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从小学体育课的课外作业内容的多样性、选择性、探究性、生活化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从机械单一型向多样型作业转变 1.回答法。是教师当堂提问.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情况。如在交给学生“起跑后转入途中跑的任务是什么?”“第一步不应出现哪些现象?”“摆动腿应怎样做?”“两臂怎样摆动?”“你知道该怎样做了吗?”  相似文献   

2.
平时观察课堂教学经常会有教学缺乏深度、学生思维训练不到位的情况.表现为教学问题处理不到位、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不活跃,或者平铺直叙,没有新意的感觉.如何破解这种现象呢?我觉得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的三个绝招可以解决这种现象,即追问、反思、杀回马枪. 追问 就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表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即生成性的问题,进行提问.也可以是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对自己认为学生必须理解而又不能断定学生是否理解了的地方进行的提问.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到的追问句式有"对不对,为什么?""错了,为什么错?""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还有没有其他的做(说)法?"等.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问父亲:"如果我那次中考落榜,会怎样?"父亲没有很快地回答我.我急忙补上一句:"是不是让我停止学业?""能有什么办法,再怎么样还是要供你上学的,你能做什么?"父亲很平和地回答.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 课外活动时间,一位初二学生问我:"3-2等于多少?"我反问:"你认为等于多少呢?"学生想了想回答:"等于-9.""你是怎样算的?""3-2=-32=-9."我又找来水平相近的两位同学,他们作出了同样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指导观察,让学生会看1.看课题,定目标。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时,教师首先出示课题让学生看,然后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怎样求最小公倍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关系?"……此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趁势归纳出  相似文献   

6.
在熙熙攘攘的校园中试着问一个从你身边走过的学生:"你大学毕业后想做什么?""你现在需要做什么?"大一学生回答:"我还不知道我能做什么呢,我刚刚高考过,现在需要好好适应一下大学生活,好好体验一下。"  相似文献   

7.
第一部分:命题作文 1."长大以后做什么?""当警察.""当老师.""当记者"………小的时候你一定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也作过类似的回答.面临毕业的你,对自己的理想是怎样考虑的?为了理想的实现,你又做了些什么呢?请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8.
在人教版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编者设计的问题。如"图中还可以比什么?""还可以怎样分?""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还可以怎样算?""你是怎样想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数比较快?"从这些问题的设置,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开放性的,既无标准答案,又无固定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种:大一统式。教师通常以"是不是?""对不对?""可以吗?""懂不懂?"来问学生,学生的回答也是千篇一律的"是""对"、"可以"、"懂了"。这样的一问一答,看似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了学情,其实这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真正有多少学生掌握了,做教师的其实还是心里没底。第二种:连珠炮式。学生的思考总有一个过程,要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而在课堂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李连峰 《教育艺术》2007,(11):19-20
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小时候有一次上生物课,老师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是绿色的."林巧稚的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是椭圆形的."生物老师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他们带到山上去,采集各种树叶.  相似文献   

11.
正初中学生要学好数学,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怎样学好数学?""怎样走出题海战术的困境?""怎样让学生不厌学,不抄作业,不感觉数学枯燥?"是我们大多数老师共同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让学生从少量的数学训练中得到锻炼,那么教师就要利用一题多解的形式进行教学.例(2013年泰州市升学考试24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y轴相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相交于点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09,(7):50-51
卢瑟福是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一天深夜,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一个学生还在埋头做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一下午呢?"他接着同。学生回答:"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光火,厉声斥责道:"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相似文献   

13.
满还是没满?     
在一堂关于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又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相似文献   

14.
8岁的男孩问父亲:"爸爸,战争是怎样发生的?""很奇怪。比如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男孩的父亲回答,"是因为德国入侵比利时……"  相似文献   

15.
程颖 《安徽教育》2010,(11):46-47
<正>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能听到一些老师们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理解?""……行不行?""……对不对呀?""……可不可以?""……好不好?""是不是这样?"……或者诸如"看完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体会?""读完本文后你有何启发?""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这样的提问要么是过于简单,毫无意义;要么是过于笼统,让学生无从下"口";或是回答时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6.
在环保教育中,我结合自然教材,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二年级开展了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废旧物品再利用"为核心主题的单元课程.在课程设计中以问题情境为中心,设计多个主题,如:"垃圾的产量有多大?""垃圾太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垃圾怎样处理?""我们能为减少垃圾做什么事情?""废旧物品还能再利用吗?""我能用废旧物品做些什么?"等等.每个学习小组自选一个作为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7.
一、生生互问,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动力 生生互问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自己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是让学生在发现和探索中学习.例如,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求倒数的方法后,教师提问:"谁能提出一个关于倒数的问题?""哪个愿意回答?""谁来向他挑战?"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教室里提问声、回答声此起彼伏.在生生互问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小数、整数的倒数方法,而且个个跃跃欲试,享受着解决问题的快乐.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有谁能告诉我,0的倒数是几?"绝大多数学生齐答:"0."  相似文献   

18.
一、活动的由来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幼儿园买来了一些瓜苗.当小朋友种瓜苗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有瓜苗?""为什么不撒种子?""瓜苗是怎样来的?"他们还提出了很多有关种子的问题:"种子是怎样来的?""种子长大了,是怎样结成瓜果的?""种子是怎样发芽的?""黄豆的种子为什么有个小黑点?""种子里面有什么东西?""为什么种子生长需要水呢?""种子只有一个,为什么结果后,里面有这么多核(种子)?""为什么有些种子可以结出果实,有些不可以呢"……我想,既然是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呢?  相似文献   

19.
每当问起小孩子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回答总是一个字"玩"."玩什么?""玩做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哪个孩子不爱玩,奔跑跳跃在操场上.个个那么天真烂漫.当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上完一课、完成这作业,又上一课、紧接着写那作业,上厕所也是匆匆忙忙.拖拖拉拉的学生做了一天,临放学还有没写好的-本、两本.惨兮兮的小脸、泪汪汪的眼睛,那么这样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不快乐的事.  相似文献   

20.
俞建明 《教书育人》2012,(14):70-71
在日常的科学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满腹经纶,只顾自己侃侃而谈,对学生的回答则不耐烦:"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回答错了?""你是干什么吃的?""真笨,笨得像……"当然,也有的教师则倍加"呵护":"回答的很好""真好""非常好""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