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程开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全国电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我国远程开放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解决问题,改进与完善远程开放教育,应做到:端正学员学习态度,加强专业选择指导,合理安排面授时间;增强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科学设置课程,精心挑选必修课;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主体—发展性”德育是班华先生提出的重要理论,代表了班华先生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德育发展和走向的清晰定位,以及对德育现实问题和困境的准确剖析。“主体—发展性”德育理论主要表现为:人化、对话、解放和融合的基本理念;定位于培养学生完整的思想品德结构,注重创造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目标观;涵盖激励教育、个性教育、终身道德学习及心育和德育一体化契合的多样化教育原则;涉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德育与心育结合、规范与能力结合、说理与践行结合、显性与隐性结合的德育方法体系。“主体—发展性”德育的实践探索主要表现为:对班级与班主任专业化的现实关注、“学会关心”德育模式的实践、德育教材的编写和“心理—道德教育”的本土化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时代加强高校的德育创新势在必行。首先要更新德育观念,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高校德育新理念: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加强引导;从封闭的德育观转变为开放的教育观;强化全球意识,加强全球伦理教育。其次,高校德育创新应从几个方面入手:加强高校德育内容的创新;加强高校德育方法的创新;加强高校德育体制的创新;加强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努力构建高校德育的“自育”模式,提高大学生的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4.
范世荣 《广西教育》2007,(5B):5-5,17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个新时期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落后于社会变革中的学生的教育要求;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德育的正面效应。这就给德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顺应时代要求,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论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诸多问题: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德育功能认识片面。本文认为,对确定性知识的执迷,对学生主体性的“藐视”,重道德认识,轻道德需要与道德实践是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文章就此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远程开放教育德育缺位的问题,提出了正确认识远程开放教育德育的特点、功能和构建基层电大德育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F0003-F0003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是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期刊,创刊于1987年6月。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研讨;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理论、教学、管理和教育技术研究;活跃电大系统学术气氛,促进交流与合作;为发展甘肃的远程开放教育服务,为实施“科教兴国”和“科教兴省”服务。刊物特色:立足甘肃,面向全国,突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科学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以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目前,许多学校采用道德的“养成教育”模式。高职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应以中国民族化心理为基础,进行“建构式”教育,因为以儒道互补为内容的中国民族道德心理结构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和“张力”。在进行道德养成教育时,这种道德心理结构会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各种价值意识的“包容性”和“建构性”:道德“他律”到“自律”交替的高度“伸曲度”;德育的“强化”、“内化”到“外化”转换的“有效性”:社会“角色”转换的“能力性”。  相似文献   

9.
章阐述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科研工作的得要意义及其基本要求,强调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中必须重视教师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了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具体对策:加强宣传力度,强化科研意识;学好教育理论,提高科研能力;克服畏难情绪,增强科研信好,做好选题立项,鼓励刻苦攻关,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分析了这项工作的特点以及与这项工作相关的环节和方面,强调了该项工作应适应教育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和新要求而不断地创新、开放, 而且还应经常地进行反馈、检验, 修正与再实践。在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提出了 “弃不得原理”和 “无用之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