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三里湾》是赵树理为了相应上级号召,配合农村互助合作工作的开展、扩大而创作出的作品,为响应这一主题,《三里湾》中的风景也呈现出独特的姿态。这些风景蕴含了大量的政治隐喻,作为权力象征的旗杆院,作为社会主义风景展现的"三张画",还有始终在场的劳动者——人。这些风景的设置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作者对时代的认知和自身的倾向,从这一立场,能进一步挖掘出隐藏在文本表面之下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2.
自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以来,当代农民小说创作走过了近70年的艰难历程。把这些创作罗列起来,不难发现,农民小说创作具有史诗和活化石的性质,是社会律动的一面镜子和百科全书,艺术地反映了我国70年农村社会变革的历程和广大农民的心理路程。  相似文献   

3.
毕孝立的长篇小说《海选》以乡村选举这一敏感的话题为题材,真实地反映了当下农村的政治生活状况。主人公刘建国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过渡性人物,他的奉献精神与专制作风,带有深刻的历史烙印,而他在选举中的落败,则昭示着农村民主化进程的必然。在艺术上,小说注重向古典小说学习,很好地处理了"避"与"犯"的关系。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思想史上,《海选》都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子夜》是一部30万字的宏篇巨著,写于1931年10月到1932年12月,发表于1933年1月.《子夜》的成功,标志着茅盾在艺术上的完全成熟.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当时茅盾成为无人与之抗衡的文学巨匠.《子夜》的出版,震动了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也引起了世界文坛的注意和兴趣.就连当时一些反动文人,也不得不承认《子夜》在艺术上的成功.评论家普遍认为,《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或里程碑意义的文学巨著.《子夜》所描写的时代背景是广阔的,揭示的主题是深刻的.容量博大、思想精深.这是《子夜》获得成功的最根本的一条.《子夜》反映了三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30年的5至7月,地点主要是上海,(?)(?)(?)一个农村小镇.这两个地点,即作为当时冒险家乐园的上海,以及和上海有着血肉关系的农村双桥镇,就构成了当时的典型环境,能够集中体现当时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1930年初,正是中国的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进行殊死搏斗的重要时期.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政权,对外依附于英美帝国主义,对内进行法西斯统治,残酷镇压工农运动、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大地主、  相似文献   

5.
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丁茂的短篇小说集《阴影》,那涌动着生活清新气息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我,便一篇一篇地细读下去。我欣赏小说集的名字———“阴影”,它确实是整本小说精炼而又精彩的概括。集子选定的是作家八0年———八五年发表的作品,反映的正是这一阶段农村生活。这是一个“乍暖还寒”的时节,新的农村经济政策已投射到中国大地,但极左路线的阴影却不甘心乖乖地退避三舍,它不仅残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且残存在人们的心里。新政策和旧思想的撕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协调,便是这时期农村问题的焦点。作家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0年5月29日,贵州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贵州省文艺理论批评家协会、贵州省现当代文学学会、中共六盘水市委宣传部在贵阳花溪联合召开了六盘水作家金永福的中长篇小说作品研讨会,来自省社科院、贵大中文系、贵师大中文系、贵州民院中文系、省文联文研室、省作协、《花溪》编辑部、贵州日报社和六盘水的50余位专家学者就金永福二十年来创作的中长篇小说,特别是对反映当前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挂职》进行了热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描写普通农民缘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熟悉农民,热爱农民,同情农民的悲苦生活,为无告的农民代言和呐喊;用文艺的形式提高广大农民的觉悟水平,唤起他们的觉醒,振兴国民精神,振兴中华民族;通过反映农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对辛亥革命进行冷静分析和客观总结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鲁迅的小说《风波》、《故乡》、《阿Q正传》、《社戏》等描写普通农民的缘由。  相似文献   

8.
《汉乐府》不仅反映了汉代的诗歌艺术成就,也是汉代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上至贵族下到平民的生活均有反映,这为研究汉代的物质文化提供宝贵的资料,诗中丰富的服饰词语反映了当时丝织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服饰工艺的高超程度,具有汉代特定的文化内涵。《陌上桑》是《汉乐府》中女性题材作品的一个重要代表。通过对《陌上桑》中涉及到的汉代女子服饰词的考释,可以了解东汉女性服饰原料、形制、礼制等古代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外资公路 农村外资公路是农村公路的一种形式。 (一)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制定,以下简称公路法。)第六条规定: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交通部制定,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于1991年11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着重讨论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全会充分肯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高度评价了八十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和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出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的战略措施。《决定》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1.
叶基莫夫是当今活跃在俄罗斯文坛几位老作家之一,他善于创作传统俄罗斯农村文学,是俄罗斯农村文学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在他的农村题材作品中,叶基莫夫不仅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通过描写这些"平凡的小事"揭露出当时俄罗斯社会和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道德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叶基莫夫式小说包含着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诗学特征。叶基莫夫发表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短篇小说《治疗之夜》(又译《童心》)是这类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不仅"以小见大",独具特色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而且更流露出作者的创作天分,表现出叶基莫夫式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2.
《水浒》基本主题探析江守星《水浒传》问世500年来,评家蜂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侧面反映出了这部古典小说意蕴内涵的丰富与复杂。关于《水浒传》主题就有多种不同观点,较具代表性的是: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乃至失败的全过程;揭露批判黑暗现实;褒扬忠孝节义...  相似文献   

13.
"荷花淀"派是当代文学中以孙犁为代表作家的,反映京、津、冀地区农村生活情趣的文学流派。活跃于20世纪50年代,正式定名于1980年在河北举办的"荷花淀"派座谈会上。学界对"荷花淀"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否具有存在意义一直争论不休。本文受杨义先生《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文启发,从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出发对"荷花淀"派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进行了理论考证。  相似文献   

14.
雅诗是西周农业生产状况的记载。在二雅诗歌中,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当时农业生产状况的诗篇有《小雅》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无羊》、《鱼丽》,大雅的《生民》等。它们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历史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诗经》时代...  相似文献   

15.
《太史公书》即《史记》,是历史化的结果,然而其本身却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书中体现了因情生事的创作原则,反映了作者的心理历程和情感理想。从这个方面来说,《史记》实为一部伟大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自学讨论模式教学实践的终结性总结。我们的自学讨论模式教学实践已历时6年,写出了阶段性系列总结5篇,分别在《贵州高教》、《六盘水师专学报》和《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上发表。其中,《自学讨论式教学实验报告》还被中国高教学会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会评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为了全面反映该教学模式的实践概况、经验和认识体会,我们写了这篇终结性总结,以利于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这本书是许嘉璐、陈章太主编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丛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中的一种。作者在前言中简要说明了该书旨在"反映90年代社会语言学的水平,展示这方面研究的最新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散文创作中出现了“手记”散文这一文体形式,几位名不见经传的散文爱好者,以对生活的挚爱,对散文艺术的挚爱,对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问题的关注,写出了一批富有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手记”散文,其中王云奎的《一个财政局长的工作手记》(《美文》2001年9期)、《我的2002年》(《美文》2003年11期)、马银录《向农民道歉——一个组织部长手记》(《美文》2003年1期),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柳青同志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是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史诗性著作。它的第一部从问世之日起,就以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作品反映合作化运动中阶级斗争的深度和广度,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是很突出的。作者着力塑造的英雄人物梁生宝,以其高度的思想觉悟,坚定不移地走合作化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的革命精神,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教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辉文献,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指导意义。五十年来,我们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正是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深入生活,与生活一起燃烧,创作了一批批为人民所喜爱的文艺作品。为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重读《讲话》,仍感亲切,它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仍是指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正确方针,《讲话》教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反映生活的指导思想仍然放射着真理的光辉,值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孜孜以求,认真实践,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