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把”字句,黎锦熙先生最早提出了“提宾说”,认为“把”字将动词的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王力先生则从“把”字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角度提出了“处置式”。“把”字在上古汉语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动词,《说文解字》:“把,握也。”大约在唐代虚化为介词,但仍保留动词用法。《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中称为“次动词”,《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中称为“前及物动词”,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把”字在“把”字句中不是谓语的主要成分,而成为一种“提宾”成分,另外有动词作为谓语的主要成分。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相似文献   

2.
在五十年代,由张志公先生主编的初级中学《汉语》课本语法部分把能愿动词和后边的动词或者形容词的组合叫做合成谓语;到了八十年代,由张志公先生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试用本)语法部分又把合成谓语改称做能愿词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语法术语的改变;其实,反映了张志公先对这种组合的看法大大地改变了。  相似文献   

3.
现行初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知识》一章中,在讲到“动词谓语句”时,有这样一个例句:“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主——动+补)”笔者以为此例欠妥。因为若把“打扫”当作作谓语,则与编者所渭的“主语”“教室”难以搭配。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是动词谓语动作的发出者。“教室”只能“被打扫”,而不可能发出“打扫”的动作。所以把此句当“动词谓语句”看是不妥当的。此例句真正的谓语并非动词“打扫”,而是形容词“干干净净”,“打扫”只不过是“干干净净”的状语,因此,这个例句实际上是一个“形容词谓语句”即“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4.
从《周易》、《诗经》、《山海经》等书所见“谓语+主语”格式看,上古汉语存在谓语在前、主语置后现象,不同于一般所谓“主谓倒装”句。《周易》“谓+主”格式的特点是以单音动词作谓语前置为主,《诗经》是以重叠式及连绵式形容词前置为主,《山海经》的特点则是单音形容词作谓语前置。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频繁使用的趋向动词“来”和“去”形成于哪一个时期,这是汉语史研究中迄今尚未解决的问题。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册中论述了“使成式”(即以形容词、动词作补语的动补词组)的产生及其发展,他认为:“依我们现在考察到的史料看来,使成式产生于汉代,逐渐扩展于南北朝,普遍应用于唐代。”但对于以趋向动词“来”、“去”为补语的动补词组的产生和发展,王力先生未作专门的论述。史存直先生认为“来”、“去”在其他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时是一种助动词,他在《汉语语法史  相似文献   

6.
余颖 《现代语文》2007,(10):15-18
一、汉语形容词的处理方法 (一)汉语形容词的定位 自古以来,关于形容词这个词类便存在着纷繁复杂的问题,这首先体现在其定义上.由于形态、位置和用法的多变性,形容词与副词、动词的界线显得十分模糊.自《马氏文通》以来,先后有黎锦熙、吕叔湘、王力、朱德熙、张志公、胡裕树等先生对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和句法特征作了各不相同的定义.据王启龙(2003)的统计,这些观点大都同意的是:形容词的基本作用是做定语和谓语.  相似文献   

7.
初中《汉语》课本(即《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语法体系里有三种合成谓语:一是判断合成谓语,二是能愿合成谓语,三是趋向合成谓语。判断合成谓语是判断词“是”“用在名词谓语前边,构成一种表示判断说明的合成谓语”,如“语言是工具。”能愿合成谓语是能愿动词“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构成一种表示“可能性、必要性、意志或愿望”的合成谓语。如“她会说普通话”,“天气应该热了”。趋向合成谓语是趋向动词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构成一种表示趋向、时态等附加意义的合成谓语。如:“前面跑过来一个人”,“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教学实践证明,合成谓语的说法是有缺点的.我们主张取消这一术语。因为分析句子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说明造句单位之间的语法关系,帮助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而合成谓  相似文献   

8.
汉语里的谓语一般可以归纳成“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和“名词谓语”三大类。汉译俄时最感困难的莫过于动词谓语中的复杂谓语,即动词连用,因为俄语里没有这种相应的语法结构。 汉语里的动词谓语,往往可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动词构成一种动词连用的复杂谓语。这些动词之间不用标点符号分开,读起来没有语音停顿,结合得非常紧密。这种复杂谓语按其所载的主语来划分,有以下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9.
张志公先生主编的《汉语知识》里,把“趋向动词”归在“动词的附类”,理由是这类词具有动词的一部分特点,可是又有它们自己的不同于一般动词的特点”.这本书指出,“趋向动词”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作谓语.如:‘客人来了’,‘爸爸起来了,正在洗脸’.另一种是用在另一个主要动词后边,表示动作的趋向.这样用的时候,它们读轻声”.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这是一个条件关系复句,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对后一分句的句子成分分析却有三种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懒”是形容词,充当谓语,“得”是助词,是补语的标志,“去张罗买卖”是动词短语作补语。有人认  相似文献   

11.
<正> 英语中“we are busy.”并非难句,但要确切地表达出其汉语意思,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推敲。“we are busy.”一句的结构是:主+系(be“是”)+表(形)。在翻译英语这一形容词作表语的结构时,汉语可由下列结构表示。 1.“主+形”结构 因为英语的形容词不能直接作谓语,如要使之成为谓语,构成完整的句子,就需在形容词前加联系动词“be”的形式。汉语的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谓语,故在汉译时,就不必把联系动词“be”译出来。如:Socialism is good.社会主义好。The east is red.东方红。 然而,汉语的“主+形”结构常含有“比较”之意。如这个苹果大,那个苹果小。This apple is big. That one is small. 故将“We are busy.”译为“我们忙。”时,常含有“他们(或别人)闲”之意。 2.“主+是+形+的”结构 汉语这一结构中“的”是有强调形容词的功能,而英语的联系动词“be”无此功能。如:This table is round.这张桌子是圆的(含有“不是方的”之意)。His hands are dirty.他的手是脏的(含有“不是干净的”之意)。  相似文献   

12.
李萍 《怀化学院学报》2005,24(3):109-111
从词类的角度对比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谓语,并得出结论:英语中的谓语必须含有动词而汉语中的谓语词类要多样的多:有动词,名词,形容词,还可以是短语(或词组)。最后,对短语谓语的分析提出了问题:这些短语谓语是主谓谓语,联合谓语还是四字成语谓语。  相似文献   

13.
郭英莲 《柳州师专学报》1995,10(3):30-32,12
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几种《现代汉语》教材把宾语的位置仅仅限于动词谓语之后。本文认为,为了表达的需要,宾语也可以提到句首或动词谓语之前。  相似文献   

14.
对古代汉语动词后面的“以”字介宾短语(下面简称“以”字式)作什么成分的问题,专家学者们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动词后面的“以”字式作补语。持这种观点的,我们可以举朱振家先生作代表。朱振家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说:“以”字式经常用作状语,也用作补语。“用作补语的。如:⑤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动词后面的“以”字式为什么作补语呢?单从语法角度分析,道理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看法,现在似乎已成定论。第二种看法,认为动词后面的“以”字式作状语。王力先生就持这一观点。他在《汉语史稿》里讲了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近代汉语词汇体系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敦煌文书是唐五代最重要的近代汉语研究资料。以《敦煌变文集》作为考察对象,发现唐五代时期,“了”主要出现在以下四种格式中:用于主语之后作谓语;置于前一个动词宾语之后作谓语;用于动词之后作补语;放在动词和宾语之间起帮助作用。通过分析“了”字在每一种句式中的特点和功能,得出结论:“了”字从动词逐步虚化为助词,且在唐五代末,助词“了”在口语中就已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16.
判断句是用来表示判断的。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但有时也可以用其它词类如动词或形容词作谓语。前者如“庠者,养也。”(《孟子·滕文公上》)后者如:“居上位而不恤其下,骄也。”(《新序·杂事》以上均详见拙著《古代汉语句型大全第34—35页)这类句子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实属罕见,所以不另立类。在上古汉语中,肯定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不用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字。判断句常见的句中语气词是“者”字,句尾语气词子“也”字。“者”、“也”可以不译。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句型公式,现将公式中使用的符号注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近代汉语词汇体系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敦煌文书是唐五代最重要的近代汉语研究资料。以《敦煌变文集》作为考察对象,发现唐五代时期,“了”主要出现在以下四种格式中:用于主语之后作谓语;置于前一个动词宾语之后作谓语;用于动词之后作补语;放在动词和宾语之间起帮助作用。通过分析“了”字在每一种句式中的特点和功能,得出结论:“了”字从动词逐步虚化为助词,且在唐五代末,助词“了”在口语中就已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二册《汉语知识》中,有一个形容词短语作谓语的例句: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课本把“竟非常感激起来”看作形容词短语,那么,中心语“感激”就是形容词了——笔者不同意这个看法。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感激”既不表示人的形状(如“高、矮、胖、瘦”),也不表示人的性质(如“高尚、干净”)或状态(如“快、慢、紧张”)。查《现代汉语词典》“感激”词条:“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涕零|很~你给我的帮助。”可见,“感激”是表示人的心理活动——表示心理活动的词是动词(如“喜欢、想念”)。  相似文献   

19.
“一量状语”是指数词“一”加量词的“一量结构”,用来限制谓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指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的。一般认为数量结构对中心语是从数量方面加以限制,这仅仅是从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论的。不同形式的数量状语,它在限定中心语时还表现出细微的语法意义。现分作谓语是动词的和谓语是形容词的两个问题来谈。一、动词谓语前边的一量状语  相似文献   

20.
as在近年各类考题中频频出现。本文就对as的考点作一归纳。【考点一】考查“as 形容词/副词 as”结构。使用这一结构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两个as之间必须用形容词或副词的原级。(2)谓语动词是连系动词时,两个as之间用形容词的原级。(3)谓语动词是实义动词时,两个as之间用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