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五大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指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我构建。通过人类发现和利用元素的历史情境,逐步构建“位置—结构—性质”认识模型;通过历史证据和实验证据开展研究,建构元素周期表模型、优化元素周期表模型、运用元素周期表模型,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当学生利用模型解决真实问题时,知识、能力和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元素化合物高三复习课教学中,围绕核心物质性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通过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解决冲突,以实现知识结构化和思维程序化,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以"S02的性质探究"为例,创设基于认知冲突的实验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提高证据推理能力,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维度之一,基于主题大概念教学的理念,以“氨和铵盐”为例,通过板块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以化学前沿知识为教学情境,以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知识进阶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证据意识和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提出假设,进而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和证实,建立起证据与推理及结论的逻辑关系模型,实现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为中学化学主题大概念教学设计和学生高阶思维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五个方面,其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是指:"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联系;认识到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解释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素养立意"的化学命题非常注重对学生"证据推理"素养的考查.  相似文献   

5.
为培养学生基于证据推理的思维方式,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证据意识;通过知识结构化,夯实学生的证据推理逻辑;利用创新实验,启发学生的证据推理思维。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促进学生形成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批判质疑、重证据、重逻辑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要培养学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科学方法的能力,使其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思维是基于事实证据建立模型,在模型基础之上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综合分析、推理论证,并从物理视角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本文以“引入参量法”为例,说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通过分析推理获得结论,并在类似模型应用中作出论证和质疑,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通过高中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体》教学策略的分析,如何实现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以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化学课堂对于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系统性的提升有不容小觑的影响。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因此,以“乙醇”教学为例,通过“证据→猜想→结论→模型”的过程探索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培养的螺旋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10.
化学核心素养中的"证据推理"实质是"基于证据的推理",其证据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获取的事实材料,也可以是"已知的判断"。"证据推理"既可以是利用证据形成相应的推理,也可以是利用证据对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化学学科应该注重证据推理的教学组织,在促进学生形成证据推理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推理是逻辑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代数推理是构成数学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数思维的一部分.代数推理与几何推理是分别建立在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基础上的推理,由于代数与几何的研究对象及其推理的功能存在差异,因此代数推理与几何推理的主要类型应有所差异.笔者基于代数推理的功能将初中代数推理的基本类型分为证实类推理、推测(演)类推理、应用类推理,开展初中代数推理教学要重视要素结构化、证据显性化、问题模型化等,促进代数推理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12.
证据推理是根据探究的问题收集事实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心理过程,是科学探究要素中的重要内容,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培养学生基于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的实践教学路径,落实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于“证据推理”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旨在通过证据推理过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高阶思维,提升科学推理能力,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五个核心素养之一,“课标”对其的描述体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基于证据的推理和证据的作用,创生为“证据意识”;二是模型建立和运用,凝练为“模型认知”。从“证据推理”的内涵、“模型认知”的内涵以及“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关联三个层面谈起:突出“证据推理”在“科学推理”中的作用和“证据意识”的形成;突出“模型认知”的文化视野;突出二者关联的途径和作用。由“证据推理”到“科学模型”建立中建模者的认知在情感领域中所体现的价值信奉,凸显了这一核心素养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证据推理”是指从问题情境及已有知识经验中识别、转换或推演,形成主张,并多方收集证据进行论证,从而获得结论,解决问题。化学中的“模型认知”可理解为“利用模型进行思维的一种方法”,即基于一定的感性认识,以理想化的思维方式对看不见的化学原型客体进行近似、简化的摹写,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科学抽象方法[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要求是“具有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旨在以之为载体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为例,从模式设计、课堂实践、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探索指向"证据推理"的初中化学教学,促进学生在证据探寻、推理中养成基于证据推理的思维方式,练就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推断、执着坚定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曹艳  尉言勋 《教学考试》2024,(14):49-52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的考查很好地落实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陌生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化学中的高频考点和易错点。  相似文献   

17.
证据推理作为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本研究以“牛顿第一定律”录像课为例,利用课堂观察的方式,结合教学切片案例分析方法,得出促进学生证据推理能力发展的四条有效路径:问题驱动,抓住证据推理能力的培养时机;情境创设,充裕证据推理信息的多样类型;活动丰富,实现证据推理方法的灵活应用;目标导向,引导证据推理结果的掌握落实.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和批判,予以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品格与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证据推理强调了获取证据、进行解释,以及运用推理的思维,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和关键能力。文章以“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为范例,以四个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为方法,立足类比推理,使学生通过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历程,进行类似的研究方法的设计和探究性活动,寻找证据,开拓推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探索变讲述为探究的类比推理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模型认知与证据推理”“科学探究与创新认识”等。“模型认知”的核心内容是“建立观点、证据和结论之间的推理关系。通过推理、分析等方法研究认识对象的构成要素、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建立认知模型。[1]”“模型认知”是指人们构建模型并利用模型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现实问题,是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