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资本账户开放主要指资本账户各项目下货币可自由兑换,也包括一国证券交易市场的对外开放,但并不等于取消所有资本账户管制。随着我国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全面加速,加快资本账户开放已成为大势所趋。对此,我国可以借助自贸区内资本账户自由化改革试点,分阶段、有步骤地培育资本市场工具,放松资本账户交易管制,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等各项金融制度改革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和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本账户开放过程,是一个逐渐放松资本管制,允许居民与非居民持有跨境资产及从事跨境资产交易,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过程,但又不是完全放任跨境资本的自由兑换与流动,而是一种有管理的资本兑换与流动。资本账户开放一方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能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不同国家(地区)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动因不同。本文从加速并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融入金融全球化、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推进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3.
资本账户自由化进程中的资本管制不同于未开放资本账户前的资本管制。开放资本账户后的资本管制主要适应国际与国内金融形势的变化,减慢国际资本快速流动与突然性逆转对本国金融体系的冲击,防止本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和防范他国金融危机对本国的传染。适应性资本管制强调金融监管当局根据国内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相机抉择监管方式,以适应资本账户开放的新情况。适应性资本管制主要是通过市场手段,力求在不损害资本流动效率的前提下,减缓资本流出入的剧烈波动对本国货币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行较为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是由我国的汇率制度、宏观经济形势、银行及资本市场建设相对落后等因素决定的。但国际金融全球化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中国入世不但降低了管制的效率,而且增加了管制的成本,开放资本项目、允许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应采取以市场为基础的一种规范的、有序的、渐进的方式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开放资本账户。  相似文献   

5.
我国汇兑制度变迁走过了漫长的60年历程,经历了严格限制、逐渐放松和推进开放的阶段,国家紧紧抓住外汇账户监管环节采取先开放经常项目汇兑限制、后推进资本项目兑换进程,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收益转移以及资本金融账户等方面来安排汇兑制度。建议全面落实愿意结售汇、进一步放松居民个人汇兑管制、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加强外汇账户监管等。  相似文献   

6.
金融自由化是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由政府管制转变为由市场决定的过程,通常要推行利率市场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松信贷业务限制、开放资本项目等措施。因此,倘若实行相关金融改革,就有必要对这些措施所带来的不同类型风险进行分类,并逐个剖析商业银行在改革进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采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审慎推进混业经营、重视资本账户开放下的风险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有关资本账户自由化是否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经验研究充满着争议。但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一方面资本账户自由化增长效应存在国别差异,金融发展与制度质量等基础性因素是导致差异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自由化也对金融发展和制度建设具有促进作用。这对我们的启示是,我国既要重视资本账户开放的制度前提,也要注意利用其开放对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政府应妥善协调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关系,积极渐进地推动资本账户自由化。  相似文献   

8.
QFII制度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在资本项目还未实现对外开放的情况下针对证券市场开放的要求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质是在一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过程中实行的一种有限的资本管制.本文主要从QFII通过资金流动对A股市场股价的影响,对股票市场投资理念的影响等方面来论述QFII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的资本管制不对称,以及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反映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中,其BP曲线斜率大于LM曲线.也就是说,我国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效应均会被削弱,而采用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则可以使政策的调节效应大大加强.因此,继续推进资本账户自由化、加快利率和汇率机制市场化的进程,将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对国外短期资本跨国流动实行了严格的国家管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导致了短期资本外逃和事实上的部分资本项目可兑换。入世后,我国短期资本市场将对外开放,在给我国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会带来各种风险。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WTO有关条款,制定适当的保护措施,同时完善汇率、利率形成机制,加强对短期资本跨国流动的国家管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