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珠 《甘肃教育》2008,(12):46-46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无法理解,而那样问,学生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笔者以为,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2.
思维心理学揭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样的知识点,教师这样问,学生懵住了,思维上一潭死水;那样问,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踊跃发言、思考,然后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3.
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从问题开始,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提出和知识的掌握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没有了问题,学习过程也将停止。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会"一头雾水",而那样问,学生却会"柳暗花明";这样问,或许是"一潭死水,微波不现"。而那样问,就可能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既然"问"如此重要,教者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章明 《江西教育》2011,(5):19-19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同一个问题,这样问,学生满脸疑团,那样问,就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能“一潭死水,波澜不惊”,而那样问,则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5.
学习不可无疑。每一堂课,教师若能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因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而提出问题,并能及时解疑答问,则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固然重要,及时解疑答问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重视提问技能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和加强答疑技能的训练。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答疑方法。点拨术点拨术是指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难以突破旧知识的束缚时,教师用恰当的提示、简洁的引导,给学生开启一个新的思路,使其从多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一个学生问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如何用六根火柴摆出四个正三角形?教师可提示:是否只能在平…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柳暗花明;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我认为,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策略、提问的技巧两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一位伟人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巳,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教学中努力达成的目标。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长期训练,长时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一般要经历“敢问——会问一善问一好问”这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柳暗花明;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我认为,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策略、提问的技巧两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1.设计悬念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深入挖掘教材中关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因素,因势利导,设置“情境”,通过教学启发、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潜能,步步“探索”,主动“发现”,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让学生体验到创造思维的全过程和探索科学奥秘的艰苦劳动,开拓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一、创设探究情境,注意科学思想的启迪   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前提,也是培养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看到“葵花朵朵向太阳”、落在墙角地上的草籽长出的嫩芽弯向光源,普通人习以为常,科学家却能够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找到研究课题:植物直立生长和向光生长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课堂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也往往有惊人的联动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同一问题,这样问,学生满脸疑团,那样问,就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能"一潭死水,波澜不惊",而那样问,则会"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课堂提问如何设计,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呢?笔者认为,课堂设问要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2.
张庆刚 《学语文》2008,(6):21-21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学校应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创新型学生的责任。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豁然开朗;这样问,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同一个问题,这样问,学生满脸疑团,那样问,就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能一潭死水,波澜不惊,而那样问,则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人教版五年级下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在科学发展史上,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就意味着有新的可能性,而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人的思维的真正进步.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戴广 《考试周刊》2011,(23):183-184
人的创造性思维首先体现在提出问题和找到疑问上,一切的科学发现都是源于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和疑问。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韦斯科夫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地发现事物和不断地询问‘为什么’.为什么它是这样的?科学的目的是发问,问‘如何’和问‘为什么’,它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真正好的老师不是讲得学生没有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能提出更深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维都是由问题引起的,没有问题的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好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志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设计有思维价值、有梯穹的问题,以调动学牛思维的主动性。主要做法是:工.在学生思维的“疑卢、”处设问。敢于质疑是学生主动思维的充分体现。在“疑点”处巧设问题,可以引导学十产十学习本单.讲而和搬用考,学全思维n如教学《追花逐蜜的人X一课时,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追逐花蜜的只能是蜜蜂而不可能是人,文章为什么要说养蜂14A娘是追花…  相似文献   

19.
一、处理好“辩”与“识”的关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和实践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善辩才能善识,善辩的关键在于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有矛盾就有思想交锋。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在激烈的辩论中闪现出来。 笔者在教《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做过如下设计:先要求学生中速读书,看注解,查字典,解决字词问题;归纳概括要点后,要求学生再中速读书,提出问…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固然是重要的,然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却更不可忽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这恰恰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反应着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的问题一般有:一、概念不清;二、理解不透;三、运用不当;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