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史是作者、作品、读者的三位一体,批评家与文学史家只是占少数比例的、专业的读者群,作者本身同样需要阅读作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算是健全的文学史。但是在对中国当代文学(一般是指称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中,因袭了传统的文学史观念,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即将文学史理解成了作家作品的罗列史,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作用史,忽略了文学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共同创造的产物,忽略了读者(包括批评家、学者、翻译家、编辑、文艺记者、文艺官员等专业读者)在文学史上的功绩。通过考察传媒文化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从传播接受的角度重建中国当代文学史,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学术历程,就应该接近那些辛勤耕耘的前辈,学习他们的著作,聆听他们的心声.《文学史家谭丕模评传》的出版,为我们认识、学习文学史家谭丕模先生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风雨历程中,有一位紧扣当代社会脉搏、密切关注文学走向、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一路同行的学者,他就是著名文学史家、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庆生教授。  相似文献   

4.
陈思和先生是巴金研究专家,文学评论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有影响的文学史家。他致力于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理论问题的研究,在他的文学史研究中,"民间"视野一直是他建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叙述框架的重要角度,  相似文献   

5.
文学史家既要尊重文学现象本身,又要从特定的文学史观来把握文学现象。如何处理这一矛盾。可以从刘勰的文学史观上得到启示。描述文学现象要做到真实客观,而探求文学现象背后的发展规律,不仅要理据充分,而且要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总是承载着一个时代文学的梦想,或者说衡量着一个时代文学创作水平的高低。因而,它总是一个重要的关注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长篇小说的创作实绩得到了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不同程度的关注,但在对其中性描写的专题研究上,还是颇为薄弱的。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文学的研究,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相似文献   

8.
文学史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依附于外在的历史框架,二是文学自身内在的发展结构."文学的哲学"即体现为一种重视文学内在发展结构的文学史观.这一文学史观认为文学史乃是文学本质实现的历史,因此强调对文学本质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文学的哲学强调的是逻辑的研究方法,探讨文学本质的实现的历史及文学内在的发展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文学史.文学的哲学包含了文学史观、文学史研究方法、文学史的建构等基本内涵,这一范畴的提出对当前的文学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学本质的再认识可以从新的高度剖析文学史,进而使对文学规律的揭示向纵深发展。文学产生于社会生活的审美实践,因而文学史是审美需求与审美方式并行发展的历史,文学史的教学要注意为文学范畴的演进描绘出人类审美历史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陈义烈 《九江师专学报》1998,17(4):57-60,56
在《诗经》诞生以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纯文学著作,文学史家在研究上古文学的时候,常从一些非文学的著作中寻取资料,《周易》一书就被不少文学史摘录引用。本文对《周易》与上古文学的关系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1.
缪岑岑 《文教资料》2012,(32):11-14
丹麦著名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格奥尔格.勃兰兑斯以其独特的眼光和过人的才气写出了六卷本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他对文学史的梳理自然功不可没,然而更为关键的是在此过程中,他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让后来众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受益。本文以《流亡文学》、《法国的反动》和《法国的浪漫派》为例,探讨勃兰兑斯在面对19世纪前期法国文学时,是如何在继承前人优秀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以及他的这些研究方法对当下文学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从上个学期开始,我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开了一门“重读八十年代作品”的讨论课。讨论课由我主讲,改为将一些对于今天来说已经成为“文学经典”的作品分给各位博士生,由他们先找资料,然后写出文章,并对这些作品重读的方式来进行。当然,每位同学的“重读”效果可能是不一样的,也会因不同的看法发生争论。但大家注意到,鉴于研究界对“八十年代文学”所达成的“共识”,文学史在强调它的历史进化和整体性的同时,总是以遮蔽其更具活力的文本异质性为前提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那一代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所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城市文学长期以来在文学史发展的进程中未受到普遍关注,这种平面式的研究视角不能满足文学史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关注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在重新认识和发掘城市文学资源的过程中关注时空架构,并完善中国古代文学史,进而打通中国古代与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之间的"穴位",为文学史研究拓展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写作是当今文学研究中的一股热潮,但佳作寥寥。本文以现代通俗文学史观念为例,辨明文学史写作中反文学史意识的失误和后果,强调坚持文学精神是文学史写作的核心问题,并从文学史应有的文学意义角度,进一步阐明文学精神在文学史写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1943年7月10日生,江苏宜兴人。中国当代文学史家,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相似文献   

16.
"东方文学"在国内外国文学研究中历来是弱势群体,"东方文学史"的编写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除了模仿欧美文学史的体例和编排,在名称以及内容上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通常意义上,"东方文学"包括亚洲文学和非洲文学,然而"东方文学史"里绝大部分内容是亚洲文学,非洲文学除了古代埃及文学和当代几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其他少有提及。此外,"东方文学"是相对于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文学"而命名的,不符"东方人"自己的立场。综合以上两点,故"东方文学"应为"亚洲文学"比较合适。研究"东方文学"的学者编撰的文学史各有千秋:除了集结了著者心血的优秀著作外,也有些编著思想陈旧,堆砌史实,互相模仿,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学史观,没有重视文学和社会、文化等之间的联系。历史在运动,文学史的编写永远都是进行时。  相似文献   

17.
要使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具有整体性和理论性,就必须建立一门新学科—文学史学。文学史学应总结前人编写文学史的经验、教训,开展对文学史研究的研究;建构中国文学史学,必须从中国文学史的实际出发,突出表现中国文学的民族风格,必须走自己的路,还需更新观念,探讨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文学史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为中心,包括文学观念、文学史观,比较文学等等。在讨论这些问题时,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学史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F0002-F0002
特·赛音巴雅尔1938年生,蒙古族著名作家、文学史家。195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研究班。1980年调到中国作家协会,参与创办国家一级文学刊物《民族文学》。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国家一级专家。出版多部诗集、散文集、小说集、文学评论集和电影文学剧本。2002年和2004年分别出版《特·赛音巴雅尔选集》。主编了《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蒙、汉两种文版)、《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其部分作品或文学史选入中学、大学教材,有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孟加拉等文字。其中《中国蒙古族当代…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兴起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以往的文学史或指责其为“逆流”,或避而不谈,刘川鄂先生却以可贵的学术探索的勇气,通过多年的宏观研究与历史考察,力图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文学现象。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一书中。通过摇曳多姿的学术文笔,显示出独出心抒的学术创建,在与其它文学形态的比较中,勾勒出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总体面貌及基本特征,总结其历史命运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