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这样的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正>小说教学一直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段阅读的目标与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小说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描写典型逼真的环境,安排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小说的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能力目标: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感悟作品优美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展小说的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去洞悉人情冷暖呢?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不是阅读的结果,而是阅读的过程,即:你是怎样读出哪个结果的。这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阅读方法",那么"阅读方法"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在语文教学之中呢?  相似文献   

5.
小小说属于小说的一种,也是其衍生出的一种样式,它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问题。其特点是短小、精悍,结尾往往出乎意料。《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胡的一篇著名的小小说,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在一家医院的一间十分狭小的病房里.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效达成《新课标》的规定呢?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课程目标,要求7~9年级"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指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凭借作品的语言和艺术形式,借助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中所描绘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考试大纲将语文考查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设定为"选考内容",而在高考中,很多省市都将其定为"必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其重视,尤其是小说阅读。一.明确《考纲》要求《考纲》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将小说提到最前面,是因为在选修的文学作品阅读中,小说占有很大比  相似文献   

9.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体裁。欣赏小说的过程也是审美享受的过程。要欣赏小说,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分析作品主题,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分析微型小说《在柏林》,这篇小说最为突出之处是其颇具特色的情节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在对小说情节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文学活动四要素讨论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即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应该从现实生活逻辑入手对小说情节进行历史性还原,以诗人的眼光进行赏析;文学作品是作家审美情感内化后的外在表现,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深入把握小说情节内涵的钥匙;文学作品的价值在读者接受过程中实现,从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出发对小说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这种要求下,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根据这个要求,我对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有以下几点见解。一、小说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根据通常的说法把小说的主题概括为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小说通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精巧构思,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变”;菲利普夫妇之所以变…  相似文献   

13.
陈夏燕 《语文天地》2012,(24):10-11
"新课标"对第四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很明确,其中第八条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和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因为它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能生动、形象、广泛地反映生活,所以深受读者的喜爱。中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课文是属于小说体裁的,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是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教师在课堂上以课文为范本教学生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阅读小说,  相似文献   

15.
梅刘 《学子》2014,(10):60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文学作品,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重构审美意象,触摸到文学创作的脉搏,将作品变成有血有肉的生命体,从而感受、释放与作家同构的情感的过程。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常规的做法是把握小说的基本特征,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入手,  相似文献   

16.
陈瑜 《语文知识》2014,(1):78-80
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是核心内容。在修订过的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文学作品的阅读。它指出,7~9年级学生要"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审美情趣"。因此,现代文阅读成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中阅读板块的核心部分,评价的目标是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7~9年级能"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这一要求,中考语文阅读也强化了对感悟类试题的考查。本文以《远去如花》为例,谈谈文学作品中感悟类试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18.
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指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批注式阅读的特点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以问题研究为方式,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在这个动态的思维过程中,学生依据知识储备,设身处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阅读形成气质,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塑造个性。只有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彻到当前的语文阅读中去,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才能把语  相似文献   

20.
林仁华 《华章》2007,(1):121-12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丛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就对教者和学者在分析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有自己的审美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凸现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