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造孔剂法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成型后的坯体在1760℃下保温0.5小时,制备出了气孔率〉70%、平均抗弯强度〉8MPa的多孔氮化硅陶瓷,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在多孔结构型吸波材料研究基础上,进行纳米结构陶瓷材料的研究能有效推动新型材料的发展。说明纳米多孔陶瓷吸波材料各项性能与制备方法,并将其与不同类型吸波材料进行比较,进而为纳米多孔陶瓷吸波材料制备方法的完善提出邹议。  相似文献   

3.
泡沫陶瓷是一种新型多孔陶瓷产品,具有高熔点,低热膨胀,优良的抗热震性以及高透过性和体积密度小等优点,在高温隔热、过滤、催化剂载体、电子封装、光热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泡沫陶瓷可以节约我国铝土矿资源并降低成本.文章阐述了粉煤灰的来源、性状及由粉煤灰制备泡沫陶瓷的优势,同时对由粉煤灰制备泡沫陶瓷研究现...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多孔陶瓷模具小直径深孔常用加工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多孔陶瓷小直径深孔加工方案,有效的解决了多孔陶瓷模具小直径深孔加工的效率与精度问题,优化了多孔陶瓷模具的制造工艺,保证了多孔陶瓷模具制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在制造红外多孔陶瓷燃烧板模具过程中模具材料对加工性能、热处理状况、模具寿命等因素的影响,优选出一套红外多孔陶瓷燃烧板模具的先进制造工艺,有效的解决了红外多孔陶瓷模具加工成本、加工精度和模具寿命的问题,降低了红外多孔陶瓷燃烧板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粉煤灰和石英砂为主要原料,玻璃粉为粘结剂,添加淀粉作造孔剂,采用压制成型法制备过滤用多孔陶瓷。确定了淀粉的反应温度;探讨了烧成温度和造孔剂添加量对多孔陶瓷气孔率、抗折强度、液体渗透率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在400℃内快速反应;合理的烧成温度为1060℃,此温度下气孔率和抗折强度分别达到17.76%和25.81MPa;合理的造孔剂添加量为15%,其气孔率为29.68%,强度为18.65MPa,液体渗透率为0.834cm3·cm·P/cm2·h。  相似文献   

7.
常压烧结以活性碳为造孔剂的SiC/mullite复相多孔陶瓷。测定了试样的显气孔率、孔径分布和热震性能,通过XRD及SEM等研究了SiC/mullite复相多孔陶瓷的晶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在配料中加入7%的CaCO3降低了烧结温度。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造孔剂的多孔铁碳合金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方法。该方法以Fe3·6H2O作为多孔铁碳合金制备实验的主要原料,以淀粉作为实验的造孔剂,利用不同的淀粉添加量以及不同的温度条件进行多孔铁碳合金的制备。然后利用SEM、XRD、EDS以及X射线能谱等手段对制得的多孔铁碳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影响多孔铁碳合金制备的淀粉添加量、氢气还原温度进行研究,分析了多孔铁碳合金粒径大小与还原温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多孔铁碳合金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多孔铁碳合金孔隙尺寸以及均匀程度的控制,同时对同类的其他合金材料的制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孔金属材料是金属基体和孔隙共同组成的材料,具有优良的结构分布和共用功能,在很多领域中应用效果良好。当前研究人员注重于研究多孔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旨在提高材料的性能,使得具备更加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从高中生学习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多孔金属材料的定义,并回顾了多孔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旨在让大家初步了解多孔材料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多孔阳极氧化铝为模板电沉积制备纳米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孔阳极氧化铝为模板制备纳米结构材料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颇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获得了深入的研究.介绍了以多孔阳极氧化铝为模板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各种有序纳米线阵列结构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多孔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和电沉积制备纳米材料的工艺及方法,同时展望了纳米线作为功能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多孔陶瓷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材料,由于其自身具有耐高温、高压,抗酸、碱和有机介质的腐蚀等优点,并且使用寿命长,具有再生性等特点,所以在我国的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是多孔结构的形成,根据使用目的以及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同,已经有多种制备工艺。由于性能的优良性,所以应用范围较广。文章对于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对于多孔陶瓷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铝工业中常用多孔材料的研究现状,包括铝用多孔材料的类型、材质、制备以及应用,并指出了目前铝用多孔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傅长明 《大众科技》2010,(12):80-81,73
叙述了铝冶金和铝回收工业中常用多孔材料的研究现状,包括铝用多孔材料的类型、材质、制备以及应用,并指出了目前铝用多孔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熔盐法合成的PMN-PT粉末的烧结特性,以及合成工艺对PMN-PT陶瓷致密度,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熔盐合成的粉料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和良好的分散性,能够降低陶瓷的烧结温度,在1150~1180℃范围烧结可得到致密度≥96%的PMN-PT陶瓷.在1100~1200℃烧结温度范围,硫酸盐熔盐体系制备的陶瓷呈沿晶断裂,而氯化物熔盐体系制备的陶瓷均呈穿晶断裂.在相同的烧结温度下,氯化物熔盐制备的陶瓷的晶粒尺寸明显大干硫酸盐熔盐体系的陶瓷的晶粒尺寸.用熔盐法制备的组分为0.67PMN-0.33PT陶瓷具有优良的压电和介电性能.在1175℃/2h烧结条件下,制备的0.67PMN-0.33PT陶瓷的最大介电常数为29385,d33 ≈ 660pC/N.  相似文献   

15.
功能陶瓷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性能的优良与否取决于生产工艺,如何优化生产工艺已经是当代中国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总结国内外磁性陶瓷的研究手段与进展,总结出一套新型的磁性陶瓷制备流程—MnZn铁氧体软磁陶瓷。各项流程均秉持着采取成本低廉,但能获得很好效果的优化工艺,改善了传统工艺中的不足,并注明了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于近代磁性陶瓷的制备研究有一定作用,有待开发出更多磁性陶瓷的优良性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愈加广泛。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熔盐法合成的PMN-PT粉末的烧结特性,以及合成工艺对PMN-PT陶瓷致密度,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熔盐合成的粉料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和良好的分散性,能够降低陶瓷的烧结温度,在1150~1180℃范围烧结可得到致密度≥96%的PMN-PT陶瓷。在1100~1200℃烧结温度范围,硫酸盐熔盐体系制备的陶瓷呈沿晶断裂,而氯化物熔盐体系制备的陶瓷均呈穿晶断裂。在相同的烧结温度下,氯化物熔盐制备的陶瓷的晶粒尺寸明显大于硫酸盐熔盐体系的陶瓷的晶粒尺寸。用熔盐法制备的组分为0.67PMN.0.33PT陶瓷具有优良的压电和介电性能。在1175℃/2h烧结条件下,制备的0.67PMN-0.33PT陶瓷的最大介电常数为29385,d33≈660pC/N。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水包油高内相比乳液模板法制备聚苯乙烯多孔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表面形貌进行表征,讨论了乳化剂的用量对聚苯乙烯多孔材料表面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鹏 《大众科技》2012,14(3):109-110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BaTiO3-CoFe2O4两相复合陶瓷粉体,并通过成型1200℃烧结制备BaTiO3-CoFe2O4两相复合陶瓷,测试XRD和TEM,并对其介电,漏电,铁电进行了研究。XRD分析制备的BTO陶瓷为四方结构,铁电性较好,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和较低的介电损耗,CFO陶瓷为尖晶石结构,复合陶瓷具有两相结构,同时具有铁电性和磁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钛网层叠烧结方法制备的多孔钛样品为载体,孔隙率约为50%,最大孔径为150μm。将碱热处理后的样品依次放入Na_2HPO_4溶液和饱和Ca(OH)_2溶液中浸泡进行预钙化处理,制备表面具有钙磷涂层的生物多孔钛。研究了钙磷涂层的表面形貌及化学成分,探讨了涂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并分析了预钙化对多孔钛表面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表面的网状三维孔隙结构被均匀的钙磷涂层覆盖,预钙化后多孔钛表面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多孔钛样品,预钙化可促进多孔钛表面细胞的早期粘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20.
李健 《科协论坛》2009,(3):27-27
到宝钢工作之前,李俊先后在中南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北京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现钼中添加微量的镧有净化作用,镧含量增加时电子发射性能显著提高,并采用粉末冶金、旋锻及拉拔的方法首次成功制备出中0.20mm的高镧钼丝,成为新型电子发射材料,并对其再结晶行为及组织性能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后来,稀土对钼、钨性能与结构影响的研究获国家教委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率先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的方法成功制备多孔陶瓷内衬钢管,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