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楚辞名家关于《天问》主旨的论述见仁见智,将其归纳为抒愤说、诘问说、究理说、讽刺说四类逐一辨析,引出《天问》乃一首咏史性的哲理抒情诗的结论。然后从抒情性、咏史性、哲理性三方面阐述,抒情是《天问》最根本的特性,它具有咏史性但不是史诗,它富含哲理性但不是哲理诗,它凭借自然史和人类史来抒情,它反思天道与天命为抒情。  相似文献   

2.
同屈原的《离骚》等作品相比,《天问》是充满理性的。《天问》的学性不强,但是它对后世学产生影响却并不小。受《天问》以问谋篇的形式的影响,后世产生了一批模拟《天问》的作品,并出现了“问对”这种新的体和“天问体”诗歌。同时,《天问》也对后世诗歌和个别言小说在内容上产生过影响,并刺激了后世诗人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3.
《离骚》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它精巧的结构艺术密不可分。《离骚》的抒情结构主要体现在:“真境”与“幻境”的整体结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抒情艺术;《离骚》的抒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层层递进;贯穿全篇的对照手法;《离骚》在对照中抒情,在对照中表现真善美和假恶丑。  相似文献   

4.
民国《天问》研究著述不仅在数量上远逾前代,而且在质量上亦丝毫不逊于前贤.造成是期独立的《天问》研究郁勃而起的缘由:一是儒学式微与思想解放使得人们对《天问》的固有认知发生了极大的改观;二是《天问》自身包蕴广博的天然优势,使得是期诸多学科的研究不得不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三是是期学人颇有以才学自许者,而向来有"最难解者"之谓的《天问》无疑为其提供了展现才学的绝佳阵地.当然,是期《天问》研究的学者群体性格对其也有不可小觑的影响.此时期《天问》研究以考据为主及将考据融贯于词章、义理之中者占80 %以上;研究视阈亦颇为广阔;而且表现出相互勾连,彼此凝合的交融迹象.  相似文献   

5.
《天问》是屈原的一篇难以理解的诗作,作者在诸多的问题中提出了对于传统的宇宙观、历史观、价值观的怀疑与思索。基于此,从屈原的价值观入手,通过对其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困惑的分析,揭示屈原在《天问》中所反映的问题——道德追求的价值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6.
《天问》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问》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翟振业《天问》是屈赋里一篇奇峰突兀的奇文,这是古今学者一致的看法,二千年来注释者虚继不绝,均欲穷究《天问》的本事,揭开一个个问题的谜底。本世纪初蒙文通有《天问本事》的专篇考证,可谓代表。但长期以来,因受传统的传笺注疏校勘之...  相似文献   

7.
登高意象频繁地出现在古诗中,《唐诗三百首》中它的意蕴类型足以囊括所有诗歌中的抒情意义,这种现象的出现有诗人对古代诗歌传统的继承,也有唐代社会的时代因素。各种意蕴类型之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了解这种联系对我们理解把握诗人寄寓在登高意象中的抒情意义和情感脉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学校特色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特色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对学校特色本质的进一步“描述”。其中,结构分析是对学校特色的“内描述”,即描述它的内部构成方式;功能分析是对学校特色的“外描述”,即描述它作用于环境的能力。结构与功能又是相互联系的,是对立的统一,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整个世界就是在结构与功能的不断转化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本文试图通过学校特色结构与功能的探讨,对学校特色作进一步的本体论考察,以利于探讨优化学校特色结构、强化学校特色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的意义上来分析否定的,它是矛盾对立面的一个方面。“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在它们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中,当肯定的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一旦否定的方面在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就使事物转化到自己的对立而,达到对事物的自身的否定。”④第二个层次,作为“扬弃的环节”的关于“否定”范畴,人们总是从“否否定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上去理解它,井认。辩证法的特征的和本质的东西并不为这是否定范畴的最高层次的意义和作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并不用。这样理解无疑是正确的,但又…  相似文献   

10.
潘啸龙教授的《诗骚与汉魏文学研究》今年元月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338千字。该书乃作者30年来在“诗骚”和汉魏文学方面最有影响的论文之结集。其中对《诗经》“赋法”和“抒情人称”的研探,深入精到;对屈原“放逐”和“沉江真相”的考察,推动了屈原生平研究的深化;对《离骚》“抒情结构”、《九歌》“祭神特点”、《天问》“问难艺术”、《招魂》“民俗背景”和“楚文化”对屈原创作影响的探索,至今驰誉楚辞学界;  相似文献   

11.
屈原<天问>叙事,确有5处因错简而致结构紊乱、次序不清的现象.重新整理原文的叙事层次,并从叙事结构的角度尝试分析其韵式,对读懂<天问>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华语现代诗抒情式批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试着以抒情传统美学的当代界定,借助高友工所指出的两个理论主轴:一为"抒情过程",一为"抒情式的批评",找寻一条评论现代诗的蹊径。"抒情式的批评",体现以语言与语境为核心,不以诗的体类为限,而是以理想、风格、境界以及"抒情言志"传统进行文学批评。由是基础,将"情景交融"与"含蓄",作为诠释现代诗抒情意涵的两个要项。  相似文献   

13.
《小白兔姑娘》是河北作家雁翼创作的儿童诗集,它采用了独特的叙事策略。诗集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的方式,从神话传说故事中提取素材,将听来的故事转述给读者。独特的儿童视角使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诗集采用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结构模式,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往事回溯式的叙事方式表现了雁翼浓郁的怀旧情结,增加了诗歌叙述主体情感表达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中 ,词人对那“说丰年”的一片蛙声和山前的“两三点雨”的描写 ,不仅仅是一种想象和写实 ,它还间接揭示了农业丰收的两个重要条件 :青蛙和雨水。只有了解这两个条件的重要性 ,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词轻快活泼的抒情基调 ,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对农业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重庆儿童诗歌的发展进行梳理,从诗人队伍、创作成就、艺术特色与影响等方面作了全面回顾和总结。并认为这个时期是重庆儿童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重庆已成为当代中国儿童诗歌创作与研究的重要城市之一。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当前重庆儿童诗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提出,只有诗体重建,才能实现重庆儿童诗歌在创作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韦庄的《秦妇吟》在中国古典叙事诗史上是一首著名的杰作,这取决于它突出的艺术成就,表现为叙事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在结构模式上,把汉代确立的横剖面的串联式与白居易奠定的纵向发展的并联式两种结构完美地结合起来;在叙事角度上,继承杜甫、白居易把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并用的传统,又加以发展;首次明确采用了把美女的命运与国家衰亡结合起来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 This paper is a study of Dahl's story "The way Up to Heaven" in terms of plot,structure and style,showing his unique mastery of the traditional story-telling techniques and the remarkable narrative fineness of the story by discussing how the incidents are built up and how the story develops and ends.  相似文献   

18.
敦煌歌辞是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显著的叙事特征已为许多学者注意。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其叙事性研究仍停留在玩赏精警语句层面,缺乏系统分析。而敦煌歌辞的民间文学性质,讲唱文学、声诗与戏弄对其创作的渗透等,则是形成敦煌歌辞鲜明叙事色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运用当代叙事学理论探究《长恨歌》主题多义性生发的深层原因: 叙事视点由全知到有限视角不断转换, 叙事结构上现实世界与神仙世界的空间断裂而文本结构整体平衡, 采取叙事虚构化、抒情化的叙事策略, 叙事意象隐喻和转喻丰富多义, 这些构成因素都使《长恨歌》主题相应发生转换, 呈现出多义性。  相似文献   

20.
肖红,作为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坛一位颇具影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非情节化,非戏剧化的散文化;开放自由的结构和波俏流动的文字中散发出抒情诗化的韵味;长于景物和背景的描写,犹如叙事诗和风土画.上述因素构成肖红的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