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普,顾名思义就是普及科学技术,让科学服务社会、归于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的通常手段和主要载体是科普文章,科普文章主要有科普说明文、科普小论文等。科普文章的作用就是把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认识,把人类的科技活动状况、科技研发的成果、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思想和探索精神表现出来,介绍给公众,传播到社会,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可见,科普写作担负着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任务。既然如此,科普写作的重点就在它的“普及性”、专业知识和大众消费。那么,如何在科普写作中把握这个重点,体现普及性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科普,顾名思义就是普及科学技术,让科学服务社会、归于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的通常手段和主要载体是科普文章,科普文章主要有科普说明文、科普小论文等。科普文章的作用就是把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认识,把人类的科技活动状况、  相似文献   

3.
《职业技术》2004,(10):13-13
教育部日前公布第二批5个非法学历网站名单。这些网站分别是假冒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hesi-cn.com)、假冒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 chsic.com)、“中国大学生学历信息网”(http://www.chinesedsx.com)、“中国大学生学历认证网”(http://www.chinadxsxlrz.com)和“中国大学生网”(http://www.chuksi.com)。  相似文献   

4.
新思考物理课程网(http://phys.cersp.com)特邀可茵女士介绍国外科学教育的有关信息。可茵女士将首先通过个人博客“可茵可音”为我们介绍有关美国民众科学意识、科普动态,美国中小学及大学科学教育现状等系列信息.希望老师们能愉快地享受阅读,参与讨论。 “可茵可音”博客网址:http://blog.cersp.com/85158.aspx[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12月12日.福建中等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网开通,网址为:http://www.fjzyjy.com,也可通过公共搜索引擎搜索“福建中等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网”进入。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保证科普工作生命力应特别重视的几个问题:正确认识“科普”的含义,充分认识科学传播受众的主体性地位,采取适当形式做好科学知识的“深加工”以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  相似文献   

7.
科普博览 http://www.kepu.net.cn/gb/index.html“中国科普博览”是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一个综合性的大型科普网站。网站提供了“万物之理”、“地球故事”、“生命奥秘”、“星宇迷尘”、“科技之光”、“文明星火”等六大展区,基本涵盖了全部的科学领域。内容编排生动、形象、权威,知识体系系统、科学,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网站特别适合青少年进行课外学习,同时也是成年人提高科学知识水平的好去处。中国科普 http://www.cpus.gov.cn/一打开网页,蔚蓝的天空中,点点繁星汇成知识银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该网站以生动的形式介绍人类科…  相似文献   

8.
<正>本期我们给大家带来的社团是歙县长青中学科技协会。歙县长青中学科技协会成立于2001年3月,是歙县首家学生科技活动社团,该社团目前拥有会员300余人,其中有“中国科普志愿者”6名。社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等为契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技知识,提倡科学方法,为学校形成“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风气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网站     
“终身教育”网站开通《中国教育报》报道:国内第一家“终身教育”网站(www.life-longedu.com.cn)日前开通。该网站是由福建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终身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网站设有福建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和终身教育研究两大模块,下设招生信息、函授夜大、自学考试、继续教育、服务指南、教育书屋、终身教育等10多个栏目。中国高等学校教师网开通《中国教育报》报道:我国第一个面向高等学校教师的网站———中国高等学校教师网(www.ccf.e-du.cn),在1月9日举行的“21世纪教师培训论坛”开幕式上正式开通。该网是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普博览”(www.kepu.net.cn)是基于网络的虚拟科学博物馆群。它由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于1999年启动建议(1999年10月25日正式开通),旨在发挥科学院在多年科学考察、科学研究中积累并掌握的大量科学信息资源的优势,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科学知识资源储备,搭建公众与科学家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背景 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显示,2007年我国公民对获取科技发展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选择最多的是电视(90.2%)。科普电视节目是普及科学知识、传递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  相似文献   

12.
自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颁布并实施以来,中国的科普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它意味着作为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帮助公众适应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而引起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深刻影响的科普工作,在我国不再仅仅是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义务,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法定行为和国家的意志。  相似文献   

13.
《宁夏教育》2005,(10):4-5
“青少年科技教育应该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而不是‘拔高’个别青少年。”8月19日,在新疆召开的“青少年科技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新疆论坛”上.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翟立原指出,科技教育要坚持大众化原则,首先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特别是在举办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时,要着眼于大多数,注重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而绝非是培养几个夺金牌的“尖子”。  相似文献   

14.
一、建设网络平台,加强校际联系 为了能更好地促进我市小学科学教研工作,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这一无限的空间资源,我们建立了“广州小学科学教研网”(http://www.gz-sciencenet.com)和“广州小学科学教研论坛”(http/bbs-gzscieneenet.com),以及“广州小学科学QQ群”(群号码:4222011)。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电教》2003,(1):49-49
中国教育信息网:http://www.chinaedu.edu.cn网站内容及特色:“中国教育信息网”是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北京网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合办的教育门户网站。作为权威的教育网站之一,中国教育信息网旨在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现代教育的普及、推广及应用活动。通过为学生、教师、家庭、学校、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升全民素质,引导教育产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6.
科技,是社会发展中的第一生产力。科技不兴则国不振。科技贵在普及,普及又在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决定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宋健同志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也指出:“科学技术在全民中的普及程度,将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应重视和加强科普工作。”因此,结合各科教学向小学生渗透科普教育势在必行。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就是这样渗透科普教育的。(一)以遥遥领先的科技发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  相似文献   

17.
《神州学人》2010,(8):47-49
国家 “千人计划”网站正式开通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为更好服务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千人计划”网站于近日正式开通运行。此网站是在中央组织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指导下建立的,网址为:www.1000plan.org。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一家“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即“中国工艺”礼品网www.86art.com开通六年网庆。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目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迫切需要,切实加强对教育系统“非典”防治工作的指导,教育部“非典”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决定在教育部网站开通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信息专栏。据了解,教育部政府网站(http://www.moe.gov.cn)上的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信息专栏主要有:方便、快捷地交流各单位“非典”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根据专家咨询意见提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具体措施;针对“非典”防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等。教育部网站开通防控“非典”专…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中小学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是培养青少年学习兴趣,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技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科技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在促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技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