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重难点之一,也是历年高考的常考点。人教版教材没有安排实验,山东版教材安排了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但因为是非密闭装置,所以有"在通风条件下进行"这一安全提示。因为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生成的氮氧化物是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最多只是做一个浓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而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很难观察到无色的一氧化氮这一现象。为了让学生能通过清晰的实验现象进一步推测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不足,分析了两实验的异同点,介绍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一体化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实验优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苏教版高中化学(2022年版)必修2中铜与浓硝酸、铜与稀硝酸反应装置存在的不足,可利用透明中药袋、注射器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设计并制作一套绿色化、生活化的反应装置。借助该装置,可以将浓硝酸与铜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一氧化氮的检验,以及尾气处理多个反应实验融于一体。该装置具有微量环保、操作简单、反应可控、现象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铜与浓、稀硝酸一体化实验的改进装置.此装置还可用于二氧化氮溶于水的性质实验、一氧化氮的检验、硝酸的检验、尾气零排放等多个实验.巧妙借助三通玻璃管,该实验装置可以实现浓硝酸到稀硝酸的转化,以及模拟制备硝酸的工业流程,且符合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5.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是探究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现行苏教版教材化学1(必修)在第100页中有该探究实验的介绍,教材装置如图1所示。教材实验的目的是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及NO2气体溶于水生成无色NO气体;再加水稀释剩余的浓硝酸使之成为稀硝酸,则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NO气体。结合教学实际,已有诸多学生对该实验方案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针对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演示实验存在现象不够明显、装置过于复杂等不足,从药品和仪器的选择两方面进行探索,设计了一套可用于铜与浓、稀硝酸连续反应的演示装置,并介绍了实验的步骤和现象。该演示装置具有构思巧妙、简约明了、安全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一技术型研究课题案例,针对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中存在的污染及稀硝酸浓度选择问题,提出通过选择研究课题、组织课题小组、设计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信息加工处理、成果交流评判环节,最终解决了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装置的防污染设计及稀硝酸浓度选择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必修1(2006年版)第96页讲述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性质时.只是简单地写出铜和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没有给出课堂演示实验,而铜与硝酸反应在中学化学的学习中又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在课堂上演示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这个实验:这样既可以对比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不同现象,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在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观察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硝酸的强氧化性。在常规实验过程中,浓硝酸与铜反应非常剧烈,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产生大量二氧化氮,因此实验危险系数高,反应过程不易控制,且反应产生的尾气污染环境。微型化学实验是使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进行的化学实验,其化学试剂用量虽然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但其实验效果可以达到精确、安全、方便和  相似文献   

10.
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与相关性质实验装置进行整合,实现微型一体化设计,使装置更加简洁,操作更加简便,同时还体现了环保思想,提高了课堂演示效率。  相似文献   

11.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演示实验之一,该实验方法用注射器和玻璃导管等制作的简易装置作为反应器使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在玻璃导管中(无空气干扰的环境里)进行,避免了气体产物和空气的直接接触,便于及时观察到较纯的NO2、NO气体的颜色。  相似文献   

12.
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是中学阶段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有必要对铜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实验进行综合设计,以解决该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3.
二、实验操作:1.铜与浓硝酸反应。先按上图装置好,右侧支管注入的是浓硝酸。然后关闭弹簧夹,将二支管向左倾斜,使铜片与浓硝酸接触,反应立刻进行,当见到红棕色气体布满管内空间时,即可将二支管向右倾斜,使铜片与浓硝酸脱离接触,反应随即停止。2.铜与稀硝酸反应。  相似文献   

14.
<正>一、改进目的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重点演示实验之一,能否做好该实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影响对金属与浓、稀硝酸反应特点的总结。在常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由于铜与浓硝酸的反应程度比较剧烈,产生的有毒气体NO2容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师生身体健康,不利于课堂教学。(2)由于不能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铜与稀硝酸反应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全国第十二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上关于铜与硝酸反应的3例优秀作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新的实验装置.用该装置可连续演示铜与浓硝酸、二氧化氮与水、铜与稀硝酸及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等实验,达到实验一体化的目的.实验具有对比性、直观性、自控性、调控性、操控性、低污染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实验教学功效.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教材中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存在硝酸用量较多,反应的可控性不高,无法控制NO和NO2的生成量导致尾气处理不到位而产生空气污染等不足。对此,可利用U形三通玻璃管、注射器等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优化改进,设计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一体化装置,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在一套装置内进行,并能完成尾气处理。  相似文献   

17.
实验与制作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是中师化学教材中用以说明浓、稀硝酸强氧化性的经典实验。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无污染,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1.实验装置(如图)。 2.实验步骤及现象: (1)铜与稀硝酸反应 ①在大试管中加1/3药匙碳酸钙粉末,然后慢慢加入10mL左右的稀硝酸,同时盖上插有玻璃管,玻璃管内插有铜丝的胶塞,但这时铜丝不和稀硝酸接触,试管内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用来除去大试管内的 空气,待大试管内无气泡生成时,抽动铜丝与  相似文献   

18.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中学化学常用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存在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药品用量较大、容易倒吸、难以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等弊端。基于实现绿色化与渗透环境教育的探索,笔者在对高中化学必修1的教师演示实验和鲁教版教材研究的基础上,对此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9.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由于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硝酸的还原产物也不相同.(1)铜与浓硝酸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铜片,滴入浓硝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很快变成绿色.(2)铜与稀硝酸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铜片,滴入稀硝酸后,也有气泡产生,反应缓慢,反应开始阶段,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气体逐渐变浅,最终呈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相似文献   

20.
Y型管结构简单,用途广泛,但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很少使用,若能根据其结构特点,将其用于中学化学实验,可以设计出很多有价值的用法。下面介绍一组可以在Y型管中进行的化学实验。a.验证硝酸的强氧化性。浓硝酸和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是验证硝酸强氧化性的经典实验,用Y型管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使两个实验先后在同一装置中对比进行。实验时,先将铜丝伸入浓硝酸中,铜丝和浓硝酸立即发生反应,液面上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反应后的溶液呈绿色。当NO2充满Y型管后,抽拉并转动铜丝,再将铜丝伸入稀硝酸中,此时铜丝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的NO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