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常州词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词学理论上,张惠言是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其《词选序》集中体现了张氏词评的理论主张,其意内言外谓之词说立足于儒家的正统观念,开了常州词派词评的先河,扭转了当时词坛的风气,对清代词坛影响深远。从张惠言及其后继者们对常州派词论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可以看出常州派词论的发展及理论思维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谈周济的寄托理论曹保合周济是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中坚,他的论词主张集中体现在《词辨序》、《介存斋论词杂著》及《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词辨》一书是周济在嘉庆十七年(1812年)仿张惠言编《词选》例,在宝山令田钧家教其子学词时编的一部词的选集。二十年后...  相似文献   

3.
陈廷焯(1853——1892)是晚清词坛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白雨斋词话》则是常州词派的重要理论著作.陈廷焯早年酷爱杜诗,十七八岁以后接触词学,先是崇尚浙西词派的理论,并借鉴朱彝尊、汪森编选《词综》的经验,依据浙派“情空”、“醇雅”的原则,编选了词选《云韶集》(本刊,现存稿本),并对所选的词,进行了品评,即《词坛丛话》.陈二十三岁时,会见了一位亲戚,即常州词派后期的中坚人物庄棫,经过庄的循循诱导,观点转变,眼膺常州派词论,并将自己以前所填之词付之一炬。他又借鉴张惠言编《词选》的经验,依据比兴、寄托的原则,编选了一本词选《词则》,在这个基础上,写成了《白雨斋词话》.  相似文献   

4.
谈周济的寄托论曹保合周济(1781──1839),字介存,号止庵,嘉庆十年进士。他是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中坚。他的论词主张集中体现在《词辨序》、《介存斋论词杂著》及《宋四家词选序论》中。《词辨》是周济在嘉庆十七年(1812)仿张惠言编《词选》例,在宝山...  相似文献   

5.
嘉道词坛,浙派日衰,颓风日盛。外部的社会危机和词坛内部的流弊促使词风变革成为必然。张惠言于嘉庆二年编《词选》,尊词体、重寄托、别正变,成为常州词派兴起的标志。张惠言的词作清新疏朗,格调高远,是对常州派词学观点的积极实践。张惠言的词学理论和词作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嘉道词坛,浙派日衰,颓风日盛。外部的社会危机和词坛内部的流弊促使词风变革成为必然。张惠言于嘉庆二年编《词选》,尊词体、重寄托、别正变,成为常州词派兴起的标志。张惠言的词作清新疏朗,格调高远,是对常州派词学观点的积极实践。张惠言的词学理论和词作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云韶集》和《词则》看陈廷焯词学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韶集》和《词则》分别是陈廷焯前后期编撰的词选,代表了不同的思想,在编撰上各具特色。其实,二者并非截然分开,《云韶集》不完全(?)于浙派,为后期的转变打下了基础,而《词则》也对常州词派也进行了改造。从中可以看出陈廷焯词学思想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周济寄托理论中的“出入说”周济既是清代常州词派继张惠言之后的重要作家,只是常州词派的理论中坚,他的词今存《味隽斋词》,又有《存审轩词》;他的词学理论主要体现在《词辨序》和《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虽涉及范围较广,但最有创造性的则是他的有关词的寄托理论。常...  相似文献   

9.
储晨笛 《文教资料》2013,(35):50-51
在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常州词派是继浙西词派之后产生影响最大的词学流派,其词学思想是近代词学的一座重镇.纵观常州词派的整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常州词派诞生了许多词作艺术技巧高超、在词学理论探讨中作出很大贡献的词作家,如张惠言、周济、朱祖谋、况周颐等.常州词派在近代词坛的兴盛并非偶然,其产生与发展的时代土壤和精神气候值得我们后人去探索和发现.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词学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的词学研究以辛亥革命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其词学观点主要承常州派,并与其“改造国民品质”的文学主张结合起来,侧重于词的社会批评,具有较为强烈的社会功利主义倾向。其女梁令娴所编《艺蘅馆词选》则推衍了这种词学观。后期,梁启超在使用社会批评方法的同时,还结合新的“审美趣味”采用情感分析,尤其是词学文献学等方法来进行词学研究。其弟梁启勋所著《稼轩词疏证》和《词学》对此作了梳纳补充。梁氏在词学研究的方法、思路、视角等方面多有开创,与王国维同为词学研究“现代化”之祖。  相似文献   

11.
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词评论的重点在《词综》、《词选》两部词选上,陈氏肯定《词综》有辑存文献之功,但未尽汰芜词;赞誉《词选》能得词之本原,但仍有去取未当者。另外陈氏对其他历代声名卓著之选本皆有品评。虽然存在对词选类型辨析不精等问题,但其论述大抵精当,颇有示人学词门径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张惠言是清代常州词派的开创,其《词选》在其开宗立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后世影响很大。本从选评内容及方式两个方面对《词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人间词话》受传统词学影响,前人已有研究,而所受影响多大,有哪些方面,与晚清主流词派常州词派关系如何,尚缺少深入细致的梳理。通过对《人间词话》引用情况逐条考辨,发现《人间词话》征引常州词派词论达42则73例,占《人间词话》篇幅近三分之一,这充分说明《人间词话》最重要的古代词学渊源即常州词派。而且,在征引常州词派诸家词论的排序上,可以发现前五名的顺序依次是周济、陈廷焯、刘熙载、谭献、冯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补充和修正了前人的某些认识。尤其是周济与陈廷焯,在词人批评与词学体系的创作论、鉴赏论、发展论方面,对王国维词学体系的建构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常州派词学思想是清代词学乃至历代词学的一座重镇,对后来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皆有深远之影响。因此,深入探讨这一词派词学思想之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词不同于其他文体之美学特质、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优秀词篇的艺术价值所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常州词人的士人心态、学术思潮以及嘉道时期词坛上出现的求变趋势作了具体的分析。说明常州词派之所以能够崛起于乾嘉之交,既与此时期特定之文化土壤及精神气候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词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词之美感特质为主线,对嘉道时期常州派两位主要代表人物张惠言与周济二家的词学主张进行了爬梳整理。重点论述并评价了张惠言词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即立意为本之内蕴要求——近于比兴之表现方法——低徊要眇之审美追求——指发幽隐之鉴赏原则四部分;以及周济词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即“词史”说:周济对词之内蕴的拓展主张——“有无寄托”说与“寄托出入”说: 周济的创作论——重视接受主体之鉴赏思想——“空实”说与“浑厚”说:周济词境思想之萌芽四部分。在论述过程中,既力求真实地揭示常州派词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又试图反映出一条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期望还常州词派以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5.
以广西临桂词人为主的临桂词派主盟晚清词坛,临桂人王鹏运、况周颐作为词派领袖,标举“重拙大”之旨,建构《蕙风词话》词学理论体系,奠定临桂词派的创作成就和理论建树基础,形成在晚清词坛上与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三足鼎立之势,并对浙派常派不断超越与创新,对词坛产生重要影响,确立其在词学史,尤其是晚清词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张惠言编订《词选》、写作《词选序》与集中进行词学创作时期的学术背景及人生景遇,追索张惠言词学理想的形成原因,分析张惠言在博观约取的创作实践中,如何为表述词学理想而寻找可行的道路,以及贯穿于选词、论词、作词中的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17.
《花间》词学接受至清代的张惠言才有了一个深刻的变化。基于"以《国风》、《离骚》之旨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的词学策略,张氏对《花间》采取了故意误读、文本支离和点石成金的接受方式,正是由于其重读《花间》和重释温庭筠,古典词学至常州词派实际上经历了从传统的为词之学向读词之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宋元之际的王沂孙是一个颇有几分奇特色彩的词人。他的词,当时朋辈张炎赞作“琢语峭拔,有白石意度”。“自中仙去后,词笺赋笔,便无清致”(《琐窗寒》)。另一挚友周密亦以“玉笛天津,锦囊昌谷”见许(《踏莎行·题中仙词卷》)。但此后数百年中王沂孙及其词可谓声名寂寂,直到清代,经以寄托言词的常州词派大力推崇,复又声名陡振。常州派倡始者张惠言既已叹赏“碧山咏物诸篇,并有君国之忧” (《词选》),后继者周济更推之为宋词四大家之一,与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共同“领袖一代”(《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并称赞  相似文献   

19.
论凤林书院体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林书院草堂诗余》是宋末元初无名氏编选的一部词总集,厉鹗在《论词绝句》中称:“不读凤林书院体,岂知词派有江西”,使得此集与《花间集》相同,由词选而得词体之称。该文通过对凤林书院体艺术特色的分析,辨析了这部词选与辛派词风和张炎等格律派词风的异同,也展现了宋末元初江西词坛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戈载《宋七家词选》是清中叶吴中词派的代表选本。通过杜文澜的笺注,在光宣年间得到广泛流传。朱祖谋等将该选奉为美善兼备的范本,并在戈载校词体例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校词五法。《宋七家词选》宗尚南宋,不苟律、韵等主张对光宣词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