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卫东 《大理文化》2012,(1):106-108
十余年的书路生涯,从手中编发的诗集已不少,但对诗的平仄韵律却一直很茫然。由于专业的原因,编辑出版诗人的各类诗集,始终以“史”的视角待之。张如旺先生的“草木春秋丛书”同样如此。但他的诗文,却有一个景点引起我的徘徊瞻顾,值得起一个话题细说。  相似文献   

2.
陈衍强的诗     
陈衍强 《大理文化》2012,(10):59-60
陈衍强,上世纪60年代生,云南彝良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昭通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昭通市作协副主席、彝良县文联主席。在《人民文学》《诗刊》《大家》《中国作家》《诗选刊》《人民日报》《青年文学》等多家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有诗被译成英、日等文字在《世界诗人》等杂志发表,有作品收入多种权威选本,已出版诗集《英雄美人》、《我的乡村》,其中《英雄美人》获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  相似文献   

3.
郁东把新出版的又一本诗集《追赶春天的花朵》送给我,一看,一百多首诗近三百个页码,算是泱泱诗文了。这是近年来,他在云南这片隐密的土地上生活的诗的又一次喜人收获,也是祥云诗群的又一次证明。而波兰女诗人希姆博尔斯一生写了二百来首诗,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此一比较.是赞扬郁东在诗歌创作上的勤奋,以及祥云诗群在大理的活跃。  相似文献   

4.
能在海外接待诗人舒婷,实在高兴。舒婷的名字,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读大学时便已熟悉。当时,一个同学拿到一本油印刊物《今天》,大家争相传看,感觉如同闷热的宿舍清晨开了窗子,一股清风吹入,沁人心脾。尽管现已不记得当时是她哪首诗,但舒婷的名字却清晰地印入脑海。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一贯热心培养青年作家,他不仅关注他们的文学创作,而且关怀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难。没有任何人能象高尔基那样主动热情地帮助和关心青年作家。 高尔基这种对人的关怀,我是身受其惠的。在我生活艰难的时刻,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①多次向我伸出援助之手。一九二七年,我的第一部小诗集《稻草里的电线》问世,这本小册子逍到一些批评家的攻汗,他们用官老爷的轻蔑语气评论它。他们说,这算什么新诗人?为什么要出版这本书? 那时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斯摩梭斯克作家”,这样的批评使我茫然不知所措。我明白,小册子里有些诗是鳖脚的,甚至是…  相似文献   

6.
冯玉祥常说:“我虽是一军人,素昔好文艺。”他一生中共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出版的诗集就有十余册。抗战期间,在重庆生活的几年,是冯玉祥诗歌创作的丰收季节。仅1939年就写诗歌一百四十多首。这些诗作,亦诗亦史,亦诗亦志。他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怎样想,就怎样写;看见什么,就写什么。他曾自谦地说:我的诗,粗而且俗,和雅人所作的雅诗不敢相提并论。因此,我只好把他叫做“丘八”诗。时至今日,人们谈起冯玉祥的“丘八”诗,依然津津乐道,读其诗,如见其人,如经其事,从诗中可窥见旧中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民革命的历史风云。这一时期,冯玉祥的诗作多以…  相似文献   

7.
说赵壹     
说赵壹刘征许多行业都有祖师爷,诗歌这一行祖师爷是谁?看来非屈原先生莫属。古代很少专业诗人,作诗大都同时做官,官以诗显,诗以官名,这才红火起来。布衣为诗,大都如蛩吟草间而已。屈原是第一个以诗名世的人。我是写讽剌诗的,也该给讽制诗寻个祖师爷,为这倒霉的行...  相似文献   

8.
荷兰漫笔     
云王 《世界文化》2006,(4):32-34
阴露中的绚丽 冬季的一天,和几个中国学生一道从我们居住的荷兰城市出发到德国波恩参加一个会议。一进波恩,一个同学就说,不一样,太不一样了。我说,什么不一样?他说,你看德国人穿的衣服,再看他们盖的房子,和荷兰人相比差别多大。经他这么一说,我发现果然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名人名言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径快而舒适的诗,好象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中鸣响了。名人名言@高尔基~~  相似文献   

10.
得克萨斯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威廉·福克纳未发表的十四首爱情诗——《春之梦》。这部诗集是作者曾同意出版的一组长篇诗歌,也是他弃诗从事小说创作之前写的最后一部诗集,在此以后,他便开始了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的写作。作者曾于1921年将这些诗装订成册,赠送给他的未婚妻埃斯特尔·弗兰克林,并于1923年经过重新编排之后交给了一家小出版商出版,但由于缺乏资金,以及作者本  相似文献   

11.
欧阳 《世界文化》2007,(10):37-37
《黄金中的银线》 《黄金中的银线》是美国的一首非常出名的爱情歌曲,曾创下过200万张唱片的销售纪录。它的曲作者哈特·丹克斯在偶然读到了一首描写一对夫妻恩恩爱爱、白头偕老的诗后,大为感动,遂为这首诗谱了曲。不料,在这首歌曲公开发表一年后,他自己却与妻子离了婚。但还有一个比丹克斯更“言行不一”的歌曲作者,他就是曾创作过《喂,我的宝贝》、《爱的梦幻曲》、《让我做你最后一个情人》等美国著名爱情流行歌曲的乔·霍华德,这个总是在讴歌着忠贞与永恒爱情的人,自己却结过9次婚。  相似文献   

12.
武黎嵩 《中国文化》2011,(1):181-188
陈寅恪先生《诗集》有两首题为《寄卞孝萱》的诗,这两首诗陈寅恪先生遗诗残稿中没有,唐筼编诗目不载,卞孝萱先生生前也已失去了陈先生手稿。此二绝句録自吴宓先生抄存稿,藉此世人才知道有这两首诗。时人程巢父曾撰《卞孝萱娱母陈寅恪寄诗》文,试图揭示此诗背景。  相似文献   

13.
邵燕祥 《中国文化》2013,(1):218-221
董鲁安先生(1896-1953)生於十九世纪末,主要活动年代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这部诗集所据其手录的《温巽堂诗》,起於民国四年(1915)十九岁,讫於民国三十四年(1945)四十九岁①,加上集外诗,也仅到1948年为止,後来就不见他有诗了。  相似文献   

14.
陈浩铭 《寻根》2021,(1):106-109
《国秀集》为唐代芮挺章所编选的唐人诗集,今存选录作者八十八人,选诗二百一十八首,是研究唐诗的重要文献之一.《国秀集》所选诗人相当一部分为小诗人,若不是选录其中,其诗其人可能无闻于后代,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蒋维翰是《国秀集》中选录的诸多诗人之一,我们仅从《唐诗纪事》中获知他于开元中登进士第,活动于开元年间,《全唐诗》仅存...  相似文献   

15.
四行诗     
一个人的恋爱就像一个人在和自己进行的战争我在懵懵懂懂的青春期也经历过一场一个人的恋爱。不同的是,一见钟情的她并没有出现在我写的情书里众多的河流众多的河流,今夜你会指向何处?我不由躬身向下,在大地上寻找黑色的血脉独自悲伤啜饮低语一个女孩在马路边。手握电话我只距她三尺我兀地怀疑谁能听清这电话的低语枕上的蛙声去年的蛙声,穿过今冬的风雪越枕越多。穿过盛唐的遗风响着,“听取蛙声一片”响在大宋景德的瓷器里四行诗@麦田~~  相似文献   

16.
力量的平衡     
我在八、九岁时,写了自己的第一首诗。那时我父亲是好莱坞电影界的巨头,派拉蒙影片公司的负责人。我的母亲参加了许多次知识界组织的活动,帮助将“文化”带入声名显赫的好莱坞。我母亲看了我那首小诗后,禁不住哭了。她说:“巴迪,这首美妙的诗不会真是你写的吧?”我不好意思地、结结巴巴地说是我写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母亲对我大加夸奖,“噢,这首诗简直是天才的杰作!”  相似文献   

17.
诗苑奇葩回文诗葛磊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回文诗是诗苑中一株绚丽多彩的奇葩,文彩四溢,妙趣横生,被人称为中国古代的魔方。回文,又称作"文"或"回纹",也有叫作"回环",是一种使词序回环往复的措词方式,正读倒诵,皆能成文,人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特殊叙事的形式,值得关注。诗题交代作者写诗事由,具有浓厚的叙事因子,诗序是对诗题叙事的补充和扩展,这是单首诗的独立叙事。而古典诗歌往往以系年的形态存在于诗人别集中,排列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这又构成关于既定作者本事的大叙事。可以说,一部以年代为划分的诗集也是作者的一部生平传记,或者说一个诗人的生活故事累积。中国古典诗歌往往是以集合的形态存在,其中有一定序列,而只要序列中有时间、地点,那么它们就会和作者这个隐含的人物,以及作者写诗的原因和写诗这件本事构成一个大叙事。现实存在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叙事,而古典诗歌中的叙事则是这个历史叙事的文学性衍生和记录。  相似文献   

19.
“人间腹笥多藏草,隔代安知悔立言”──丁野鹤与《续金瓶梅》王 森《余嘉锡论学杂著》中有跋徐行可所获王觉斯狂草卷子。王觉斯是清初大书法家王铎,丁野鹤即丁耀亢(1599一1670),所谓“陆舫斋诗卷子”中“陆舫”二字是丁氏客居北京时室名。丁氏诗集中也有一...  相似文献   

20.
人物二题     
人物二题王春瑜杨云史与蒋檀青江东杨圻,名云史,民国前期著名诗人,以《江山万里楼诗集》,名播诗苑。其表兄是小说《孽海花》作者曾孟朴,他写此小说时,杨云史曾提供过不少义和拳资料(杨云史:《致张次澳书商赛金花墓碑事》。《赛金花本事》第一六五页)。为人风流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