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近几年高考改卷的反馈情况来看,英语书面表达的成绩不容乐观。2006年浙江省的书面表达总分为30分,其中得21分以上的作文仅占5.49/6,而10分以下的作文却占22.2%;2007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平均分也才13分左右,考生的得分集中在12—19分值段;2008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得21分以上的只占8.5%,10分以下的占23.4%。  相似文献   

2.
2005年的高考作文题呈现出变与不变共存的局面,但细细探究,不难发现其中仍有规律可循,高考作文依然呈现出某种趋势。  相似文献   

3.
去年《语文学习》第7、8期合刊上,张村田、殷超英老师说“由全国命题中心于2006年开始的新材料作文命题进入了第四个年头”(《新材料作文四岁了》)。实际上,2005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三个镜头”)已经具备了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只是当时还没有出现“新材料作文”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4.
2005年,有三个省市高考语文卷考新材料作文;2006年到2008年高考,全国语文卷连续三年考新材料作文;2008年,有六个省市高考语文卷考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方兴未艾。结合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进行分析,笔者总结了一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用以指导学生进行高考作文备考,希望能够给他们以帮助。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7,(9)
从高考作文命题的反思说起据2005、2006、2007三年高考作文题型统计:"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型呈现多元化趋势,话题作文的数量和比重也在逐渐下降。"众多声音表明,话题作文将退出高考舞台。预测是否灵验姑且不论,它对我们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却令人担忧。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广大语文教师是否会弃"话题作文"于不顾,  相似文献   

6.
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可以说是异彩纷呈.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重出江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两套题都是材料作文,这应该对各省市今后的独立命题具有非常明显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自福建师范大学院孙绍振教授连续三年以"智性"为关键词来评述高考作文题(孙绍振《高考作文题的感性和智性含量问题——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综评》《感性命题和智性"潜在量"问题——评2006年高考作文题》《从感性诗化向智性分析深化——评2007年高考作文题》),力倡命题应"智性"后,针对当下中学生的写作状况,不少专家呼吁要"智性写作"。所谓"智性写作",是指将抒情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学生在  相似文献   

8.
从近两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来看,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与新材料作文三分天下的格局继续保持。话题作文独领风骚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而命题作文与新材料作文劲头正足(2007年命题作文9道,新材料作文5道:2008年命题作文8道.新材料作文8道)。  相似文献   

9.
关系型作文是近年高考的一个热点,如:2006年重庆高考作文题是《走与停》,2007年四川高考作文题是《一步与一生》,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所谓关系型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组合而成的一种形式。我谈谈如何对关系型作文进行审题立意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中有6道是命题作文,占总数(19题)的31.6%,近乎三分之一。命题作文的回归。是可喜的现象。命题作文是我国的传统命题方式,它的回归,打破了话题作文的一统天下,恢复了命题作文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1.
赵勇民 《新高考》2007,(12):4-5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高考作文命题可谓百花齐放,一大批好题竞相亮相,一些有文化底蕴的作文题闪亮登场,如2004年福建卷,以孔子等文化名人或以薛宝钗等文学形象为话题;2005年上海卷,谈谈当今的文化生活对你的成长有怎样的影响;2006年全国Ⅱ卷,关于读书的材料作文;2007年北京卷,根据对唐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理解作文,  相似文献   

12.
预测2005年的高考作文怎么考,必须先回顾一下2004年高考作文题的命题特点,再仔细解读一下今年的考试大纲。  相似文献   

13.
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常见的作文类型,比较2006年和2007年的材料作文的要求,就会发现两者在作文要求部分的表述有所差别。 2006年全国卷1的材料作文是这样表述的: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堪称世界第一大题,它比任何一道试题都备受人们关注.而高考作文题起着风向标的作用,认真比较和分析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时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和复习迎考不无益处.有比较才有提高,本文把2006年全国卷1的作文题和2009年全国卷1的作文题在审题立意方面作一些比较,以期对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考场上,拿到作文题,最怕的是打不开思路,大脑一片空白。我们送给大家三把打开思路之门的金钥匙.并结合2007年高考作文题说一说如何使用。 一、置换法。如果给的话题或标题的中心词比较虚.换个说法就是空灵.这时不妨用较为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种打开思路的方法叫置换法。如江苏高考作文题:  相似文献   

16.
自1999年以来,全国卷作文题目一直都是话题作文,2006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由2005年的话题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转变为新材料作文“乌鸦学老鹰抓羊”,这是新材料作文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关耳 《教育艺术》2006,(11):28-28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近30年来,2006年高考作文题普遍受到考生的欢迎,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家一致认为.今年高考作文题出题活泼、富有新意。那么,2006年高考作文题究竟“新”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8.
一、高考作文形式预测:一树梨花一溪月1.作文形式将由“一枝独秀”而“三足鼎立”,由“一维”向“多维”转化。2004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可以说是话题作文的“巅峰”时期。全国15道高考作文题,除北京卷为命题作文,显出一点“叛逆”外,其余均为话题作文,地位无人撼动。而2005年高考作文试题却出现了由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主题图表作文形成的“三足鼎立”的格局。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将延续2005年的发展趋向,进一步拓展“自主命题”的空间和发展潜质。2.“自主特色”重“文化”轻“地域”。探究2004年、2005年各省市卷的作文命题,我们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19.
《中学文科》2006,(12):32-47
第一部分 2006年全国各地部分高考作文题及例文评析 一、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 目前,中国人中读书的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已经有18.3%.  相似文献   

20.
蔡燕芳 《广东教育》2006,(12):28-29
广东高考英语试题听力部分从2005年开始增加了听取信息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听信息的正确理解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捕捉信息能力以及正确书写能力。 2005年和2006年的高考试题中,听取信息题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而2007年的高考试题中,听取信息题这一节仍然为5小题,但分值增加了,每小题2分,共10分。考生如何提高得分?笔者以2006年广东高考听取信息题为例,探讨解题步骤与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