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汉字"六书"戴震归为"四体二用",唐兰、陈梦家提出"三书"说,近人刘又辛又提出新"三书"说.本文观点一、"六书"是六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为造形法;"转注"一类为造意法,而"假借"一类为记音法.二、新旧"三书说",或排"转注"假借"于造字法之外;或只承认假借为造字法而不承认"转注"为造字法,这是欠妥的.愚意"三书"应为造形、造意、记音三类.三、汉字是一种形、声表意和记音表义相结合的文字体系."象形"、"指事"、"会意"是以形剐义;"形声"是以声别义;"转注"为以声别义,是对义符的区分.而"假借"是以记音符号表义的.  相似文献   

2.
转注辨析     
六书是战国末年的文字学理论,是古人从已存汉字的形体结构中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方法。转注是六种造字方法中,造字功能最强,能产性最大的一种造字方法。它是在已有转注母字的基础上,通过加注类首符号再造新字。认识转注造字法,对辨析汉字的形、音、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假借”是在“依声”借用字的基础上“托事”——即增益表义偏旁而产生新字,因而它是一种造字的规律。假借字不同于形声字、转注字和通假字。  相似文献   

4.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由语转而注音即为转注。转注造字法是以一个部首字为义符,用一个标音构件而造出新字,新字与源字(义符)同义。转注字是由于远古字音变化而产生的,转注字是义符相同而读音不同的同源字,转注是一种特殊的造字法。  相似文献   

5.
再议转注与假借的造字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书”作为一种关于汉字结构的传统理论,其性质归属,历代文字学家说法不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转注与假借的定性。清代学者戴震提出的“四体二用”说多为后代的学者所赞同,将转注与假借划分为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现对转注与假借的造字意义重新强调,并从造字法的标准———汉字形、音、义三要素、转注与假借的造字功能的特点等几个新的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姜晓明 《现代语文》2008,(4):111-113
本文在借鉴众多学者对"转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以"同意相受"为研究重点,通过对<说文解宇>中具有"同意"关系的众多例字的分析,认为"转注"是一种造字法.转注字是在取向造意相同的前提下,加一个相同或相类的部件造出的新字.  相似文献   

7.
“转注”是在象形、指事、会意之字的基础上增益形符或声符而孳乳新字,因此它是一种造字的规律。“转注”不仅是造字规建,而且是造字法由“依类象形’过渡到“形声相益”的津梁。转注字不同于形声字、亦声字、区别字。  相似文献   

8.
转注新论     
在深入考察众多学者对转注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从人类思维的发展历程、造字的结果和转注的定义等方面来论证,认为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转注既是造字法也是用字法。  相似文献   

9.
宋元明时期,关于转注的研究主要有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文字组合说。清代有的学者继承了宋元明时期的声转说或义转说,有的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如互训说、引申说、义转音近说、省文说、多义字加注偏旁说等。现代学者关于转注的解释,从体用的角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即用字法说与造字法说。无论是用字法说还是造字法说,基本上没有超出宋代至清代关于转注的研究范围,只有章太炎先生的转注说可谓独树一帜,但不少学者认为这种学说实际上讲的是语言学上的问题,而不属于六书的范畴。在认为转注是造字之法的学者当中,有的对转注字的产生方式及其类型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转注新论     
在深入考察众多学者对转注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从人类思维的发展历程、造字的结果和转注的定义等方面来论证,认为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转注既是造字法也是用字法。  相似文献   

11.
历代转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明时期,关于转注的研究主要有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文字组合说.清代有的学者继承了宋元明时期的声转说或义转说,有的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如互训说、引申说、义转音近说、省文说、多义字加注偏旁说等.现代学者关于转注的解释,从体用的角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即用字法说与造字法说.无论是用字法说还是造字法说,基本上没有超出宋代至清代关于转注的研究范围,只有章太炎先生的转注说可谓独树一帜,但不少学者认为这种学说实际上讲的是语言学上的问题,而不属于六书的范畴.在认为转注是造字之法的学者当中,有的对转注字的产生方式及其类型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语中的造字法,即所谓"六书",指古代的六种造字法。"六书"之名目,产生于《周礼》,而完善于东汉。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之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已经可以确定为造字的方法,而被称为"四体",与作为"二用"的转注、假借并立。体者,本也,就是说这四种是造字的根本。"六书"理论是大学中文专业的学习内容,这里并不是要提前学习,而是指教师利用古人的这些造字原理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和意义。但是,对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广大教师,很有必要掌握  相似文献   

13.
论造字方法     
早在公元二世纪,许慎就归纳出了汉文字的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简称“六书”。到了十七世纪,戴震提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认为只有指事、象形、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简称“四书”。近人唐兰创“三书”说,含象形、象意、形声三类。自许慎以来一千八百年间,从事造字法研究者众,然而在造字法系统研究上有重大突破者仅数人而已。当前文字学著述颇多,几乎一律沿用“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否定“六书”是六种造字法和四种造字法与两种用字法的观点, 认为“六书”的本义是指六种汉字: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文章指出, 后人把“六书”看作六种造字法或四种造字法和两种用字法, 原因在于汉儒解说“六书”时使用简称, 从而混淆了象形字与象形的区别、指事字与指事的区别等。只有把“六书”与“六法”区分开来, 才能还“六书”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正>一、汉字的科学性汉字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录符号,它的产生并不是随意的,无规律可循的。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撰著了《说文解字》,作者在此书中对六书进行了准确生动的阐述,第一次揭示了汉字造字法深奥的内涵。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我们祖先用这六种方法创造了大量的汉字,又教会了他们后代用这些方法去造字、用字。古人创造六种造字方法的原理是,尊重客观事物原貌,利用抽象思维加以符号化。其次是为  相似文献   

16.
慧琳《一切经音义》中的一些转注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注是在转注原语的基础上加注意符的一种造字方式;转注字就是在转注原语的基础上加注意符而成的文字。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中的转注字疲、橐、蛭、麝、牵、揜、图、夤、翕、罅和祢进一步对此做出了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7.
文字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汉字是跟中国人重实际,多想象,包容万物的那种实用理性思维和物我一体的精神密切相关的。从汉字的构成来看,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只是用字法。在四种造字法中,象形字是最基本的。综观象形字,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每个汉字几乎都是一幅画,都有一个故事……“六书说”是古人x,l-~量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其中假借、转注后来被证明只是古人的两种用字方法。)既然汉字是用这四种方法造出来的,而且多数汉字的造字方法十分明显,那么我觉得教师应该从造字方法出发,用“六书”理论来指导学生理解汉字的意义,才能事半功倍,使学生终生不忘。十多年来,我一直做着这样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转注造字法及转注字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说文解字》所下定义和所举字例着手,阐述了转注造字法作为一种专为同义词造字之方法的内涵和特点,进而论证这种造字法并非只是简单地创制了一些字符而已。指出其对保存并丰富汉语词汇、推动汉语词汇向双音、多音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对我们研究汉语词汇史、语音史等方面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汉字构形理论的基础、先民造字的思维模式和汉语造字的初始事实出发 ,可阐释“转注”、“假借”造字的真谛。它们都是先民在造字过程中 ,思维着眼点由单纯便于“目治”,注重形体 ,到兼重语音与形体过程中萌生的一种造字模式 ,具有思维的共式 ,尽管它们客观上存在着先后相承关系 ,但都依据了循音达意的原则 ,当属同种造字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