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个从本体论到欣赏论的思辨性很强的完整体系。他以“和”论乐,同时又以“无”释和,用玄学的“无”的精神来进一步扩充传统的音乐本体“和”的内涵。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是道家美学的逻辑发展与深化,也是魏晋玄学在美学上的完成与落实。  相似文献   

2.
阮籍、嵇康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存在着相似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但也同中有异。本文对阮籍、嵇康玄学思想形成的过程、玄学思想的异同作了论述,指出他们的玄学思想在形成过程中都伴随着儒道结合,二者玄学思想的异同不仅体现在他们对"天人合一"、"养生"、"音乐"的诠释及理想人格的塑造几个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二人对时政和文学的取向上。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是玄学兴盛的时期,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玄学思想在这个时候达到鼎盛,它影响了整个时代以及后世的精神、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刘传德 《教育导刊》2006,(11):57-57
11.嵇康教子重德著《家诫》嵇康,字叔夜,谯郡县(今安徽宿县西南)人,是魏晋南北朝时著名的玄学家、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他幼年丧父,靠母亲和兄长抚养大,自小养成胸襟开阔、性情洒脱的个性和学风。嵇康喜欢读老子、庄子的著作,对玄学颇有研究,且喜欢写文章、弹琴唱歌。他是曹操的曾孙女婿,做过散大夫。后来司马氏政变控制政权,他便隐居不当官以示抗议。他与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六人结成“竹林之游”,议论时政、切磋玄学、抨击名教,这七人号称“竹林七贤”。他藐视权贵,公然与司马昭政权决裂,后来以思想罪为司马昭所害,年仅40…  相似文献   

5.
竹林七贤中嵇康、阮籍的人格形象同中有异.他们以玄学自然观为武器否定司马氏所标榜的儒家名教礼法,追求洒脱不羁、超逸绝尘的玄学人格,行为和思想都具有叛逆性.他们的人格形象在文学创作中充分展示出来,形成了同中有异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6.
嵇康的艺术思维是其自身禀赋以及时代造就的产物。他的音乐美学思想融合了道、儒、玄学三者。无论是其丰富的音乐实践还是在音乐理论上的探究,都充分体现了“自然”与“和”的哲学美学思想。在他的几部关于音乐的诗赋中以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自律论”观点在魏晋时代独树一帜;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充分艺术实践与深厚文学哲学造诣完美融合的产物,将中国古代的“琴道“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在中国古典艺术基础渐隐瓦解的时代,以崇高美学为先导,能否通过音乐美学这个途径去解剖现实关系,成为对中国当代音乐美学发展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略论嵇康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也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嵇康就是这一时代的风流人物。《晋书·嵇康传》说他:“有奇才,远迈不群”,“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嵇康被捕后,有三千太学生上书司马昭为他求情,请以为师,甚至有人要陪他去坐牢。嵇康死后,留下了不少著作,其哲学思想、美学思想、伦理思想甚为丰富。笔者不揣冒昧,将自己对嵇康的一些看法写出,求正于读者和方家。  相似文献   

8.
玄学价值论与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玄学对这一时期的诗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价值论的影响即为其中之一。由玄学“以无为本”的价值取向所决定,魏晋六朝诗学在审美取向上相应地表现为重神贵虚、自然清丽和以悲为美。尽管魏晋六朝诗学中的这些变化尚有别的因素的作用,但玄学作为一种时代思潮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同时,也只有从玄学的影响入手,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嵇康美学作为玄学美学,他所谈论的“美”,多指人物美,而人物的“绝美”是与“道”合一,“志无所尚,心无所欲”。嵇康的人格美理想除了正面的立论外,还通过对“情欲”.“名教”这些违反人性自然和养生之道的人格丑的驳难和批判从反面作了丰富论证。音乐美学是嵇康美学的另一组成部分。一方面,他秉承儒家“人不能无乐”的思想,肯定音乐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他从道家“志无所尚,心无所欲”的思想出发,要求乐不失和;同时指出“声无哀乐”,“声之与心殊涂异轨”,美和美感不应混淆。  相似文献   

10.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长期以来他的“越名任心”、指斥名教及其与自然为亲的玄学思想旨趣一直深入人心。然而嵇康思想深处却蕴涵着深厚的儒家底蕴,尤其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前途命运方面,其儒家思想更是表露无疑。儒家的伦理道德及修齐治平、建功立业等观念正是其教子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11.
林颐 《天中学刊》2011,26(6):38-40
嵇康的思想兼具儒、道双向传统,凝聚了时代精神,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取向。“越名教而任自然”作为嵇康思想中的核心命题是人们在理解嵇康思想时绝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此命题不仅体现了嵇康本人对当时社会流行的“名教”与“自然”之辨的态度,更从根本上反映了嵇康本人全部哲学思想的内涵:不仅有出于现实关怀而对现实不公所做的批判,更充满了对于真实自然——求真、对自由人生——求善、最终归于对“任自然”的理想境界——求美这三方面的渴望与追求。这些恰恰是嵇康面对现实种种矛盾而宣泄胸中悲愤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音乐美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他的理论对后世有非常大的影响。时代的政治环境、哲学基础、时代艺术成果和作者本人的音乐修养是作品主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古玄学清谈的热门话题中,“养生”与“声无哀乐”这两个题目是由嵇康率先提出来的。《养生论》全面论述了嵇康的人生哲学,其不过问政治、坚决不肯出仕等可以由此得到解释,此论中关于养生长寿之道的意见至今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声无哀乐论》高度重视欣赏者的主体性,将传统观念加在纯音乐上的教化负担予以剥离,批评前人有关音声接受方面的某些记载乃是故神其说,并明确指出讨论问题应当首先明其“自然之理”,对经典中的“俗儒妄记”应当用清明的理性加以分析而不能迷信,表现了一位大思想家的丰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是介绍嵇康“诗意的栖息”,追寻嵇康“游心太玄”的理想之路,探索向死而生——嵇康人格的哲学韵味。以为世人点燃心中的明灯。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可称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载录嵇康史料的集大成的著作,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嵇康家世出身、生平交游、姿貌情性、著述影响等各个方面,而且从总体说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我们从多角度、多方面认识、研究嵇康其人提供了根据或佐证。其中关于"竹林七贤"、"嵇、阮"的提法,对嵇康性格复杂性、包容性及与钟会关系的反映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简要分析了嵇康五言诗不受重视的历史原因及自身特色。认为嵇康五言诗风格、格调与四言诗相似,同样都将抒写个人内心感受和情感作为表现主体,而在五言诗当中这种描写更加直接显露,显得"过于峻切",这与其峻烈个性及人生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7.
嵇康的忠君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魏晋时期竹林派玄学家嵇康的关注焦点多放在他"越名任心",蔑视礼教的思想旨趣方面,进而认为他非但不忠君,简直就是无君论的开创者。然而,深入分析嵇康的为文和为人,其确属"虽宗自然而未忘名教"者。不仅如此,他还是儒家忠君观念的维护者和实践者,他的忠君观念具有深厚的儒家思想底蕴,而孔孟的"以道事君"、"从道不从君"等思想正是其忠君观念的思想源流和主旨。  相似文献   

18.
之所以说嵇康诗作源出于曹丕,主要原因有三:超尘游志的情感主题、对曹丕诗语的化用和"鸟"意象运用。嵇康诗歌固然过于严峻激切,情感抒发缺少中和之美,但嵇诗却能够综合运用比兴手法,兴寄高远,达到了钟嵘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9.
诗文创作大都与创作主体的思想境界紧密相联。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与思想特色,往往会在其诗文创作中表现出来。作为处于玄风盛行时期的文学家,嵇康的诗文创作中具有着强烈的玄学个性,在一定层面上显现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20.
关于《幽愤诗》中“子玉之败”句的所指,一般都认为是用来比附吕巽的。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幽愤诗》文本实际,细致考察相关史实,笔者得出新的看法,认为“子玉”是作者嵇康自指,“子玉之败”这一典故沉痛地表达了作者无故被祸后怨悔交加的复杂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