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重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衔接手段。重复可以分为积极重复和消极重复;从重现的语言成分不同,可以分为语音的重复和形式的重复。  相似文献   

2.
在修改病句练习中,赘余是一个让学生感到头疼的难点。他们常常弄不明白,为什么有的语义重复是错误的而有些又是正确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分清两个概念,即“羡余”和“赘余”。现代汉语语用中,羡余与赘余有一些牵扯不清的关系。从表达规范上看,前是必要的重复,后是不必要的重复。但从形式上看,羡余与赘余都有重复的词语,二之间缺乏一个严格的分界,这也就是学生感到头疼的原因所在。下面我们将讨论这两种现象以及提出对如何划界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0.在肯定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前提下,我们认为,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一个历史形成的过程,即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历时的,不是共时的,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有必要把这段重要的历史分为“语言因素的发生或”和“语言系统的形成期”这样前后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里,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有区别的。1.0语言因素的发生期。1.1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有其神秘的一面:它不能象自然学科那样可以不断地重复证实其成果的发现过程。因此,社会科学领域里几乎所有与发生学有夫的问题都是模糊的…  相似文献   

4.
语境有多种功能:从语言表现一般意义的特点看,有生成和解释的功能;从语言表现深层意义的特点看,有暗示和引导的功能;从语言表现多重意义的特点看,有创造和过滤的功能;从语言与语用主体相关性的特点看,有协调和转化的功能;从语言使用的精简与表义的非对称的特点看,有省略和补充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同时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关系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教学《多重复句》这篇知识短文,可以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发现语句毛病,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学《多重复句》的主要难点是怎样确定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也就是说,到底哪是大层次,哪是小层次,学生往往感到难以判定。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除了要讲清多重复句的基本概念之外,在具体方法上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去确定层次关系。(一)从语言形式上看有没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凡是被包含的几个分句就结成一个整体,作为一个较小的层次关系。这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往往可以从一些关键词语或关联词语中看出来。例如: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从委婉语的应用看民族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经探讨了很长时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结论在外语界可谓众人皆知,可同时它又过于简单。语言与文化两者间的内在联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要想对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和分析尽可能多的资料,然后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归纳和阐述。本文在研究了众多委婉语在中国和英美社会的应用的基础上,从语言的层面透视民族文化心理。从具体的语言现象看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7.
英汉俩种语言虽然在词,词组以及句子等各个不同层次上均有同义重复,但形式与内容却不尽相同,如同义重复在英汉俩种语言中都可以作为构词法构成新词,但汉语同义重复的形式比英语要多的多。文章将俩种语言的同义重复机制加以对比,并就英汉同义重复的不同对汉英翻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茹清平 《学语文》2005,(3):38-39
从内容上看,本文紧扣“语言与沟通”的关系展开议论,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语言是传递关爱与理解的信鸽”“语言上的交流如果不得当,就会造成沟通上的误解”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蔺相如、冯妇一个正例,一个反例,相互映村,对比鲜明。家长与孩子沟通的事例,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使感情显得真挚。从表达上看,本文符合议论文的表达要求。采用了“总——分——总”的行文思路,条分缕析,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从发展等级上看,本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称得上是一篇认识深刻的议论文。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籍贯有“大都”“祁州”河东三说,但从史籍记载、关氏作品语言特持、题材地域性及关氏与关羽关系等诸方面看,“河东说”最具优势。其它两说都有不足。  相似文献   

10.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好比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文化发展需要兼容并蓄不同民族的文化,语言发展同样需要融合不同民族的语言,汉语借用英语词语现象是这种语言、文化需求的必然产物。从这一意义上看,汉语借用英语词语实质上借的是英语文化。从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来看,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告别言语行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告别言语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其表现形式多样,策略类型丰富。认识和掌握告别的技巧,对提高语言质量.增强交际能力.巩固交谈双方的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言语交际中处处有逻辑,言语交际中的逻辑现象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语言逻辑是自然语言及其使用的逻辑,而言语交际的实质就是人们对自然语言的具体使用,那么,语言逻辑研究的也就是人们言语交际中的逻辑问题。可见,学好逻辑有助于言语交际;同样,语用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语用研究必然要研究语言逻辑。因此,学好逻辑也有助于进行语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董晓英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77-80,89
考察动词性粘着短语(V 助词 N、V 补语、V 重叠形式)的成句状况,探讨这些短语作为粘着短语时语义上的特点以及其中动词的特性,归纳多种促使其成句的成分,从一个侧面揭示短语在动态层面的活动能力,从而更全面地体现短语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语境与言语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语境,语境对交际中话语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首先探讨了国内外语言学界对语境概念的界定和语境研究的情况;接着通过举例论述了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以及语境对言语交际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本在概括网络言语的交际风格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网络论坛与网络聊天用语在选词、造句、修辞等方面的风格特点,初步勾勒了以论坛和聊天为代表的网络言语谈话体的典型风貌,并指出了网络言事风格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教师备课应包括对言语表述进行充分准备,并且把言语表述水平作为课后反思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成为一个成功的交际主体,除了要有相应的教学语言外,还应具备针对学生的交际能力,摆正教师的言语交际角色,并在教学中不断研究角色期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言语信息激活对中文数字空间表征的影响,采用含有中文数字的汉语词(如"二胡")作为实验刺激,让被试对其中的中文数字分别做奇偶判断和大小判断.实验结果发现:(1)在奇偶判断任务下,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没有产生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NARC效应):(2)在大小判断任务下,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产生了显著的SNARC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奇偶判断任务下,如果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中文数字不会进行空间表征,而在大小判断任务下,如果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则不会对中文数字的空间表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