渐增大 ,其瘤壁逐渐变薄而破裂 ,可破入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左心室、心包腔 ,破入心包的可因迅速心包填塞而死。我科曾有一例窦瘤破裂后出现大量心包积液的病例。由于诊断及时 ,并且在护理过程中 ,我们做好各种护理 ,稳定病人的情绪 ,为转院手术治疗赢得了时间。当看到患者和家属感激的表情时 ,我们作为护理人员无比自豪 ,护理工作无时无刻体现它的重要性。现将这一病例介绍给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自1982年至1992年10月间在我县医院住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塞53例,以期为农村基层医院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借鉴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以心电图上有典型透壁性梗塞的演变图形,结合典型临床表现作出诊断。 1.2 结果统计 10年间共收治典型急性心肌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急症,也是老年人常见急诊之一,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因而,掌握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下面将我们长期在临床工作中的观察病人如下几种重要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塞属内科急危重症,死亡率高,我科遇治两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化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手术室整体护理是通过术前访视病人、病人家庭、责任护士、管床医生,了解病人心、身等方面的需求,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手术期间,根据计划进行护理;手术室内播放背景音乐;在病员家属休息室播放麻醉知识、手术进程、术中情况及术后健康指导;手术后2—3日内回访,评价护理效果。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弥补了传统护理的不足,为需手术治疗的患在住院期间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护理,填补以患为中心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手术阶段缺乏系统化护理的空白,使护理工作更加周密、完善。  相似文献   

20.
循证护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对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的新兴工作方法,将循证护理应用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和增加循证护理知识与内容,让学生参与循证护理的实际运作,培养学生循证思维与循证实践能力使学生走出校门后具备一定的循证护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