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电解质溶液中,因电解质的电离和水解,往往存在着多个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程度不同的平衡体系。比较、判断溶液中微粒(离子、分子)数目的大小顺序,确定微粒(离子、分子)数目的恒等关系,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有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化学平衡等概念、  相似文献   

2.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是围绕"电解质电离、盐类水解、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移动"等核心概念展开的,溶液中各粒子间浓度存在恒等式关系和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SIMP),乙二醇(EG)和聚乙二醇(PEG);聚丙二醇以及共聚醚等合成了系列亲水聚醚酯,然后研究了亲水聚醚酯结构以及溶液浓度、温度等对溶液性质,如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浊点、接触角(θ)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只由PEG等合成的聚醚酯其溶液表面张力值、CMC、浊点是最高,接触角也最大;由PEG/无规共聚醚合成的亲水聚醚酯,其溶液性质的测定值均为最小;而由PEG/PPG合成的亲水聚醚酯溶液这些性质的测定值则居中;浓度越高,聚醚酯溶液平衡表面张力值越小,浊点越低,接触角θ越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江苏高考化学试卷中“化学平衡”和“微粒浓度比较”两个必考的热点题型的解析,以“各类平衡体系及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微型专题进行高三复习的尝试,来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学习和考试中经常会遇到比较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及平衡等量关系,这些题目涉及的知识面广,包括: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电解质反应和可逆反应的平衡.本文就如何快捷方便的解答这类题目进行了研究,提出几点实用的解题途径,期待与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相似文献   

6.
正在重视基础、凸出能力的命题思想下,使得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成为考查的重点与经典,它不但把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基础理论知识所涉及,而且也较好地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及深刻性.本文试从电解质溶液的基础知识及解题策略进行分析,以期突破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一、了解各种平衡的研究对象及电解质划分的实质电解质溶液中主要存在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两种类型,其中电离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弱电解质,水解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含有弱离子的盐,所以在研究电解质溶液时,应首先分析溶液中溶质属于哪一类,若属于弱酸、弱碱时则存在电离平衡;若属于  相似文献   

7.
元素守恒、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是中学化学教材中很重要的三个守恒原理。它们在解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巧解巧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元素守恒原理的运用溶液中的微粒多种多样,变化也很复杂,有时存在着多种平衡体系,要想找出各种微粒的关系不是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8.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历年来高考中的热点和难点,主要以选择题和图像的形式呈现。电解质溶液中某些微粒存在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将电解质溶液中各微粒的数量关系构建成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常数函数这三种函数模型,选用七个实例说明借助三个函数模型解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的教学思路。运用函数模型解决电解质中离子平衡问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广大教师提升教学智慧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要求学生从构成微粒、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微粒的空间结构三个层次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往物质结构的教学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典型物质与典型结构,困扰于填隙率、晶胞密度等计算问题,而忽视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密切关联。以“传统硅酸盐陶瓷”为素材,选择工艺中的“选土”“制坯”“烧窑”等关键步骤,开展“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主题式复习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从“传统陶瓷”向“新型陶瓷”迁移,基于一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知识体系的迁移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电解质溶液》一章时 ,学生对于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比较 ,尤其是有等量关系的微粒浓度问题 ,常感到棘手 ,解答非常困难。对此 ,在教学中我尝试扩大知识面 ,补充引入三种等衡式的讲授 ,发现学生普遍能够接受 ,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三种等衡式其实是电解质溶液中三种平衡的数学表达式。一、物料平衡在反应前后 ,某物质在溶液中可能离解成多种型体 ,或者因化学反应而生成多种型体的产物 ,在平衡状态时 ,该物质的各型体浓度之和必然等于该物质的分析浓度 ,这一规律称为物料平衡 (或质量平衡 )。它的数学表达式叫做物料等衡式或质量等衡…  相似文献   

11.
<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各种变化,甚至某些微粒会以多种形式存在,但它们总会存在一些守恒关系。水溶液中各种微粒浓度的守恒关系是溶液中离子平衡的重点内容,也是溶液中各种平衡的重点考查内容,下面具体分析三种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任何水溶液都是电中性的,也就是水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的总量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总量。要准确写出电荷守恒式,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漏  相似文献   

12.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大多是在溶液中通过离子之间的相互交换而实现的.因此,巧用离子性质在分析以下五类问题时,往往比运用物质性质来得便捷.一、溶液导电性变化分析例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Ba(OH)2的溶液中,溶液导电性明显减弱的是().A.盐酸B.Na2CO3溶液C.Na2SO4溶液D.H2SO4解析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多少.盐酸加入到Ba(OH)2溶液中,盐酸中的H+与Ba(OH)2溶液中的OH-相互结合生成H2O,溶液中的OH-减少了,但新增加了Cl-;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加入到Ba(OH)2溶液中,Na2CO3溶液中的CO32-及Na2SO4…  相似文献   

13.
电解质溶液属于混合体系.因电解质溶液能够发生电离、水解等反应,使得溶液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微粒,微粒的浓度也因此而变化. 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探讨,供参考. 一、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相似文献   

14.
淀粉溶液与蛋白质溶液胶体性质比较天水市一中胡筱岩淀粉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其水溶液中分散质微粒──淀粉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直径大小均达到了胶粒的大小范围(10(-7)─10(-9)米)。因此,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均能表现出溶液和胶体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溶液中离子平衡的角度出发,应用勒沙特列平衡移动原理,叙述缓冲作用是溶液中离子平衡的一个基本属性,除酸碱溶液具有缓冲性质外,配位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等体系均具有缓冲溶液性质,因而,在教学中扩展缓冲溶液的概念,有利于拓开学生思路,培养散发性思维,增加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性质.高考试题从"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高效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17.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大多是在溶液中通过离子之间的交换而实现的.因此若能灵活地运用离子的性质解答问题,常常会显得比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题快捷、简便.下面举例说明,相信定会对同学们有所启发.一、运用离子性质分析溶液导电性变化情况例1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Ba(OH)2溶液中,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减弱的是()(A)盐酸(B)Na2CO3(C)Na2SO4(D)H2SO4解析: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多少.盐酸加入到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谈到的微观粒子指的是:分子、原子或离子.然而,这些微粒又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求算有什么关系呢?大家都知道,当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中就存在着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以及溶剂的分子等微粒.正因如此,有些试题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电解质溶液”一章的内容涉及物质的结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而且电解质溶液中的各种微粒之间的作用关系也异常复杂,这就给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的存在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根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抛物线中的阿基米德三角形的一个与角度相关的性质展开,揭示了该性质与抛物线的光学性质的关系.并将这一结论推广到椭圆和双曲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