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大合唱》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型,为《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可不断参考、不断演变的艺术源头。本文分析了《黄河大合唱》对《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影响,认为《黄河钢琴协奏曲》作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钢琴协奏曲,它的成功离不开《黄河大合唱》的。  相似文献   

2.
钢琴协奏曲《黄河》作为钢琴史上的一支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曲式结构以及“民族性”矗立在中国音乐的历史丰碑中。本文将以它与《黄河大合唱》的关系和曲式结构展开比较。  相似文献   

3.
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是以抗日战争年代的《黄河大合唱》为原型进行改编而成的,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直到今天还呈现出不朽的艺术魅力,堪称中国钢琴协奏曲的经典之作。本文就对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艺术魅力进行解析,以望对这部不朽之作有更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泱泱大国。无论是从文化背景,还是历史背景角度出发,中国都有着自己源远流长的文化。诞生在动荡时期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见证了抗战时期人民的勇敢与强敌当前的爱国情怀,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伟大杰作。《黄河》打破了传统的协奏曲模式,成功的将中西文化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反映了西洋古典时期协奏曲的手法,也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作品的创作时期,作品的创作者,都造就了《黄河》非同凡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琪 《甘肃高师学报》2004,9(3):100-102
通过对钢琴协奏曲《山林》的音乐本体分析,论述在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发展的近半个世纪间,中国作曲家为使“钢琴协奏曲”这一具有西方钢琴音乐代表性的体裁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做出的大量有益探索。这些探索为今后中国钢琴协奏曲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使中国钢琴协奏曲走上了民族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张艺帆 《考试周刊》2009,(12):39-41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体态动作过程.演奏者既要有各种各样的演奏技术,还要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和对音乐的表现能力。《黄河愤》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三乐章,也是整曲中音乐形式及音乐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个乐章。本文从演奏者的角度对乐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演奏设计.以使演奏者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钢琴协奏曲形式的完美融合,也是中国钢琴音乐集体创作的成功范例,它的创作过程反映了特殊的社会时代背景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提到协奏曲,恐怕浮现在脑际中的是诸如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或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这些传世精品被全世界所熟知,仿佛协奏曲就应该是这样的(炫技的独奏和轰鸣的管弦乐交辉。美丽的旋律。戏剧的效果、交响性展开唤起我们或悲伤或激动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9.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风格走向成熟的代表作之一,而钢琴协奏曲是最能展现钢琴演奏技能的形式之一。本文从钢琴演奏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结合人体解剖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揭示《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习得过程及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10.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邦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时至今日,这首协奏曲依然受到了很多人的热爱和追崇,而本文也就《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的现代色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课型:欣赏课年级:六年级教学内容: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二乐章《黄河颂》(教材选自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黄河颂》是六年级上册教材的一首器乐作品,选自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二乐章。由主奏乐器钢琴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乐曲充满宏伟、豪放和深沉的激情,主题壮阔而热情,内在而深切,叙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曲折婉转。作品发挥了钢琴华丽的演奏技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音乐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每个音符都澎湃着民族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通过对爱德华·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中具体乐章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爱德华·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以及这部作品留给世人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贝多芬既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浪漫乐派的开山之父。《第五钢琴协奏曲》写于当时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战乱之中。《第五钢琴协奏曲》气势宏大,奇伟壮观,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勇往直前,真诚而乐观的英雄形象,是贝多芬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4.
《第五钢琴协奏》是贝多芬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也是他在协奏曲领域里的终结之作,整部作品在各方面都代表着贝多芬协奏曲创作的最高成就,尤其是进一步推进了协奏曲的交响化倾向,开启了浪漫钢琴协奏曲创作的大门,对后世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分别从作品中丰富的钢琴演奏技巧及表现力、钢琴与乐队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作曲家对乐曲乐章之间的设计及华彩部分的独特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举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钢琴协奏曲《山林》的音乐主题材料分析为基础,从题材、曲体框架、和声以及节奏等创作因素探讨作品中的人文性体现,进而探讨作品所传达的音乐文化元素及其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金顺福 《林区教学》2014,(10):111-112
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这首作品在美国刚开始受到了冷遇,但是第二年4月在巴黎演出成功,其也是普罗科菲耶夫五首协奏曲作品中最受欢迎的钢琴协奏曲。《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在曲式分析、音乐结构、演奏技巧上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非常有个性的创作手法,是非常新颖而活跃的作品,给演奏者带来了很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技术上对演奏者提出了很高的演奏要求。  相似文献   

17.
《黄河》创作组将根据冼星海大合唱改编为钢琴协奏曲,文章从钢琴与乐队演出形式的完美组合,充分肯定了演奏形式的变化所带给听众的不同音乐体验,从音乐自身的结构特征的美及钢琴织体的绝妙运用方面,详细地论述了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其完美的形式对音乐深刻内涵的表达所起到的突出作用,尤其是钢琴与管弦乐队的结合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这一演奏形式,很好的借鉴了西洋音乐的协奏手法,拓展了音乐表现空间与诠释手法为后来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钢琴协奏曲《山林》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他的出现和成长对于中国钢琴艺术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充分运用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的技巧上,作品细腻而又大气磅礴、每个乐章都有其独有的艺术特征,使得该作品在中国钢琴协奏曲中独领风骚,彰显钢琴协奏曲《山林》在钢琴艺术作品中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和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各自表现手法,同时也将他们不同的表演风格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0.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钢琴协奏曲作品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其中包含有多样的演奏技术技巧。从力度对比、四度音程、装饰音、音阶四个方面分析该作品第一乐章演奏技巧,可为人们更好地演奏该曲目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