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新世纪古代文学教法四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世纪高校教育的新形势,作为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中国古代学课程,其教学方法之改革创新,势在必行。“讲评教学”、“比较教学”、“结构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方法是由教学规律所决定的,改革教学方法必须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实行“注入式”与“启发式”以及其他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必须与教学过程协调一致。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由三个阶段、九个环节所构成。  相似文献   

3.
潘明福 《文教资料》2014,(16):57-58
地方高校文学类课程的教学如何走出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积极探索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作者经过多年探索,找寻到当前地方高校文学类课程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文学作品‘故事新编’”式教学方法、“文学名作排演”式教学方法、“文学经典续写”式教学方法、“经典诗词美诵”式教学方法、“文学作品‘微电影’编剧与拍摄”式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程涛 《焦作大学学报》2009,23(2):115-1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探究性教学方法”、“合作性教学方法”、“自主性教学方法”三种教学方法在自由搏击教学中的借鉴与应用,以及教师在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时,必须从教学实际条件出发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传热学教学中,合理的教学方法选择和恰当的教学方法组合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可采取“精讲法”、“背诵法”、“重复法”、“体系总结法”、“CAI课件教学”等多种方法及其组合,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建构式”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知识是学习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运用讨论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建构式”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7.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思想、目标和教学的环节与体育教学有相似之处,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合理的运用到现在的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薛凌 《考试周刊》2012,(4):141-142
“如何将专业课上活”是专业课教师一直关心的问题。专业课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变“单边的教”为“教学做合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互动教学“方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积极探究,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创设宽松情境、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互动教学”.如何做到“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9.
更新教师观念,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入手设计“化学教学论”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中国是启发式教学的故乡。自从孔子提出“启发”的概念以来,古代教育家和近代西方一些著名的教育家都不同程度地把它作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来加以论述。现代教育中那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当代教育中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之所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被大家认可并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们和“启发式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与特点,进一步说明“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是在沈雁冰集梁启超、陈独秀、周作人的功利思想之大成的基础上而成熟的。“为人生”是伪现实主义,它同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文以载道”思想却有相通之处。文学研究会诸理论家没有把握住“为人生”思想在理论上存在的重大突破的可能。“为人生”中过重的功利性促使中国文学由反复古走向复古,由反载道走向载新道,迫使中国文学走上严重缺乏审美性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课程具有通识教育的特点。通识教育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情感、理智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只有转换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实现从传统"工具语文"向当代"人文语文"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论文主要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尤其以"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当代文学理论"两门课程为主,探讨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实施途径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被许多高校选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古典文学史”课程的讲读或参考教材,其影响力与权威性不容置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书中篇对“太乙近天都”、“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仙掌月明孤影过”、“余自为谬人”、“衡阳雁去无留意”等句所作的注释仍有可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技术理性时代的“泛文学化”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化社会的文学呈现出与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文学十分相似的“泛文学”现象,这种“回归”的背后隐藏着实质性差异。通过当下“泛文学”与古代“大文学”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认当代汉语文学的文学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艺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下的二级学科,其核心就是文学理论的研究。然而在学术话语中“文艺学”等概念的使用存在着相当大的混乱,这不利于学术规范和学科建设。实际上,“文艺学”、“文艺理论”、“文学理论”与“诗学”等几个概念是同一的,而文艺学、文艺美学与艺术学则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在“文艺学”合法性遭遇质疑的今天,更有必要厘定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7.
飘落的花瓣——评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对传统的政治一元化的当代文学史提出质疑,用独创性的“民间意识”、“潜在写作”理论来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整合,体现出独特的文学史写作个性。但这种学术姿态决定了《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在文学史上独特的悲壮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俄苏文学的接受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经历了三个阶段:蜜月期、疏离期和深化期。蜜月期的影响表现在中国文坛紧随苏联文学的步子,苏联文坛的事件大都在中国有及时的回应;中、苏作家互访频繁;全方位译介俄苏文学作品;影响了一批中国作家。疏离期的影响:别、车、杜现实主义美学的中国化接受;民间传阅和对“文革”的“地下文学”的影响。第三阶段影响的“深化”体现在:从政治价值取向转向文学自身的价值;突破主流话语的限制,力求全面系统把握;对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百花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舞台上只作了短暂的表演,却为我们提供了窥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窗口。从成长叙事的角度解读"百花文学"中的代表作品,可以归纳出"青春的力量"和"成长的烦恼"两大主题,从而能够在文学史有关"百花文学"干预生活和写人情人性的定义之外去探求作家们的创作心理,去追寻那个特殊年代属于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记忆。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 2 0多年里 ,现代文学研究中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 ,就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研究时段的拓展 ,即突破“传统”的现代文学 32年的研究格局 ,使原先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贯通起来。这种变化 ,其实凸显出了人们对于现代文学史观、研究对象和格局、研究视角和方法的重新认识和重新调整的迫切要求 ,并使新时期以来的现代文学研究出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