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读高三的晓燕最近疯狂迷恋微博,成为了一个超级“围脖”控。最初,她是被同学晓甜拉下水的。晓甜是演艺明星周迅的铁杆粉丝,她常常跟晓燕炫耀:“我占到了周迅微博的沙发”“今天我是第一个转发周迅微博的人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晓燕也注册了微博,刚开始觉得能在名人那儿占到沙发真是莫大的光荣。一旦抢占沙发成功,晓燕能兴奋一整天。  相似文献   

2.
“谁如命运似的推着我向前走呢?”“那是我自己,在身背后大跨步走着。”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两行诗。问答者都是“我”,意思是,人就是自己前进的动力,命运就在人的自身。这似乎是一个哲学命题。其实,泰戈尔就是一个哲学家,他的全部诗作都渗透着深刻隽永的哲理性。泰戈尔是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其得奖作品  相似文献   

3.
《八小时以外》2014,(2):75-75
当“工作狂”开始变为成功的一个另类标签时,熬夜、晚睡也成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如果昨天晚上是两点钟之前睡的,第二天都不好意思和同事说自己熬夜了。“很平常啊,我天天都两点以后睡。”因为,很有可能她说出来的是这句话。  相似文献   

4.
真是案例: 正在读高三的晓燕最近疯狂迷恋微博,成为了一个超级“围脖”控.最初,她是被同学晓甜拉下水的.晓甜是演艺明星周迅的铁杆粉丝,她常常跟晓燕炫耀:“我占到了周迅微博的沙发”“今天我是第一个转发周迅微博的人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晓燕也注册了微博,刚开始觉得能在名人那儿占到沙发真是莫大的光荣.一旦抢占沙发成功,晓燕能兴奋一整天.  相似文献   

5.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戏称为“围脖”。写微博,戏称为“织围脖”。时下,微博充盈着现代人的生活,正以不可忽视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建构起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我是一个爱“织围脖”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意识到,对小学语文课程、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微博也是一个富含时代气息的教学因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  相似文献   

6.
“王菲在微博里秀了一张模仿邓丽君的照片,你看到了吗?”
  当一个客户跟我谈起他刚进入新企业而不知所措的焦虑时,我问了他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
  “这跟我的工作有什么关系?”他的提问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  相似文献   

7.
纯真的糖纸     
我在一个微博上读到这篇文章,在微博上留下了两句评论:“看来,作者对那份排斥在人生之外的情谊,还是心存感恩的。尽管是理性上的感恩,终究也是难忘。”  相似文献   

8.
2012年7月.我删除了从开通至那个盛夏两年问来所有的微博。 只留下了转发新周刊的那么一句话:“去吧.去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我在这条微博底下只评论了两个字:“会的。”  相似文献   

9.
电视里的“一分钟问答”,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积极思维,抢答,于是我受到启发,就把“一分钟问答”的形式带进了物理课堂,经过半学期的实践,颇有效果:我校初二有六个班,由三位老师任教,我们试验的初二(1)班有62人,期末考下来,全班平均成绩达85分,比同年级的兄弟班高出7分多,不及格的也只有一个,特别是80分以上的同学达50人,真是出人意料之外。我的具体做法是:(1) 为了适应“一分钟问答”这种形式,我把书上的练习题和复习题,以及书中某些内容,再联系实际,几乎都化繁为简编成一句话能回答的问题。有全本书的综合型,有某个单元的部分型,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2013,(4):22-23
我发了一条很火的微博,估计全国有几干万人都看到过它。在这条微博中,我把耶鲁大学学生做的一个招生视频与北大的一个视频链接放在一个微博里,由大家看后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1.
杨梓 《家庭教育》2004,(2A):25-25
我的爸爸是一个大懒虫。他每天早晨都不爱起床,妈妈整天教育我要“早睡早起”。可爸爸从来都是“晚睡晚起”,还说他是被一条懒虫折磨成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这是一个在语文考试中发生的小事件。在一次语文考试中,试卷上有一个问题,问:雪融化后变成了什么?有一位学生的试卷上写着:变成了美丽的春天。多么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问答呀!而当考卷发下来时,他的试卷上有一个明显的“X”记号,因为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是“水”。听完了这个小故事,让我对创新教育有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我的轮椅     
坐轮椅竞已坐到了第三十三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让人没想到。1980年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敝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问答就此打住。  相似文献   

14.
原本以为,这两年将会鲜有金希澈的消息了,但幸福来得太突然,一个叫“希天才”的人降临微博,瞬间激起了千层溴,每条微博平均2万的转发量,让这个不带V的“蕈根”微博一夜爆红。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这是一个在语文考试中发生的小事件。在一次语文考试中,试卷上有一个问题,问:雪融化后变成了什么?有一位学生的试卷上写着:变成了美丽的春天。多么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问答呀!而当考卷发下来时,他的试卷上有一个明显的“×”记号,因为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是“水”。听完了这个小故事,让我对创新教育有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消夜     
渐渐喜欢上晚睡了.白日里忙碌完毕,家人都睡了,在房间里开着小台灯,看一段书,写写抄抄一会儿,低头抬头间,闲散地便到了凌晨. 对于晚上不睡,大多数人都是叫熬夜,还有的戏称为“修仙”.我是不大喜欢这两种说法的.“熬”字太可怕,像要把人闷死在不睡的夜里;而“修”字又太正式和功利,不睡读书可不是出于什么目的.我更喜欢三毛的叫法,叫它“消夜”,舒舒展展,沁人心脾,火气、躁气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答“温故而知新”,可导入新课;以问答“遍询诸生”便于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以问答画龙点晴,利于概括总结新知识;以问答巧妙引伸,能激活拓展学生思维,开发  相似文献   

18.
郑勇 《教育》2014,(6):18-18
“我的孩子一天能学多少个英语单词?一周能够学多少个英语单词?”这是二十一世纪幼儿园国际园幼儿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该园长最不好问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中客 《电大教学》2010,(6):109-109
微博客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140字以下的博客,因字少,常被称之为微博,国人亲切地将其戏称为“围脖”,写微博也叫“织围脖”。微博的出现,它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每一个人都成了“公民记者”,也使我们进入了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诸善之间     
刘瑜 《教师博览》2012,(5):52-53
这是一个暴躁的时代。在微博上我见过几个经济学爱好者吵架,说起来也是真名实姓、有头有脸的人物,吵起来竟然也时不时冒出“你这个傻叉”“XXX这个蠢货”“你吃XXX的屎去吧”这样的用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