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语文》2007,(7):115-115
“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是在《诗经》中。如《大雅·民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之例,毕竟还算不得真正指称国家的“中国”的出现。作为指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例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楚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在我国文献学史及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对“艺”“文”“志”3词及其关联状况缺少系统研究,这3词直接关系到《汉书·艺文志》的主旨和内容。“艺”“文”“志”3词在古代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源流,在《汉书·艺文志》中,3词第一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辩证统一的系统。深刻体察其内涵,可以于此管窥班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3.
《诗经·邶风·燕燕》之终章非错简所致,《毛诗序·燕燕》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相关内容可相互发明。《燕燕》抒情于终章得“以礼节情”、“情礼和谐”之义,胜于始初“恣情违礼”之状态,《诗论》“贤于其初”者,其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4.
由渭南诗词学会副会长、渭南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梁建邦教授主编的专门探析当代“长安词痴”月人词作艺术美的赏析专著《月人词鉴赏·二》近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月人词集·二》(1993—1996)20卷1000首词为研究对象,共收录43位作者的鉴赏文章56篇,探析月人词作62首,分为时事感兴、遣怀抒情、亲情婚恋、观光咏古、读书评论、交往赠贺等六个部分,每部分以创作先后为序,先列月人原词,标注出处,再作赏析,既注重月人词艺术技巧的分析,也注重词作内容的解读和梳理,适当介绍一些创作背景和词的常识,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月人,走进月人词的艺术世界和精神领域,领略月人词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得到美的享受,提高欣赏传统格律诗词的水平。《月人词鉴赏·二》是1997年出版的梁建邦教授主编的《月人词鉴赏》的姊妹篇。据悉,梁建邦教授还将继续主编《月人词鉴赏·三》、《月人词鉴赏·四》和《月入词鉴赏·五》。  相似文献   

5.
《尚书·周书·无逸》篇与《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篇从内容到形式颇有共同点,可对读比较。两文均富含文化意蕴,包括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儒家传统思想内容,文中“不逸”对历代君民的无奢、勤劳是很好的规范,可从中管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一 读《冬阳·童年·骆驼队》,有淡淡的伤感味道,有英子纯真纯净的面孔,但文字却给我很“散”的感觉,文字内部的“气”始终寻觅不见。每每拾起英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又放下,放下又拾起,当我看见很多人演绎这堂课后,我曾经想彻底放弃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你与英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没有缘分。  相似文献   

7.
“思考·练习”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课文的“思考·练习”都有3─6个题目。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意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对课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按习惯的教学方法,一篇讲读课文,首先是扫清生字词,接着是按次序逐词逐句甚至是逐字分析课文内容、情节,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思考·练习”。然而有的“分析”超过时限,只得让学生把“思考·练习”当作“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课后思考练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赘特。 一、发挥“思考·练习”的目标性的作用 “思考·练习”是一篇课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启发学生自学的思路,为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备课时,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思考·练习”,使学生明确目标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内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去读书。如教学人教版五年制第10册《马踏飞燕》一课,教师在掌握、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借助“思考·练习”,进一步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8.
由渭南诗词学会副会长、渭南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梁建邦教授主编的探析当代“长安词痴”月人词作艺术美的赏析专著《月人词鉴赏·二》近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月人词集·二》(1993~1996)20卷1000首词为研究对象,共收录43位作者的鉴赏文章56篇,  相似文献   

9.
《哈利·波特》作为文坛的一本畅销书,风靡全世界,反映了现代多元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后现代文学的一种潮流。本文从文学批评、文化人类学、创作原型和人的“异化”几个层面对近十年《哈利·波特》研究做出评述,探讨了《哈利·波特》的文体界定、叙事艺术和文化“寻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电影《澳大利亚》剧照最近曝光,晋升为辣妈的妮可·基德曼身穿红色旗袍,颇具东方神韵。《澳大利亚》由妮可·基德曼和“金刚狼”休·杰克曼出演,被誉为“澳洲版《乱世佳人》”。该片故事发生在“二战”前夕,英国贵族小姐萨拉(妮可·基德曼饰)继承了一大片牧场。因为有权贵耍阴谋想夺取她的土地,萨拉随后不得不和粗野的农场工人(休·杰克曼饰)一起赶着上千头牛横穿澳大利亚大陆。  相似文献   

11.
元人创造了浪子-隐逸-斗士文化。浪子风流、隐逸情调与斗士襟怀融会而成的反抗意识和审美人生构建了元曲的人文精神。柳永和陶渊明作为浪子和隐逸的文化代表成了元代社会的偶像。魏晋六朝是人开始觉醒、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元朝则是普通人开始觉醒、通俗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这是一个应该郑重提出的文化大命题。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和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分别是“浪子风流”、“隐逸情调”和“斗士襟怀”的文学写照:  相似文献   

12.
“奴”在上古社会已有了.是“丧失人身自由,为主人从事无偿劳动的人。”还有“使之为奴;奴役”的意思。汉魏六朝时,“奴”作为一种鄙称,如《后汉书·逸民传》有“狂奴”,《晋书·刘曜载记》有“胡奴”。这个“奴”不是指奴隶了,意义开始发生变化。到唐代,出现了“田舍奴”.犹言乡巴佬,含有鄙其无知之意。”唐.薛用弱《集异记·王之涣》:“田舍奴,我蛊妄哉?因大谐笑。”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招生》2008,(8):50-50
成语释义 天下之人都像亲兄弟一样。四海:天下全国。 成语出处 《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相似文献   

14.
用现代的批判意识去审视《诗经·豳风·七月》,会发现《七月》就是豳地流传下来的一首周人时令歌,一首源于朴素的生活实践的时令歌,而且在艺术上具有嵌套式时间结构、“赋”中有“兴”以及兼有“风”“雅”之制等重要特点,在教学与科研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丁雪艳 《现代语文》2009,(11):156-157
宋末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可谓词人深谙人生况味的艺术结晶。台湾当代诗人、散文与此词关系密切、余光中的游子之痛与客舟中的蒋捷思恋古国中的之情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6.
《大戴礼·夏小正》所用历法,迄今主要有“十月太阳历”、“殷历”和“夏历”等三种观点。比较《夏小正》与《礼记·月令》,它们记载的物候相一致的情况居多;测算星宿的距度,可推知《夏小正》与《月令》记载的正月、三月、五月、六月和八月的星象皆一致。可见,《夏小正》与《月令》使用的历法大体相同。另,《月令》与《淮南子·时则训》记载的星象亦一致,且《淮南子·时则训》中斗建寅这一星象为夏历的主要标志,可见《月令》使用的是夏历,而《夏小正》所用历法亦以夏历为主。  相似文献   

17.
“小说”一词出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言“小说”是指那些与道家思想不同的各家思想学说,以为它们不能大达于至道,与《荀子·正名》所云“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的“小家珍说”意思接近,只是苟子所谓“小家珍说”是指不合于儒家思想的其他诸子学说。由此可见,“小说”在先秦主要是一种文化价值判断,还不是严格意义的文体概念。  相似文献   

18.
古代诗歌中夕阳意象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君子于役》中的“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从诗人探寻“天理”媒介,发展至抒发感情的载体,再到诗人精心描绘的景物,先唐诗歌中的夕阳意象经历了理一情一景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主人公林黛玉所作。许渊冲所提倡的“三美”本体论是诗歌翻译的重要理论。文章运用诗歌翻译中的“三美”本体论对杨完益与戴乃迭夫妇、大卫·霍克斯《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两种英译文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20.
1982年12月10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为马尔克斯颁发了诺贝尔文学奖。各国文学评论界都对马尔克斯作出高度评价。英国《泰晤士报》说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伟大的小说家”;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样是拉丁美洲的作家聂鲁达,称赞《百年孤独》是“继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美国文学评论家约翰·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阅读这部作品时,“如同阅读《堂·吉诃德》《伟大前程》和《哈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一样引人人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