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语文审美教育感知美、认识美、发现和创造美三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最大限度展示出语文教学的美育性。本文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为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本文认为一要关注自然社会,做美的发现者;二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三要诱发审美的情感,学会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目的在于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愿望。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语言美、情感美、意蕴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目的在于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愿望。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语言美、情感美、意蕴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深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教学中要深入挖掘美育因素,充分利用美育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丽娟  廖海云 《知识窗》2013,(12):67-67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教师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从自然美、社会美等方面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仁贵 《科学中国人》2014,(5S):148-148
小学语文教学下的审美教育探究,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树立全面良好的审美观,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不断提高。语文作为一门文化素养课,其自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处于童年的学生,对大自然和周围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感知力和美的认识,因此,在小学阶段,语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塑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奇思妙想,创造美;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运用对比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奇思妙想,创造美;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运用对比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立群 《科教文汇》2007,(9Z):59-5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奇思妙想,创造美;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运用对比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审美教育呢,审美教育指的是通过物质、精神等不同的美的形式,以耳濡目染的渗透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心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文中经常有很多的内容可以引导教师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方式和价值观,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更应该发挥其审美的教育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从小就懂得美、认识美。那么,我们就当前小学语文的课程来探讨一下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给学生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杨春梅 《今日科苑》2010,(14):195-195
在语丈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分析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挖掘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三、拓宽知识面,启发学生深入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鉴赏力;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作品的语言美;使学生感受作品中心思想的情感美;在教学中相机诱发,随时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杨春梅 《金秋科苑》2010,(14):195-195
在语丈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分析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挖掘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三、拓宽知识面,启发学生深入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想象、运用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5.
李志杰 《科教文汇》2007,(5S):41-41
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鉴赏力;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作品的语言美;使学生感受作品中心思想的情感美;在教学中相机诱发,随时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6.
杨红霞 《科技风》2013,(20):185
德国诗人席勒曾经说过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注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就是从现代诗歌教学的角度分析了语文课堂的美学教育。  相似文献   

17.
胡利军 《科教文汇》2008,(10):63-63
语文美育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启发学生去感受美,引导学生去鉴赏美,激励学生去创造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美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进行美育的天地.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也为高中语文美育指明了方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把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结合起来,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渗透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唐猛 《科教文汇》2008,(33):97-97
美育的直接职能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即提高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着美,教师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包含的美感,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用美育去点燃学生心灵美的火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熏陶、感染、丰富、净化学生,以美育人,陶冶美的矿石,撒播美的种子,酿造美的甘泉,塑造美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 《科教文汇》2010,(8):89-89,93
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新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语文审美教育的功能,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①为此,本文想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