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同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又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即(v)=v1中=s/t=v0+v1/2. 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其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vs中=√v21+v20/2.而对速度单调变化的直线运动而言,总有这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小于这段位移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 例1质点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9 s的位移为1.7m,其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  相似文献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s与时间t之比,即v=s/t.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的大小除了用该式计算外,还有下面两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有下列两个特殊的关系:(1)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即(?)=1/2(v_0 v_t)。(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v_中=v×(t/2)。在求解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习题时,若能巧妙地运用上述  相似文献   

4.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问题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重要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s=aT2=恒量.(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t=vt/2.(3)某段位移中点瞬间的速度等于初速度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时,经常用到这样一个结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vt中(其证明过程略).那么,这个结论在匀变速曲线运动中是否也能适用呢?我们当然可以把一段匀变速曲线运动正交分解成2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对这2个方向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分别运用-v=vt中,求出中间时刻的速度和这段曲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和方向,而得出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处理《直线运动》一章中的一些问题时,我们如果用常规解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的角度巧妙入题,便能使习题的解答快速简洁.下面介绍处理《直线运动》一章中的一些问题的五种“巧用”方法.一、巧用推论推论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驻s=aT2是恒定的.推论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其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也等于中间v=st=v2t=vt+2v0时刻的瞬时速度,即.例1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s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小球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1所示,测得sAB=15cm…  相似文献   

7.
陈斌 《新高考》2007,(9):8-10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它是质点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v_t-v_0)/t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改变相等,而由a=恒量  相似文献   

8.
讲授高一《物理》第三章第七节“匀变速运动规律的应用”时,可以证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如图所示,若以初速度v。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2t_1秒后速度变为v_t,这物体运动t_1秒时的即时  相似文献   

9.
对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已知时间t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训,则这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v0+v/2  相似文献   

10.
一、逆向思维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1=v0 at,位移公式s=v0t 1/2at2,以及重要推论v2t-v20=2as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最基本的公式.一般来说,利用这三个基本公式可以求解所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以上公式中涉及的五个物理量,每个公式中各缺一个,解题时,题目中不要求或不涉及哪个物理量,就选用缺这个物理量的公式,这样可少走弯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个公式都是矢量式,如果物体不是做单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而是做加速度不变的往复运动,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和速度方向相反,此种情况下,完全可以把整个过程作为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处理,将各物理量直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这样解题比分段考虑方便.  相似文献   

11.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产生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数学表达式(或定义式)为(v|-)=s/t;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还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数学表达式为(v|-)v0 vt/2.同学们在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题时,往往忽略平均速度在解题中的作用.其实,如果巧妙地把平均速度应用到解题中去,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你的解题步骤简单明了,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2.
<正>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同时又是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的热点.然而这一章公式较多,在解题时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就会陷入混乱.笔者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系统的解题方法.一、基本公式的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中一共涉及到x、t,v0、v、a五个物理量.高中学到的第一个运动学公式是v=v0+at 1;在公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sM -sN =(M-N)aT2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结论 .1 证明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为a ,在任意两个不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TM 和TN(M >N)内的位移分别为sM 和sN,设TM =TN =T ,作出质点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 1所示 .作出时间段TM 和TN 对应的几个时刻如图 ,以及在TM 和TN 两段时间内各自对应的位移sM 和sN,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点时刻的即时速度”计算出TM 和TN 两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vM =sMT  vN =sNT由加速度公式可…  相似文献   

14.
在新教材中,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借助于速度一时间图象来推导的。在推导中,很多学生对在匀速直线运动情况下,速度图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等于在相对应的时间内所通过的位移这一结论还是能理解的,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下,速度图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也等于在相对应的时间内所通过的位移就表示不太好理解了。  相似文献   

15.
姜峰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8):27-28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以下三个规律:(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都相等;(2)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也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3)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这三个规律在匀变速曲线运动中是否适用?本文以平抛运动为例来证明这三个规律也适用于匀变速曲线运动。规律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都相等如图1所示为平抛运动的示意图,以抛出点O为坐标原点,以水平向右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以竖直向下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1所示直角坐标系。设物体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1、v2、v3,…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是应用“Δs=a T2 ”公式 ,借助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 .但有这样一道题 :一个物体自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 ,在第一个 T、第二个 T、第三个 T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分别是 1 cm、2 cm、3cm…… ,问这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一 根据公式“Δs=a T2 ”,由于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 T内 ,位移之差都相等 ,即Δs1=Δs2 =Δs3=…… ,因此 ,可以判断这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二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s ∶s ∶s ∶…… =1∶ 3∶ 5……来分析 ,由于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  相似文献   

17.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的重点内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初位置到末位置总共涉及五个物理量,初速度v1、末速度v、加速度a、位移x和时间t,但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中只有四个公式: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实验,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案通常有以下五种.方案一利用速度图象求加速度方案解读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Δt可知,  相似文献   

19.
第三讲疑难例题导读   本讲各节的要求在考纲中已经讲明白,现对书中部分例题作一些补充说明,以帮助读者深入领会。 133页例 1平均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平均值,只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才等于初速与末速的平均值。  133页例 2对速度时间图 3— 1的认识:甲质点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 =1m/s2;乙质点在 0~ 2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2m/s2(a2>a1), 2s后作匀速直线运动, v=v1=4m/s。由于 a2>a1,出发后 0~ t2内,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 t2时 (图中 B点 )甲、乙的速度相等, t2…  相似文献   

20.
在质点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s/2=√(v0^2+v1^2)/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s/2=(v0+vt)/2.由数学知识有√(v0^2+v1^2)/2≥(v0+vt)/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只能取大于号;只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等号才成立.但在下面情形下,也有vs/2=(v0+vt)/2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