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切音字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并给后人留下了沉重的思考.本文着重分析了清末福建切音字运动产生的背景和条件;通过对近代福建切音字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它们的缺陷以及这场运动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切音有"反切"和"拼音"两重含义.拼音义萌芽于清初,成熟于清末切音字运动兴起之时,并因拼音义的成熟而排斥掉了反切义.切音字这一术语大抵产生于清朝末年,通指世界上一切拼音字(包括非文字性质的拼音方案),这是早期的泛指义.随着切音字外延的窄化,专指清末民初出现的各种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利用拼音原理为汉语设计的文字方案、速记字和为汉字设计的注音方案等),这是切音字的专指义,专指义排斥掉了泛指义.切音字运动的时限学界有多种说法,本文认为,应以卢戆章发表切音新字的1892年为起点,以1911年清王朝灭亡为终点.因此可将切音字运动定义为"发生在1892年至1911年清末20年间的拼音字母运动".  相似文献   

3.
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切音字提倡者以"托古改制"的方式从历史传统中为切音字寻求改革的资源和依据,同时亦"步武日本",利用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语言文字改革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切音字改革作正面宣传。切音字运动中"托古改制"和"步武日本"的并行不悖,反映出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变革过程的一个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4.
《闽腔快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腔快字》是清末一部切音字韵书。作者力捷三字子微,福建永泰人。力氏是清末切音字运动的倡导者,为中国近代切音字运动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本文主要探讨了力氏创制《闽腔快字》的意图;《闽腔快字》所反映的音系;《闽腔快字》声韵调标示法;《闽腔快字》切音字法;《闽腔快字》与《传音快字》比较研究,并分析了《闽腔快字》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切音字运动"先后涌现了20余种切音方案著述,其中涉及理论建构、词类划分、语词连书、方言音读等丰富内容,蕴含了宝贵的语言学价值。就其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与评介,对合理界定清末文字改革运动的学术地位与历史影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切音字运动"是汉字改革史上的重要阶段,其历时20年的实践探索与理论争鸣深刻触及了语言文字的诸多根本问题,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厘清"切音字运动"历史,发掘其间经验教训,是构建汉字改革史的需要,也是语文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晚清社会文化变革运动中,王照与卢戇章分别创制“官话合声字母方案”与“官话切音字母方案”,这两种切音方案同属于汉字笔画式的切音字方案,都把北京音作为拼合对象,且都受到日本假名的影响。这两种切音方案在内容与创制动因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声韵调系统方面有较大差异。这两种切音方案在清末汉字改革的运动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符号形式、语音标准方面影响了后期注音字母的产生,对教育普及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末(1892-1911年)兴起的"切音字运动",长期被一些人当成"汉字拼音化"思潮的起源.笔者根据最近发现的原始史料,重新揭示了它的真面目,阐明了它的主流趋向与学术旨归所在,给这段历史做了新的论证,有助于认识汉字存在的理据.  相似文献   

9.
“合声字母”是切音字运动时期王照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王照创制的“合声字母”推行之后,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切音字运动时期影响最大推行最广的切音方案,甚至对后期出现的注音字母、现代汉语拼音方案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官话合声字母》进行概述,可以从中管窥“合声字母”的特点以及它的声韵调系统与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有何异同,并对“合声字母”创制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共时与历时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注音识字语文教育政策有语言文字研究的成果作理论基础;有清末切音字运动和日本使用假名注音识字的经验作历史依据;有同时期王璞和晏阳初等领导的研究机构注音识字的实验作现实参照;有吴稚晖这个语文政策的制定者想通过注音识字来普及教育的想法作价值取向;有国民党政府开展识字运动以巩固其统治的党纪政纲作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1.
学习民族声乐者,掌握字与声结合的规律对演唱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字与声结合的三种办法,即1.前与后的结合;2.横与竖的结合;3.松与紧的结合。并介绍了民族唱法中几种特殊的表现技巧:切音吐字、一字报音吐字、喷口吐字、大气口、小气口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汉语拼音化运动经历了漫长的阶段,贯穿古代、近代与现代,从古代的声母描述字母的创制、阿拉伯字母和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的尝试,到近代的切音字运动、世界语运动、注音字母运动、国语罗马字运动到拉丁新文字运动,再到现代的《汉语拼音方案》,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语言规划过程。以库普尔的"八问方案模型"为框架,对汉语拼音化的历程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这一语言规划行为,也为中国文字改革的深入推进产生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13.
一"拼音"一词不知始于何时.在文字改革史中,这个词最早见于1897年王炳耀的《拼音字谱》一书.在此之前,一般都说"切音".如1891年宋恕的《六斋卑议》中就出现过"切音文字"的名称.①1900年王照创《官话合声字母》,其中"合声"也就是"拼音",是满文的说法;②"合声"的说法一直没有流传开.清末的文字改革家用"切音"比用"拼音"普遍得多;"拼音"一词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才逐渐代替"切音"的.但是,民国时期出现的三大文字改革方案——"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美国德鲁大学(Drew University)馆藏资料为主要基础,描述清末福建美以美会教会两次内部争论,力图从新角度探讨清末基督教史。文章认为:西方传教士并不是清末中国基督教的唯一代表。中国基督徒、西方传教士,同样是清末传教运动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清末福建美以美会,传教士的内部矛盾与华人基督徒的影响密切相关。双方的互动交流构成清末基督教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古今字形成原因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古今字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认为古今字的产生可以从词汇的发展运动和汉字体系的制约这两方面去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清末错综复杂的历史变局中,宪政运动和革命风潮是两大主流.论者分析了沈钧儒自述的在清末宪政运动中的"由我开头的"作用及主要活动,并分析了他当时为何没有参与革命派活动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基础为何又会成为他日后参加辛亥革命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留学运动始于清末,历经民国,迄乎当今,还必将延至未来.其中有六次运动和热潮,规模庞大,影响深远.它们分别是:清末留日运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二十年代留苏运动和四十年代留美热潮、五十年代留苏热潮、八十年代以来出国热潮.这些运动和热潮的形成、嬗变,反映了一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探索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的曲折历程.一、清末留日运动清末留日运动之前,清政府曾选派幼童赴美国留学和船政学堂学生赴欧洲留学,这是中国留学运动的嚆矢.  相似文献   

18.
清末白话文运动不仅仅是一场文学改良运动,还是清末各种政治派别对自己思想言论的宣传运动。试图从清末各种政治派别的国家、国民观入手,解析不同政治派别运用白话文对民众在思想领域的争夺,从而探讨清末这场运动教育层面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宇明 《现代语文》2006,(2):114-114
这本书收入论文27篇,分四类,成四编。第一编是综论性质,讨论当今的语言生活和语言文字工作等宏观语言规划的问题。第二编论题相对集中,都是谈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故曰专论。第三编名为分论,因其论题较为纷繁,有某些领域的语言规划问题,也有语言学的学术规划问题。理论上并非人们都同意把语言学学术规划列入语言规划之中,但是任何语言规划的制定都需要语言学家的智慧,任何语言规划的实施都需要语言学家的参与。基于此,本书也收入了语言学学术精神和学术建设的论文。第四编属于史论,讨论切音字运动的一些问题为切音字运动是现代意义上中国语言规…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发展经历了切音字、国语和白话文三大汉语规范化运动,五四新文化革命先驱者从普及教育、富国强民、振兴中华的美好愿景出发,进行了一系列语言文字以及文学艺术写作方面的探索。由于处于探索阶段,因而形成了很多偏离语言自然发展轨迹的文化症候现象,虽然历经周折,有些关于语言文字改革的建言未能达成共识,同时对汉语规范化产生的效果也不大,但正是在这探索和争鸣声中,汉语有机吸收方言、古语、西方异质语言资源中合于汉语发展实际的成分,最终推动了现代汉语规范化以及现代文学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