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虞劲松 《出版广角》2016,(22):15-17
《宋代登科总录》是目前收录最全、规模最大的宋代登科人名录,共辑录两宋320年118榜的4万多登科人的传记资料,填补了科举史研究的空白.全书为1080万字,共排7896码,493.5个印张,采用大16开圆背精装,分14册出版,是近年宋史、科举史研究领域出版的一部极有分量的著作.文章分析和总结了这本书出版的经验,对出版同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进士登科录是每科进士放榜后,由官府组织编写的用以记载登科者的名册。进士登科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号,即使同一时期的叫法也不同。如在唐代称其为“登科记”,宋代则称之为“小录、进士小录、同年小录、登科小录”等,明清时期的进士登科录又称“殿试录、御试录、廷试录、进士题名录”等。  相似文献   

3.
进士登科录是研究古代科举制度及历史人物的重要原始文献。历代进士登科录是方志《进士题名》最直接的渊源之一,用《进士登科录》与之校勘,可发现方志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同时,方志对进士登科录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二者优势互补,各有短长。我们在利用过程中应当扬长避短,各得其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流通与庋藏,骆兆平先生已对天一阁藏明代登科录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介绍,并做了初步整理。惜其没有把美国国会图书馆藏13种、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23种和尚未著录的藏于山东省东明县文物所的《万历五年进士登科录》等共37种各类明代登  相似文献   

5.
明代人事档案——进士登科录的刊刻、流布与珍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官方人事档案、考试档案——进士登科录,作为科举制度的实物例证,是研究明代科举制度及明史的重要文献。早在1969年台湾学生书局就把台湾中央图书馆及原北平图书馆所藏共六十余种明代各类登科录影印成《明代登科录汇编》一书。由于政治原因,此书直到上个世纪末,也就是数年前才在中国大陆发行。此时,美国著名史学家何炳棣已利用台湾、美国所藏的诸多明清进士登科录出版了《明清社会史论》,  相似文献   

6.
张忱石先生发表在《文史》2008年第3辑上的《唐代登科人名录拾遗》一文在科举人物的分科与系年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可能造成研究者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7.
张忱石先生发表在《文史》2008年第3辑上的《唐代登科人名录拾遗》一文在科举人物的分科与系年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可能造成研究者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8.
张忱石先生发表在《文史》2008年第3辑上的《唐代登科人名录拾遗》一文在科举人物的分科与系年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可能造成研究者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9.
张忱石先生的《唐代登科人名录拾遗》为近年来唐人登科辑补方面的重要论文,本文对该文所补登科唐人名进行了查考,发现有误考、失考现象。  相似文献   

10.
清徐松《登科记考》的"凡例"说:"宏词试文三篇,拔萃试判三条,是吏部选人之法,原无关于礼闱.惟《册府元龟》、《唐会要》宏词、拔萃皆与制科类序.《文苑英华》诗赋门宏词与省试同载,其《典同度管判》常非月名下注,引《登科记》‘月’作‘自’,是《登科记》载宏词、拔萃之证.今亦按年序入,以备一代之制.""试判三条"的拔萃科,全称"书判拔萃",属于吏部的科目选.据"凡例",知徐《考》兼载吏部科目选书判拔萃的登科者,凡登科年代可考者,即按年序入.然而徐《考》》载入之"拔萃科",并非都是"试判三条"的书判拔萃,还杂有其他三种不同的科目与内容,我们如果不加以辨析,很容易造成混乱.《登科记考》卷四大足元年(701)载:  相似文献   

11.
陈长文 《历史档案》2007,(2):129-132
笔者在从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代登科总录》子课题《明代登科录》的研究过程中,经常要检索明代进士的籍贯,而明代许多历史文献,尤其是一些明代方志,记载人物的籍贯却相当简略.这样就给今天的学术研究事业来了诸多烦难,需要我们去一一考证.  相似文献   

12.
登科记是研究科举制乃至唐宋历史的重要文献。然至今散佚殆尽。清人徐松编唐《登科记考》,对登科记的流传叙述过略,且有错误。文章以该书为背景资料,根据史志书目、官修及私家书目,参以史书、传记、方志以及文集、笔记,考证了唐、宋登科记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3.
《文献》2002年第4期刊载了周绍良先生的大作《明万历四十七年〈会试中式题名〉》,以前由于未涉足相关领域的研究,故对此文,笔者只是略读而已。近两年来,笔者有幸参加龚延明师主持的《中国历代登科总录》大课题组,对明代科举制度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并对相关的原始文献和研究论著进行了收集。此时,重读周先生的大作,才真正认识到其价值所在。文章不但介绍了一般读者所不易知的会试录、登科录等珍贵文献的体例,还特别公布了一种世所罕见的科举录——万历四十七年《会试中式题名》,这是一个填补空白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清徐松《登科记考》三十卷,取舍审慎,考证精密,参考价值甚高,是一部研究唐代文史必不可少之文献。然以一人之力,考一代科举之制,疏略在所不免。岑仲勉先生作《登科记考订补》,自后,施子愉、张忱石、卞孝萱等先生亦多有正补。笔者从事唐人考索工作,《登科记考》为案头之书,使用频率颇高。在使用过程中,时有所得。现稍为归类整理,分为"补名"、"摭遗"两个部分。"补名"是考书中所列有姓无名者之名,几十二人;"摭遗"是补登科而书中遗漏之人,凡二十一人。二者合计,共三十三人。  相似文献   

15.
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在《文献通考》所载《唐登科记总目》的基础上,广搜文献史料,并对其整理考订,按年编次有关登科的材料,勾勒出唐五代三百余年的科举发展历程,是研究唐五代科举史的经典之作,亦是研究有唐一代社会文化史的重要资料。然藉徐松一人之学识功力,成就此巨著,疏漏讹误之处,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6.
清代学者徐松之《登科记考》,汇集唐五代科举材料颇备,惟成书较早,失载及考辨未审处亦多有。自上世纪以来,后人屡撰文订正或补充徐著,其已发表之论文不下十数篇。笔者亦有小文两篇,摭拾他家补正之未及者。近阅《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全唐文补遗》第七辑(吴钢主编,三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本文新补《登科记考》之阙者5例,正其所误者1例。其中补进士科试赋2例,补博学宏词科试赋3例,前者天宝十一载《土德惟新赋》未见作品存世,后者除贞元十四年知赋题为《百步穿杨叶赋》外,其余2例赋题待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新补《登科记考》之阙者5例,正其所误者1例。其中补进士科试赋2例,补博学宏词科试赋3例,前者天宝十一载《土德惟新赋》未见作品存世,后者除贞元十四年知赋题为《百步穿杨叶赋》外,其余2例赋题待考。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利用大量明代进士登科录、会试录、同年录等原始文献对朱保炯、谢沛霖二先生编著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以下简称《索引》)做了一些校误。近来,在研究明代进士题名碑立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索引》承袭了清李周望等编著的《国朝历科题名碑最初集》(内附明代诸科,以下简称《碑录》)中一个较为  相似文献   

20.
张忱石先生的<唐代登科人名录拾遗>为近年来唐人登科辑补方面的重要论文,本文对该文所补登科唐人名进行了查考,发现有误考、失考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