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注重报纸理论宣传的新闻性──理论编辑札记刘清敏报纸理论宣传不同于消息、通讯等新闻报道,但也要注重新闻性。报纸理论宣传的新闻性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时间新,问题新,思想新,表现形式新。一、时间新追求时间新,是报纸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尽管理论版有固定的...  相似文献   

2.
翻开一张报纸,不管是四个版八个版还是十六个版,都应该充满鲜活的新闻,使各个层面的读者得到他们要看的东西。报纸不是杂志,不是理论和文学或其他专业刊物,快捷的新闻应是它的主体和骨干。现在我们国家已步入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报纸也是商品,它要靠大量的鲜活的新闻吸引读者、扩大影响,占领读者市场。相反,一张报纸就会失去其生命力,失去读者,也就谈不上什么政治和经济效益。 《扬子晚报》是一张四开四张十六版的报纸,有要闻、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讲究可读性——理论版的使命使然报纸要讲究可读性,这早已成为共识。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专版,是否也要强调可读性?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一张报纸如果没有几个人要看,这张报纸是否还要存在下去,就值得研究。同理,一个理论版如果没有几个人要看,或者没有几个人看得懂,这个理论版是否还要继续办下去,也令人怀疑了。党报的理论宣传目标,可以通过新闻、评论等多种途径去实现,但理论版无疑是其中最重要最直接的阵地。报纸又不同于理论学术刊物,它所面对的,不只是少数专家、学者,而是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的读者。只有不断研究这些读者对象在不同时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接受能力,才能使理论版上的正确理论、新鲜经验、有效对策等等,拥有更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都强调了新闻舆论的正面宣传问题。对于报纸来说,新闻报道的正面宣传,既指正面宣传的新闻内容,也包括报纸版面的正面导向。因为一条新闻只有通过版面设计安排之后,才能见报,才能使读者接受新闻影响。版面编辑通过选搞和编排手段,可以强化或弱化新闻内容,从而影响读者去选择和阅读新闻,直接影响社会效果。这就是版面导向。例如,把一篇新闻安排在一版头题与放在一版右下,其宣传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前者强势,后者就显得淡化。版面还可以通过制版题、线框、标题等多种编排手段来强化或弱化新闻。由此可见版面导向是报纸新闻宣传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面对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面对读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挑战自我、挑战各报纸媒体同类专刊的竞争,实现办报理念的新突破是我们每个理论宣传战线工作者所追求的最终目的。理论宣传在党报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比较而言,理论版没有报纸新闻版快捷、鲜活,没有娱乐版轻松、惬意。如何提高理论专刊的可读性,实现理论专刊  相似文献   

6.
报纸上的理论文章,同报纸的社论、评论一样,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宣传的重型武器。省报是省委的机关报,它区别于专业报纸的最大特点是姓“党”,政治性很强。这样的特点,决定了省报理论宣传的根本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和人民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这样的任务,又决定了省报发表的理论文章,既要具有新闻性,又要具有针对性和理论性。 从我们编辑部收到的稿件看,理论文章的采用率约有5%,是比较低的。采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没有认真研究报纸理论文章的属性和特点,“三性”不全。这样的文章登得多了,势必降低党报理论宣传水平,影响社会效果。因此,报纸理论文章的作者,必须在增强这“三性”上狠下功夫。 先说新闻性。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新闻性是报纸上各类文章的共同属性,理论文章也不例外。报纸理论文章的新闻性。是指,论述的问题要新,角度要新,观点要新。就是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题做文章;言人之欲言而未言或言而不明,写人之欲写而未写或写而不深,让读者看后有所启迪和收益。如果观察角度与别人一样,或没有真知灼见,只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相似文献   

7.
理论宣传是报纸的一项重要工作,理论版又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使党报的理论宣传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能引导更加有效、有力?怎样使党报的理论宣传在具科学性、指导性的同时,又有较广的市场覆盖率,吸引更多的读者?这是当前党报理论宣传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检验党报理论宣传是否有成效,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影响力标准”,它包含三大要素:引导方向、覆盖领域、影响力度。一家党报的理论宣传要有效、有力,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尽可能满足多层次读者的需求,理论版的内容要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深深吸引住读者…  相似文献   

8.
在报纸宣传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新闻版和社会、文化专刊的可读性,而忽视理论宣传的可读性。其实,提高报纸理论宣传的可读性,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增强报纸理论宣传的可读性,应突出“三抓”:抓根本,增强说服力没有说服力是理论宣传缺乏可读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各省法制报(有的地方更名为政法报)版面内容安排基本是一版消息,二版通讯,三版理论,四版副刊。理论版面四分天下有其一,可见法制理论宣传在法制新闻中的份量。这种格局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恢复法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这一基本方针在法制新闻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群众、政法部门对法律知识、政法业务、法学理论的强烈渴求使然。 法制理论宣传重要是一回事,如何办好办活又是一回事。笔者的体会是要从法律理论宣传的特性,从读者对象的层次,从法制建设的进程等方面来思考,掌握以下编辑工作的三个原则,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卫星 《军事记者》2006,(10):43-44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多元化,随着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与时俱进,随着新军事变革步伐的加快,部队官兵对理论的宣传也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理论宣传要有时效性,能够迅速及时地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二是理论宣传要关注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三是理论宣传信息量要大。四是理论宣传形式要鲜活。要适应现代生活和人们阅读习惯的需要,多采用一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新形式,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使理论宣传避免沉闷枯燥、艰涩难懂。面对读者需求的这些变化,报纸理论宣传只有不断研究读者对象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接受能…  相似文献   

11.
报纸理论宣传是党的整个理论宣传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报纸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任务中,报纸理论宣传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 办好一张报纸固然不能没有新闻,因为新闻是报纸的重要内容。但是,报纸如果没有社论、评论和理论文章等理论宣传,则报纸就会成为没有“灵魂”、没有方向的报纸,并且会对报纸、对读者带来重大损失。对此,毛泽东同志生前是十分重视的。他曾经明确指出:“《人民日报》要重视理论工作”,“要注意发表学术性文章,发表历史、哲学和其他的学术文章”。后来,当他看到《人民日报》有所改进以后,又高兴地说:“现在,《人民日报》有看头了,理论上加强了,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为了突出报纸的思想性、理论性,毛泽东同志还主张重要新闻也要夹叙夹议,当然议论要三言两语,点到为止,不能画蛇添足。可见,搞好报纸的理论宣传,并不是新问题,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是社会主义报纸的一贯作法。  相似文献   

12.
新闻改革向哪些方面深化和扩展呢?根据新闻体制和报纸宣传面临的新情况,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探索。第一,对新闻改革的理论依据需要再认识,进一步肃清“左”的思想影响。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依据,新闻改革也不能例外。新闻改革和报纸宣传要始终坚持以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突出起来,既要防止机械论的右倾错误,又要防止空想论的“左”倾错误。目前,有些“左”的观念和方法还束缚着我们的手脚。比如宣传经济建设、宣传改革,往往不是做为“过程”去报道,较多的是“结论”式的,很少让读者了解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所以带来一些不良的心理影响。宣传人们生活水  相似文献   

13.
从近期全国各地大小报纸的改革走势看,其特点之一是“当日新闻”、“昨日新闻”开始更多地见诸版面。这既是报纸新闻时效观转变的一种反映,也是受众对新闻时效性要求提高的直接体现。如《大众日报》在一版辟有“昨日新闻”专栏、三版开设了“京城传真”专栏,《深圳特区报》四版开设了“最后消息”专栏,刊发当日国际新闻。有些报纸不仅开设了此类时效性强的专栏,还开展了征文比赛。如《福建日报》一版就设有“昨日快讯”月赛,引导记者、通讯员树立新的时效观。这些专栏的开设,较之过去报纸上常见的“新闻集锦”“新闻简讯”类,对读者显然有更大更强  相似文献   

14.
副刊是报纸的组成部分,它有着与新闻版同样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任务,但作为报纸一个特定的部分,副刊除了同样要讲政治,要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要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要讲求时效和现实感外,还具有较强的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等特征。它侧重于给读者提供杂文、随笔、散文、  相似文献   

15.
“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这是江泽民同志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从事报纸理论宣传工作的同志要认真学习和切实贯彻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不断进  相似文献   

16.
地方报纸究竟怎样进行理论宣传?如何把理论宣传同其他宣传一样进一步搞活?这是我们在办报实践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值得研究、探讨. (一) 如何看待省报的理论宣传?近几年来,有的同志认为,报纸是为人们提供新闻信息,评论代表办报者的声音,理论文章似乎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也有的认为,理论文章读者少,“票房价值”不高,意思不大.读者也确实对我们某些理论文章反应淡漠.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省报便压缩了理论宣传的版  相似文献   

17.
贴近性,是新闻的特性,同样也应是报纸理论宣传的特性。尤其在报业愈来愈走向市场的情况下,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出来。报纸理论宣传若不能及时改变原有的办报思路,使其更加适应读者、贴近读者,必将被读者抛弃,被市场淘汰,失去在报业中的立足之地。这就迫使我们必须研究报纸理论宣传的贴近性,以新的思路和切实的措施增强其贴近性。增强报纸理论宣传的贴近性,首先要研究贴近谁的问题,也就是报纸理论宣传的读者定位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必须和整张报纸所处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联系起来。从北京三大党报来看,由上述方面决定,已经形成了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新闻改革中,报纸为了提高质量,争取读者,扩大发行,掀起了一次次改版、扩版热潮。企业报也由自我封闭走向开放,办起了周末版,推出了社会、经济、生活等特刊,扩大了报道面,增强了可读性;但原来的理论版却不见了,报纸也很少登载理论文章,出现了忽视或取消理论宣传的倾向。对此,企业报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有党报的理论宣传就够了,企业报搞不搞无关紧要,况且企业报理论队伍写作水平也较低,理论宣传难组织,不如不搞。这显然是片面的。持这种看法的同志没有搞清企业报和党报理论宣传之  相似文献   

19.
报纸的理论宣传必须以追求最佳的新闻传播效应为理论宣传的第一要义,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以读者需要不需要、喜欢不喜欢作为编辑宗旨。以读者导向作为报纸理论宣传的创新点,理论版就能焕发勃勃生机,与时俱进,常办常新,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从而更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20.
经常性宣传是我们要天天奉献给读者的“家常饭”,不仅品种多,数量多,而且天天见,甚至版版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经常性宣传克服单调乏味,给广大读者以新鲜感?增强经常性宣传的贴近性,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新闻作品是在受众的选择中生存的,倘若读者不去选择它、阅读它,再好的新闻也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宣传作用。新闻的这一规律告诉我们,新闻只有贴近读者,满足读者的需要,读者才会主动选择新闻,接受宣传。特别是对于被读者称之为“家常饭”的经常性宣传,更有必要在增强贴近性上下功夫。或许会有人说,军队生活不像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