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部位抱茎獐牙菜中当药醇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流动相为甲醇-0.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条件为0min→40min,甲醇:20%-→68%;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本方法简单、准确、快速、实用性强。抱茎獐牙菜中当药醇苷在花的部位含量最高,具有深度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李冬鸣  曾阳 《青海科技》2008,15(1):15-17
目的:比较川西獐牙菜(Swretia mussotii Franch)人工栽培(西宁市、玉树县)与野生品种(囊谦县)有效成分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胆苦苷、齐墩果酸、芒果甙的含量.结果:人工栽培(西宁市、玉树县)与野生(囊谦县)川西獐牙菜龙胆苦苷成分含量分别为25.13,23.72,21.91 mg·g-1,齐墩果酸成分含量分别为2.38,2.27,2.18 mg·g-1芒果甙成分含量分别为16.28,18.37,19.03mg·g-1;人工栽培与野生品种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川西獐牙菜人工栽培品种与野生品种有效成分含量相当.  相似文献   

3.
龙胆是我国传统中药,其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含有龙胆苦苷、苦龙胆酯苷、獐牙菜苷等多种有效成分,研究表明,龙胆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具有保肝、抗炎、抗肿瘤等多种功效。本文对龙胆近年来龙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是建立印度獐牙菜含量测定方法,评价预防肝损伤药理活性。方法采用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芒果苷和异荭草苷为指标成分,建立HPLC含量测定外标法。选择芒果苷作为内标,利用各成分的峰面积和浓度,计算各指标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法,以两种方法测量五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比较。以印度獐牙菜75%乙醇提取物预防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评价其药理活性。结果是HPLC同时测定五种指标成分含量方法学稳定,专属性强,五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范围分别为0.05~0.75μg(r=0.9997),0.07~1.08μg(r=0.9997),0.01~0.122μg(r=0.9997),0.05~0.76μg(r=0.9998)和0.08~1.21μg(r=0.9997)。一测多评法计算得到的五种指标成分含量比外标法得到的含量略低,但均在1.0%的范围之内。印度獐牙菜75%醇提物2.0 g/kg给药剂量能显著预防小鼠CCl_4导致的急性肝损伤。因而印度獐牙菜具有很明显的预防急性肝损伤的药理活性。所建立的印度獐牙菜定量测定方法(外标法、一测多评法)简单准确,为印度獐牙菜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提供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狗肝菜红外光谱的指纹图谱的细微差异,并进行对比鉴别。方法:对同种不同产地的狗肝菜药材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并计算其相似度。结果:本实验采用IR法建立狗肝菜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计算发现,12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0,且出峰位置稳定。结论:该方法所建立的图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可用于狗肝菜的红外鉴别。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构建复杂中成药黄连上清丸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首先对实验的方法学进行评价,证明方法精密可靠;用此方法构建了12个样品的图像式指纹图谱;进而构建数字化指纹图,并改进了原有数字化指纹谱的表现形式,使样品间的量化比较一目了然.结论:从图象式指纹谱上可以直观地判断不同样品共有峰的含量差异比较显著,这是由于原料、加工过程等多种因素引起.在数字化指纹谱中,通过对各种参数进行评价,证明每个厂家都按规定投入了十七味原药材,而药材的品质以及药材的投入量却有显著差异.HPLC法构建的黄连上清丸指纹图谱结果有效可靠,该方法可用于其他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制剂控制与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清热化痰栓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6nm。结果:黄芩苷与其它成分分离良好,在11.28μg/ml~101.52μg/ml浓度范围内,黄芩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RSD为0.69%;中间精密度试验不同分析人员之间的RSD为1.71%,小于3.0%;样品溶液在10小时内稳定;重复性RSD为1.22%,小于3.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作为小儿清热化痰栓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顶空-气质联用(HS-GC-MS)分析蒲公英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分析比较六个不同产地蒲公英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为蒲公英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GC-MS)对蒲公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NIST谱库检索,确定各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并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从六个产地蒲公英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88种化学成分,主要是醛类、酯类、酮类、烯烃和烷烃类物质,其中17种成分六个产地共有。并从六个产地的蒲公英中首次检测出了十六烷酸丁基酯、2,3-二氢-2,2,6-三甲基苯甲醛、硬脂酸丁酯、异丁醛、异戊醛、trans-2-(2-Pentenyl)furan、5-(1,1-dimethylethyl)-1,3-Cyclopentadiene等七种共有成分。结论不同产地蒲公英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较大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市场上蒲公英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