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新时代,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高校以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为指引,主动担当作为,精准帮扶贫困学生和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力量,助力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是目前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本文从我校定点帮扶村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结对帮扶"与"定点扶贫"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设计了针对帮扶村的"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创业模式,旨在为精准扶贫与培养高职学生双创能力之间探索一条全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十八大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下达消灭贫困的决战令:"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如何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为我国的精准产业扶贫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扶贫成果脱离扶贫目标的扶贫异化案例仍屡见不鲜。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产业扶贫异化审计面临的困境,设计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精准产业扶贫异化审计机制,提出了完善精准产业扶贫异化审计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文章梳理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0多年来在广西环江县扶贫工作过程中历经的3个阶段,总结了环江县不同阶段"精准扶贫"模式的主要成效及社会影响,分析了新形势下该模式面临的挑战,探讨了科技助力环江县"精准脱贫"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之举。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基地,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可以大有所为。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通过立"点"、连"线"、促"面"、建"体"的立体帮扶模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模式和范本。同时,精准扶贫对技工学校的发展增加了"内生式"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1月14日)同志们:今天,中国科协、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在这里联合召开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电视电话会,这是科技界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会议。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2015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脱  相似文献   

8.
实施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精准扶贫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扶贫攻坚计划是当前我国扶贫攻坚的两大主要模式。2011年国家大幅提高贫困标准,贫困人口规模、分布特征、贫困内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章在分析新贫困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全面解析了当前扶贫开发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精准扶贫的理念,包括:建立多维贫困区域识别指标体系,开展精准化贫困区域识别;采取多元化扶贫方式;以及实施基于不同地理空间尺度和贫困地区类型的差异化的分类扶贫政策。文章最后针对当前两大扶贫模式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拓展精准扶贫内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农村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民创业正成为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驱动工作之一,也是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以创新、创业、就业为导向的扶贫开发模式符合我国当前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是对传统扶贫模式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深刻认识双创扶贫的内涵,透过我国贫困地区在双创脱贫工作中的实践成效,探索双创背景下精准扶贫的新模式、新路径,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及其改革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彦随  曹智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066-1073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理论与模式的重大创新。扶贫是政府"扶"的供给侧和农户"贫"的需求侧的统一。加快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略,全面提升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课题。从典型县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尚存在供给不足、供给无效、供给落后等实际问题。文章围绕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从供需视角归纳了扶贫开发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系统构建了精准扶贫战略供给侧结构体系,提出了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表明:(1)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政策供给、要素供给、服务供给和产品供给4个层面;(2)不同层面的供给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呈现出"政策供给—服务和产品供给—要素供给—政策供给"的循环顺次关系;(3)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立足于农村贫困化地域特征,因村因户帮扶、因人因贫施策。坚持科学性原则,遵循市场化规律,强化精准脱贫过程性管控,确保精准扶贫成效和实现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11.
正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南通开展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让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是对精准扶贫的一种创新,南通市科协作为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群团组织,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以科技项目为载体、科技人员为支撑,提升"走帮服"的科技含量,是对精准扶贫的有益探索,也是创新推进"走帮服"的积极实践。通过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如何巩固已有脱贫成果,防止边脱贫、边返贫,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举措,与产业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的高职院校,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大有可为。文章分析扬州市精准扶贫的状况,阐述高职院校参与地方扶贫和农村建设中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西藏农牧民贫困特征、类型、成因及精准扶贫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贫困农牧民面临着收入增长慢、生存环境差、占有资源少、健康状况弱、劳动力素质低的困境。贫困人口类型复杂,包括生存环境脆弱型、生产资料贫乏型、经营意识薄弱型、人口压力过大型、人口健康缺陷型、多重因素复合型等。要紧紧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思路,结合"两项制度衔接"政策,走出一条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精准脱贫路径。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整村推进"、"合作社+"、"龙头企业+"、"科研基地+"等扶贫开发模式,提高精准扶贫效果。重大扶贫措施是:推进民生大力改善,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带动贫困农民就业增收;强化劳动力素质培养,增强农民就业能力;构建科技下乡服务体系,提高农牧民科学生产水平;稳妥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整合配置扶贫资源,提高扶贫开发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14.
实施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的战略转型。但我国左右江革命老区存在生态环境脆弱制约农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等问题。精准扶贫的落实困难重重,主要表现为精准识别困难、精准帮扶无差异性、精准管理落后等。要不断完善老区精准识别机制,做好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工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资金支持体系,实施差异性精准帮扶;全面监测扶贫对象,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等对策,以推进左右江革命老区精准扶贫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在推进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会上提出了四道题,其中之一是"如何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改善老区百姓生活"。陕西省科协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省科协扶贫工作实际,贯彻精准扶贫要求,做到了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扶贫村产业发展和山区百姓生活改善时刻放  相似文献   

16.
乡镇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了与广大农民兄弟之间天然血肉联系的优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仍有需要思考的空间。本文通过对乡镇精准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思考,阐述了对乡镇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些认识。随着这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将会进一步推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战略高度上,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和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宏伟目标。"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相较于物质脱贫,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文化扶贫是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内容,是直接对人思想观念的扶贫,文中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切入点,深刻剖析文化扶贫理论的形成原因、乡村振兴与文化扶贫的辩证关系,在乡村振兴战略高度上关于如何发掘人精神贫瘠、文化缺失的历史原因与现实意义进行些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坚持科技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促进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科院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发起者、倡导者和实践者,30多年来,在扶贫工作中创新地提出了"异地搬迁扶贫"、"异地股份制扶贫"、"技术引进扶贫"和"依托野外台站长期驻守扶贫"的发展模式,为科技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做出了突出贡献。文章在全面回顾中科院科技扶贫开发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中科院实施精准扶贫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9.
自2015年"精准扶贫"概念提出至今,扶贫开发已进入新阶段,数据和其背后所蕴含的信息是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重要的支撑。以往传统方式的建档立卡,存在数据不准、更新不及时的缺点,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需要,不能适应精准扶贫的新要求。自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互联网+"的扶贫行动以来,把握信息化步伐加快的大趋势、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互联网+"推动新的扶贫变革成为了全国各地扶贫工作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高效、便捷的信息系统和真实、有价值的数据才是扶贫工作的精髓,于是"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后台、前台两个方面介绍该平台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中国仍有7 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文章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化基本特征,揭示了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规律,探明了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科学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规模大、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逐渐加大,是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基本特征,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或返贫现象突出;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向我国中西部深石山区、高寒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集聚,具有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区(片)等多级并存的组织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胡焕庸线"西北部、东南部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占16.4%、83.6%;自然环境恶劣、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及前期扶贫开发政策精准性不够等,是中国农村持续贫困的主要症结。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亟需扶贫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科学推进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