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是我国首次核试验成功50周年。父亲霍振礼作为一位核试验老人,带着几分自豪,拿出保存的几张照片给我看,讲起了他当年刚进科技档案工作大门的故事。照片共四张,一张是首次核试验的烟云照片,是国家公开发表过的,但是他在现场直接看到了那一瞬间的壮观景象;一张是他参加首次核试验现场的工作照;一张是庆祝宴会请柬;还有一张是核试验绝对保密时期的"祝寿照"。父亲讲的故事自然也离不开这几张照片。  相似文献   

2.
我是学物理的,但参加工作不久便投身于当时的科技档案工作洪流中,至今不能止步。我的科技档案学习和实践是从1964年开始的,学习的第一课是1959年大连技术档案现场会曾三的讲话和有关文件,实践的第一课是我国首次核试验现场的成果管理和科技档案工作。学习和实践的结合,使我较深入地了解到了曾三科技档案思想的一些要领。1980年,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科技档案工作大会,亲耳聆听了曾三的教诲,进一步学习了曾三的科技档案思想,也进一步增加了对这位老前辈的崇敬和热爱。  相似文献   

3.
那是1964年6月,我突然接到命令,由我负责组建5人小分队,到场区执行第一次核试验科技档案任务。科技档案是什么我当时完全不知,又是首次,责任重大。我到有关单位找到了一本大连现场会议文集的技术档案,十分解渴,基本上了解到我们应该做的事。选好了进场的人,第三日便随专列  相似文献   

4.
徐青自1992年大学毕业以来就一直在浙江省江山市档案馆工作,任档案馆主要领导也已经11年了。他50多岁,个子不高,有一对弯弯的眉毛,跟下属说话也总是笑眯眯的,是一位和蔼亲切的领导。在档案馆工作的日子里,他总说:"档案馆就是我的另一个家。"这些年,他一心扎根档案事业,苦心钻研档案业务,深入挖掘档案资源,推动了江山档案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他自己也从一名普通的档案管理员成长为档案界知名的专家型领导。  相似文献   

5.
郭力榕 《档案天地》2009,(10):12-12
我的父亲是一名档案工作者。受职业影响,多年来他十分注重家庭档案的收集.所整理的资料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翻阅这些珍贵的资料.让我感触最深的是,60年来我家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名80后,我从事档案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却尝了不少。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办公室文员。由于单位工作需要,我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了同济夜大学建筑电气专业,一心想成为一名安装工程师。就在我完成夜大学习,被单位派到工地实习不到3个月的时候,单位管理档案的老师却因大病开刀化疗。我又回到了办公室,还挑起了档案工作的重任。巧的是,这年的10月还要迎来三年一度的全区档案工作检查。面对这样的局面,我满心郁闷,手足无措。幸运的是,单位、办公室领导看出我情绪低落,多次找我谈心,安慰我不要怕,慢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档案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已近6年。6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由最初的门外汉到真正的行家里手,对档案工作也有了新认识。在没接触档案的时候,我知道的只是一些皮毛,看着同  相似文献   

8.
档案部门所收集、整理、保管的档案,其根本目的就是满足广大档案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要求,档案利用是直接体现档案事业社会职能的一项工作。无论是党和国家,还是企、事业单位,之所以重视档案工作,关键是因为档案对各项事业有用。在此,我要向大家讲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2  相似文献   

9.
我国口述档案建档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瑚 《浙江档案》2006,(9):53-54
口述档案的首次提出源自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1988年8月在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塞内加尔档案工作者萨利乌·姆贝伊正式使用了“口述档案”一词。我国对于口述档案的认识正是来自于国际档案大会对于口述档案的有关介绍和论述。若从1984年算起,那么,  相似文献   

10.
贺汤烈 《档案时空》2015,(12):43-44
2015年5月30日,临武电视台《岁月写真》栏目以"家里的档案"播放了我建立家庭档案的电视片,这是我县宣传家庭档案的一个平台,节目播放后反映良好.我于2014年6月参加县档案局组织召开的建立家庭档案座谈会议后,才开始整理我的家庭档案.通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共整理文书档案200余册,实物档案1000余件.在建立家庭档案中,挥洒着快乐人生. 一、充分认识到建立家庭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参加工作50余年,从50年代开始收集个人资料,特别是退休以后,我先后出版了《峥嵘岁月》、《岁月如歌》、《舜峰晚霞》、《含笑人生》四本书,都是从积累的资料中寻找素材.  相似文献   

11.
理明 《浙江档案》2000,(8):38-38
邮票代表一个国家的名片.我国围绕档案工作发行过两套纪念邮票,一套是1979年为纪念国际档案周发行的<国际档案周>纪念邮票,共三枚;一套是1996年为纪念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北京召开,发行了<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纪念邮票,共四枚.它们对于向社会、向世界宣传中国档案和档案工作,起到巨大的作用.今年,7月18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为纪念本次盛会,国家邮政局特发行2000-5M<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该小型张的主图出人意料地选用了一份清代的浙江邮政档案--<排单>,这是我国古代档案首次登上小型张,也是浙江档案首次进入方寸,成为国家的名片,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机缘巧合,我成为档案战线上的一名战士。一年365天,一干就是十几年。通过档案,我涉猎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档案,我几乎能认识任何民族、到达任何  相似文献   

13.
1996年,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档案工作者,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这是我四十余年档案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时至今日,已经十一年过去了,但当时的画面却仿佛是发生在眼前那样令人无法忘怀。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退休未退岗的档案工作者,今年60岁,转眼间我已退休5个年头了,但我一直没有离开过我热爱的档案工作。1983年,我开始从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当我刚接手这项工作时,面临诸多的困难,文革结束后,干部人事档案从没有进行过整理,每个人的档案材料里装的五花八门,按着省委组织部的要求,要对全校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全面的清理,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我克服了各种困难,利用1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基层的档案工作者,也是《档案管理》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并时常把工作中的所感所想撰写出来投稿。1998年,我的处女作《诉讼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有幸被《档案管理》刊发。从此,便激发了我撰文、投稿的勇气,截至目前,已有3篇拙文相继被《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编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20日,是闸北区档案馆建馆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闸北的档案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纪念建馆50周年之际,笔者对中共闸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宏伟进行了访谈。笔者:王部长,50年来,闸北区档案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请您谈谈区委、区政府长期以来是如何重视和推进档案工作的。王部长:我负责分管全区档案工作,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重温区档案馆50年来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正《档案见证北京》是北京市档案学会于两年前向北京市民推出的带有普及档案文化性质的讲座,我参与其中,每年一讲,2010年的题目是"上世纪50年代首都十大建筑形成始末",2011年的题目是"从王府格格到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汉奸案"。参与《档案见证北京》讲座,我感悟良多。一是对档案文化的自信有了进  相似文献   

18.
韩李敏 《浙江档案》2005,(7):30-30,40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从网上得到<黄岩诉讼档案及黄岩调查报告>近日正式出版的消息,顿时感到震惊.我即刻向在杭院校、研究部门及档案同行求证,并给黄岩档案部门打了电话,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即"未曾听说"四个字.当我把装帧豪华的两大本<黄岩诉讼档案及黄岩调查报告>请到案前的时候,才真正相信,这不是梦.转而,一种莫名的惆怅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田.作为一名老档案工作者,对于如此大批的珍贵档案,竟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流落他乡,时隔五年,才得音讯,心里突然冒出一种难以明状的失落与忧伤.  相似文献   

19.
我以一名建设局局长的身份谈点对档案工作的认识。1.“一把手”的头脑中要给档案工作留位置。作为档案管理的非专业部门,档案工作往往被忽视,我对档案工作也是经历了一个由忽视到认识,由认识到重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我和《档案与建设》相识于1997年,那年我刚进入苏州大学档案系,一晃已经7年了。我已经从一个原来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整日与档案打交道,档案已经成为我生活一部分的高校档案工作者。7年来,《档案与建设》不仅仅是我的良师益友,更像是我的一位长辈,谆谆教导,鞭策我前进,给予了我作为一个档案人所必备的技能和知识,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